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指尖上”的政务大厅 开启“双赢”新格局

时间:2015-06-23 10:17:4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广州市民林悦每天上班前,都要看一眼“广州通”APP,查询一下每天搭乘的公交车到哪一站了,路上是否拥堵;市民刘先生刚刚用微信的城市服务功能在医院挂了号,免去了排队的麻烦;而每天坚持外出锻炼的李叔出门前都会浏览“广州防汛通”微博看看天气如何……

 
  从查询路况、预约审批、看病挂号到平安通、警讯通、天气通,到目前为止,许多需要“跑腿”的事广州市民都可以在手机上搞掂了。互联网+政务作为市民的“新宠”,正在悄然开启一个政务管理新时代。
 
  去年,首份《2014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显示广州、深圳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已进入全国“十强”,其中广州位列第三。特别是,在今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定期发布的政务“双微”排行榜中,广州公安、广州海珠发布、中国广州发布等更是多次入围各类电子政务榜单。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账号的运营较为稳定,但也有不少广州政务账号陷入了“沉睡”甚至还未开通。专家表示,“僵尸号”的长期存在,必然导致政府公信力的受损,僵尸化的问题无法解决,存在成为摆设的话,不如设立退出机制,让其适时下线。
 
  运用之道
 
  服务是政务微博的“心”
 
  今年4月,由广州联通联合广州市工信委、市民政局等委办局共同发布的“广州通”APP正式上线。
 
  就在上线当天,有车一族范平就在“广州通”上缴清了违章罚款。只要在“广州通”的车主服务模块上输入汽车牌号种类、车牌号码、发动机号后四位、车辆识别代号后六位等基本车辆信息即可查询到相关的违章信息、需要缴纳的费用。
 
  “以前每次办理业务,都得跟单位请半天假,一大早跑去车管所排队,现在好了,坐在办公室就把事情办了,省去了复杂的流程和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好极了!”范平告诉记者。
 
  据悉,“广州通”目前已集合政府便民、车主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本地生活五大模块共27个功能项,预计到年底实现48项,为市民提供全面的一站式便民服务。
 
  “从技术角度来说,这就是一次借助APP进行的社会管理创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评价,“广州通”的尝试,被视为政府与企业率先响应“互联网+”战略的有力举措,将促进政府服务的快速转型。
 
  梳理广州推出的政务微信、微博、政务APP可以发现,大体上可以分为交通服务、社会管理、信息发布等多个类型。这些应用软件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下,试图通过政务APP在用户手机上形成独特的政府移动政务服务模式,从而构建更具实用价值的政府服务型平台。
 
  竹立家表示,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凡是活跃的、受到公众欢迎的政务微博,除了充当权威信息及时发布的“大声公”、迈出官民互动的“最初一公里”外,还是帮助粉丝答疑解难的“热心人”、打通网络问政的“最后一公里”。前者是政务微博的强项,后者则往往是短板。而广州的几大政务微博正是将强项发挥到了极致。
 
  例如@广州交警介绍,如果道路出现突发情况发生拥堵时,会在3分钟内做到快速发布。正是这样,许多广州司机在出门之前,都会上@广州交警瞅瞅,及时了解路况,让司机提前改道,避开拥堵路段,以免陷入堵车泥潭。除了交通信息服务、辟谣、交通设施提建议,@广州交警通过“在线答疑”、“实时路况”、“在线辟谣”、“网络互动”等运营内容,搭建起警民沟通的桥梁,而其中“微博通缉令”、“爱心接力护送小彬彬”等微博创新运用的案例,引得众多网友点“赞”。目前,广州交警的微博粉丝量已经达到了125万。
 
  趋势观察
 
  电子政务改变政民互动模式
 
  据统计,2014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5.56亿,预计2015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6亿。与网民数量增长成正比,是微博、微信、APP等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给社会各界带来的改变。
 
  竹立家认为,中国网民的快速增加,刺激了地方政府利用APP这以全新的技术平台,打造更好的社会管理方式,更快更好地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加强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就已经进入了中央的政策议程。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2014年9月,国家网信办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网信部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积极运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工作。
 
  “移动政务的出现,正在从思路上改变政务处理的方式。”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现升指出,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移动政务呈现出快捷、高效、互动性等特点,这既带来了政府管理方式上的创新、管理思维的变化,也带来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石现升分析,一方面,移动政务让公务人员摆脱了传统办公模式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安全便捷地进行政务处理和信息查阅,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还能够降低办公设备使用成本。
 
  另一方面,城市便民服务等政策通过移动终端,能够即时传递给市民,市民的互动查询也更为便捷。例如一些办事流程、注意事项等通过手机查询就可以一目了然,减少了公众因流程不熟悉而产生的办事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减少公务人员的现场解答工作及重复劳动,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
 
  “通过在用户手机上形成独特的政府移动政务服务模式,政务APP呈现出行业化、专业化、简洁便捷化等特点。”石现升说,依托各职能部门推出的政务APP,将深度整合便民服务的信息资源,渗透至市民生活,给政民带来“双赢”。
 
  发展建议
 
  杜绝“僵尸号”也需“顶层设计”
 
  尽管是未来发展新趋势的代表,但在现实中,能否打造出符合受众需求的应用程序,还检验着政府部门是否能够准确捕捉到受众的兴趣所在,并克服资金和信息沟通等障碍。
 
  此前,媒体曾调研发现,广州“僵尸”政务微博至少有30个,最长的超过一年未更新。对于僵尸官博的形成原因,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认为,教育和团委两大系统之所以成为僵尸官博“重灾区”,主要原因是其系统内的多个官博大多为“打包上线”,且在此前并没有作充分的调研。
 
  “官博要维持长期的运营,相关人、财、物的配备缺一不可,而这往往需要在其上线前便进行充分的调研。”张志安指出,不少被“赶鸭子上架”般开通官博的区街级部门,其原有的编制人手本来就紧张。开通官博后,无异于在某些原本工作已排得满满的基层公务人员身上“加压”。
 
  鸡肋APP’和‘僵尸微博’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政务APP开发的无序状态,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政绩观的投射。”竹立家认为,在新的技术时代,少数政府部门想用APP来谋政绩,最终带来劳民伤财的后果。
 
  竹立家建议,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需要对当前的政务APP建设进行聚合。从顶层设计上,对政务APP的开发有一个整体的设计,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开发,同时还要加强对政务APP开发和运行过程的监管。其次,作为受众,肯定希望政务APP简洁易懂,功能齐全,服务到位,能实现优化体验的理想模式。因此,在政务APP的开发中,还应该充分征求民众的意见,不断改进,以求完善。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