“从提交申请到拿证,仅用1天就完成,实现了‘竣工即交证’,项目能更快投产见效,真是太好了。”近日,广元市朝天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拿着不动产权证书,对广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连连称赞。
眼下正值项目建设黄金期,广元市以改革为笔、服务为墨,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持续深耕“一件事”集成改革。通过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精简审批流程、推行“一窗受理”,让一个个重点工程得以“轻装上阵”,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更快节奏、更实成效,为创新环境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高效开工“一件事”
打破壁垒,项目早落地
“过去,开工前要跑多个部门、办10多项手续,现在‘集成办’后,5个工作日就能搞定,办理速度比以前快了70%。”谈及施工许可审批改革,市国有林场防火LED显示屏维修项目经办人张琪感慨道。
在施工许可阶段,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以“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为目标,推出“集成办”“并联审批”“分阶段办理”等改革举措,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排污许可等14个开工前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打破审批事项前后置顺序限制。通过流程再造,申报材料压缩54%,平均办理时限从17个工作日锐减至5个工作日。
昭化区进一步创新突破,在全省率先推行工规证“双轨豁免”机制,出台《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试行)》。四川昭旺家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办理昭化区元坝镇政府一级土地开发场平项目时,凭借“豁免清单”直接跳过规划许可发放环节,快速取得施工许可,企业开工时间缩短30天,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
联合报装“一件事”
一窗受理,服务提质效
“过去办水电气网报装,要跑4个单位、走多个环节,现在在政务服务中心‘联合报装’窗口提交一张表单,就能全程网办,太方便了。”市仁艺旅业公司行政人员黄玲说。
针对市政公用设施报装“多头跑、往返跑”的痛点,广元市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服务窗口,将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及外线接入等事项集成办理,实现“一个窗口”统一对外;同时,推行“全程网办”和“主动上门”服务模式,将报装环节从10个精简为1个,申报材料大幅“瘦身”——市政报装申请材料从18项精简至2项,精简率达90%;外线工程申请材料从17项精简至10项,精简率达60%,全链条提升服务质量与接入效率。
高效验收“一件事”
提前介入,建成即使用
在竣工验收阶段,广元市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将服务延伸到竣工前、问题化解在验收前、帮助提供在需求前。
“验收前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指导,帮我们提前化解问题,当天验收当天办结,项目不用‘等证投产’了。”朝天区工业园区建设投资公司负责人朱明东的话,道出了企业对验收改革的认可。
通过成立市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设立联合验收综合窗口,组织各专项验收部门集中开展验前服务,为建设单位提供政策解读、材料指导、现场勘查核验等全方位支持,大幅提升验收通过率。改革后,竣工验收时限缩减10个工作日,申报资料减少20%,最快实现“当天验收当天办结”,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朝天区依托这一改革,在全市率先破冰工业领域“竣工即交证”改革,其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项目仅用1天就完成全流程,顺利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为全市工业用地“竣工即交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朝天样板”。
改革见实效
营商优化,民生添福祉
如今,广元市已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一般社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时间缩减至8个工作日,总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企业办事成本显著降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改革红利不仅惠及企业,更延伸至民生领域。市自然资源与农业农村部门协作创新,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推出“土地承包到期延包+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并提供“上门服务”。此前,利州区金洞乡店子村村民张正国在家门口接过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我省首例以“一件事一次办”方式完成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动产登记。通过改革,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从项目开工到验收投产,从企业办事到民生服务,广元以工程建设项目领域“一件事”改革为抓手,持续压缩审批周期、提速项目进程,为创新环境提升筑牢坚实基础,也为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