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痛点,精准发力、精细服务,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始终坚持为各方交易主体构建“交易全程电子化,交易服务便捷化,交易行为规范化,交易流程标准化”的营商环境。2022年度全省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济宁市在招标投标指标中名列全省第三位。中心被表彰为“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一、建章立制 致力筑造规范便企服务体系
一是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于今年3月6日起正式施行。《规范》主要从服务内容及要求、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对平台服务进行了规范。其制定为平台服务有章可循、标准操作筑牢了坚实保障,构建了济宁市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流程,规范了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推动了平台服务水平与效率的提升。
二是为进一步降低招标投标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等七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减免投标保证金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对济宁市内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鼓励减免投标保证金。对政府投资的交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鼓励招标人对信用方面符合要求的投标人减少或免收投标保证金。对交通、水利建设领域以外的政府投资项目,鼓励招标人降低投标保证金收取比例,最高比例由项目估算价的2%降为1%,且不得超过有关文件规定的最高限额。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市政、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单项合同估算价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试行免缴投标保证金。
三是规范见证服务流程,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形成《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工作清单》,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自然资源项目、产权项目四大交易类型的业务特点分别编制单项清单,见证服务范围贯穿各个交易环节,共形成155条见证内容,对实现见证服务标准化,提高见证服务效率,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为方便各交易主体参与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提高交易效率和便捷度,重新梳理修订《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工作规程》《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网上办理事项清单》,进一步优化完善流程节点。
五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对标先进地市,结合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现状和发展,聚焦各方交易主体的需求,中心与发改委、住建、交通等9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2023年济宁市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实施创新提升行动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持续提升招投标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水平,提高招标投标事项便利度与交易主体满意度,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二、优化创新 聚力打造智慧高效交易系统
一是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音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实现了项目交易数据自动归集、智能存储、管理查阅的智能化和一体化;按照交易项目逐一进行归档,自动获取项目从进场到合同签订全过程产生的所有交易文件、图纸、清单附件、开评标信息、中标信息、音视频等资料,确保了项目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传统纸质档案归档困难、数量繁多、检索效率低、保存成本高等难题。自上线以来,共归档项目16428个。此系统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并被国家发改委予以推广。
二是在全省率先开发并启用专家评审费在线支付系统,实现专家费在线充值、在线支付及支付费用明细查询等功能,有效规避了代理机构与评审专家的直接接触,解决了专家评审劳务报酬发放之后无票据、远程异地评标费发放不便等问题。自运行以来,共完成2877人次总计243.94万元支付。此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创新举措被国家发改委予以推广。
三是推出“智慧在线客服”功能,提供智能管家式精准服务。智慧在线客服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的咨询方式,实现了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平台的无缝结合。智能客服通过提供人机互动专属窗口,进行人机对话、互动引导,从而快速识别用户办事需求,具有响应速度更快、服务推送更准、用户体验更优的特点。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不打烊”,实现响应“零等待”,在高效处理大量咨询问题同时有效减少客服人员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3月上线至今,智能机器人自动解答问题17532条,人工解答问题6533条,受理工单1479条。
四是为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范围,研发“企业闲余”交易平台,并于2023年4月在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线运行。目前已建成以正向竞价和反向减价为主体的应用场景,为民营企业闲置资产交易和采购活动拓宽了服务渠道,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至今已发布交易标的28个,交易金额832万元。破解了民营企业闲置资产供需渠道不畅通,采购成本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难题。
五是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中的认证登录。中心积极与市场监管局、大数据中心等多部门开展对接,获取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的相关接口,历经研发、测试,于7月19日上线。各交易主体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进入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验证执照并扫码授权登录系统,办理公共资源交易事项,不再局限于账号密码、CA证书等传统登录方式。
三、多措并举 全力营造公平公正评标环境
一是深入推进远程异地评审常态化,通过画面同步直播、语音通话实时交流、在线同步评审打分、在线确认评标结果、网上电子签名等信息技术实现评标专家在不同地区完成项目评审活动,促进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降低专家被“围猎”的风险。同时在远程异地评审模式上继续拓展,由原来的1主场1副场的“1+1”模式,向1个主场多个副场的“1+N”模式迈进。今年以来完成市域内远程异地评审项目639个,省内跨地市项目12个,跨省项目2个。
二是优化专家自助评标系统,上线了“流程式智能辅助评标”系统模块功能,同时实现了与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及评标操作规范相统一。智能辅助评标系统通过便捷的操作和全面的辅助工具,让专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挥在难度高的评审点上,使评标质量更优,评标过程更顺畅。
三是推进招标投标智慧化监管。建设“云视通”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平台,并在评标区外专门开辟数字见证室。数字见证管理平台将交易系统、影像监控、拾音设施、智能门禁、在线询呼、语音文字识别转换等软硬件设施无缝对接、完美融合,使评标区域与数字见证室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变传统的“一人一标”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数字见证,既提高了见证质量和效率,又避免了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同时运用科技手段,丰富专家自助评标系统功能,通过电子清标、IP与MAC地址双比对、技术标暗标错位评审、打分超限预警等信息技术,防范围标串标,促进评标结果公平公正,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测预警自动化能力,规范交易主体行为。
下一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
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一地注册、全省通识”。配合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向省平台汇聚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信息,实现在济宁市注册后可免密登录至全省各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同时推动使用电子保函,鼓励降低电子保函费用。
(二)持续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应用
制定关于远程异地评标的服务制度,规范远程异地评标活动。开发专家就近评审调度系统,使评审专家可在系统内选择就近的交易中心参与评标,减少路程时间及人为干扰,最大程度地实现全市交易中心场地集约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三)加强对县(市、区)分中心的统筹指导
结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和当前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统筹安排,确保市县统一,促进全市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深入县(市、区)分中心指导业务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从业能力水平。
(四)加大对标学习力度
立足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要求,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与部署,针对本指标工作中存在的弱项,学习其他地市先进经验做法,紧盯创新成果,确定学习目标,寻求工作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