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如火如荼,基层政府部门网站的摊子越铺越大。不过,也出现了一些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状况,有关基层政府网站效果不佳的新闻不绝于耳。据报道,近期,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的通知》,其中“县级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原则上不开设政府网站,通过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开展政务公开,提供政务服务”成为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
这则通知之所以赢得好评,大概是因为它坦率地指出了两点:第一,对基层政府部门来说,“非必要不开设”当成为官网建设的基本底线;第二,基层政府部门网站遍地开花,确实存在“花架子网站”等铺张浪费的现象。
虽然“互联网+”是个新鲜的概念,但公共服务“触网”本世纪初就已开始。职能部门上网,理论上裨益多多,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如果电子政务平台能“一条线到底”,不仅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更有利于提升行政效能。“跑断腿”的事情,键盘鼠标就能搞定;“磨破嘴”的事情,电子邮件就能说清——人民对公共服务的美好需要,能在电子政务平台支撑的技术革新中,兑现为行政便利与民生利好。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曾组织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结果显示,各地区、各部门已开设政府网站8.4万多个。然而,在这些网站之中,时有被黑客入侵、面目难辨的,常年不更新的“僵尸官网”更是屡见不鲜。
政府网站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门脸”,成天撂荒长草,“有”比“没有”更糟糕。一来,它昭示着网站建设上的形式主义流弊,消弭着基层部门的公信力;二来,它成为三公支出中的一个大窟窿。有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为550亿元,2010年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于此而言,让效率低下乃至徒有其表的少数基层政府部门官网“瘦瘦身”,也是地方财政开源节流的好举措。
早在2006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过《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对政府网站建设起到规范性推动作用。不过,长期以来,网站好建关停难,这些臃肿的基层官网背后很可能对应着利益格局。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打破常规的勇气,还真不太容易清理整顿。
给存量政府网站“瘦身”,固然是行政审批等改革的东风使然,更是公共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政府网站做减法,服务水准做加法,是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之道。眼下,对地方部门来说,有两件事是最为要紧的:一是如浙江的新规定,将电子政务规范化、条理化,能砍的就砍,能关的则关,统一导航、统一用户、统一申请、统一查询;二是各地不妨借鉴经验,借着清理基层政府部门网站之际举一反三,对于没有效率而虚耗资源的官方微博、官方公号、官方APP,多点审慎与务实,少些粗放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