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营商环境一流城市,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今年4月11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85条政策措施》。
在《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85条政策措施》中,沈阳市对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先进地区,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深入解放思想为先导,通过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7项指标方面全面优化提升,力争在办理破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等11项指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补短板强弱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充分展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人人都是环境、处处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环境的良好局面,使沈阳市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本版就《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85条政策措施》中涉及的主要措施作以选摘。
开办企业等7项指标全面优化提升
●企业开办“一次不用跑”。推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全程电子化登记。
●企业开办“一分不用花”。将企业开办所涉及的印章刻制费、快递物流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政府购买服务,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企业开办“一天不用等”。依托商事主体综合服务平台联通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印章刻制等系统,推行工商注册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申报环节同步并联办理,同时将公积金、社保、医保、燃气、供水、供电开户纳入服务链条,实现企业开办“一天不用等”。
●优化办理企业注销程序。在全市20个办税服务厅设置65个“清税注销业务专窗”。企业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告期满未被提出异议的,受理后办结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
●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从策划生成到实施审批的全流程环节设置,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联合办理,从提高单环节效率和实行联合办理两个方面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长,年底前将工程建设项目整体审批时限再压缩30%。
●深化重点改革,在中德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实施“区域评估”试点改革。全面实施“联合验收”,将供水、电力、燃气工程验收统一纳入建设工程竣工联合环节,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准住不能住”的问题。
●推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分离改革。清理并公布行政审批技术审查事项清单。
●实施施工许可豁免清单制度。
●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收费优惠政策。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收费。清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及相关中介服务收费,出台和公布收费清单。
●缩减《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办结时限。《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从受理到办结由25个工作日压缩到4个工作日。
●银行保函抵顶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凭银行出具的现金保函,部分抵顶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类审批全程网上办。
●优化建筑物楼门牌号审批流程。
●全面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
●优化水电气热外线接入施工审批。对涉及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信接入等管线类路径规划、道路挖掘许可等工程建设类审批环节,实许并联审批和告知承诺办理,8个工作日内办结。
●包括压减合并工程项目办电环节、压缩报装办理时限、节省接电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扩大电力市场交易规模等政策措施。
●包括压缩用水用气报装环节时限、降低用水用气接入成本、实行燃气预付费动态调整、实行水务业务网上办理等政策措施。
●包括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推动“互联网+公积金”3.0版、优化公积金贷款服务等政策措施。
●优化纳税服务。
●规范税务行政处罚。
●压缩通关时间。
●降低口岸综合成本。
●推动通关便利化。深入推进“单一窗口”标准版空运舱单申报、海运舱单申报、船舶运输工具申报、空运运输工具申报等功能应用实现全覆盖,“单一窗口”主要业务覆盖率达到100%。
●推广应用“提前申报”模式。
●优化出口退税流程。推进无纸化退税申报企业备案和退税申报受理审核,实现二类以上出口企业无纸化退税申报比例达到90%以上,推进电子退库全联,办理退税平均时间缩短至6个工作日以内。
●压缩审批时限及降低抽检率。
力争在办理破产、获得信贷等11项指标方面取得突破
办理破产
●加强破产工作体系建设。
获得信贷
●包括完善资本市场梯度培育机制、鼓励引导银行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推动融资租赁机构建设等8项政策措施。
保护中小投资者
●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保护中小股东权利。
执行合同
●包括实现立案环节“最多跑一次”、保障民营企业胜诉权益、推进审判环节智能化管理、建设多元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等政策措施。
劳动力市场监管
●构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律援助体系。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与服务制度。
政府采购
●强化政府采购监管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招标投标
●加强招标投标管理
●强化招标投标监管
政务服务
●包括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运行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行群众办事“全市通办”、推行综合受理服务模式、推动政策落实落地等5条政策措施。
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包括提升专利人均占有量、完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政策措施。
市场监管
●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包容普惠创新
●包括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培育壮大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实施企业上云计划等18项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