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医院一楼大厅里,工作人员正在教患者自助挂号
编者按:电子病历、电子药房、网上挂号、远程诊疗……在江苏,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互联网+健康”的种种表现形式,正在给社会诊疗模式和人们的就医观念带来深刻的变革。按照江苏省卫生部门的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要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服务共享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项工作推进的情况如何,对群众就医产生了哪些影响?近日,人民网走访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一探究竟。
“你看,孔大爷今年68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尿毒症,去年9月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做的输尿管镜碎石术。目前看,血压基本控制住了。”在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王玉环在电脑上打开健康档案浏览器,社区病患的身体状况如何、有什么病史、吃过什么药物等一目了然。
这便是电子病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成果体现。2009年,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提出“四梁八柱的战略方针”,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化即是一大支柱,目标是以业务和管理需求为导向,全面建成实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体系。
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江苏各地医疗卫生系统“互联网+健康”的实践,正在不同程度地缓解着困扰多年的看病难问题,让基层居民不必到大医院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无形中助推着医改步伐,给诊疗模式、就医观念等都将带来深刻的变革。
网络、电话、电视等多渠道预约挂号让医院无队可排
在大医院排队挂号,曾是不少患者觉得最糟糕的体验。人多拥挤,挂个号就得花上几十分钟,有时候为了挂上一个热门专家号,还得带着“马扎”去通宵排队。
现在,这种让患者视为畏途的排队状况在苏州市立医院难得一见了。“倒不是说来医院就医的人少了,而是得益于我们推出的自助服务。”该院副院长王东来介绍,2009年起,“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工程列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目前,市民可通过12320热线、网站、微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预约挂号。
在苏州市立医院一楼大厅的自助服务区,10多台自助挂号取单机一字排开。如果是已经通过网站、热线等方式进行了预约挂号的,可在机器上直接取号然后去对应的诊室就诊。如果没有提前挂号的,直接插入市民卡后,选择对应的诊室现场挂号即可。
在江苏多地,这样的预约挂号、自助挂号已成常态,而新近推出的“电视机挂号”更是方便了不少老年人操作。苏州市民可通过操作电视遥控器填写个人信息、选择医院、就诊日期、就诊专家,确定后即完成预约挂号,之后到医院自助机上刷身份证或市民卡就诊。
挂号方便了,减少了就诊“第一关”的排队。与此同时,缴费方式也在悄然变革。省会南京计划今年在各大医院实施“医疗一账通”,市民网上预约时可直接支付挂号费,锁定号源,不需要按照时段到医院再次取号排队;“诊间结算”也可以实现,在诊室内就能结算好费用,省去了患者多次去窗口排队缴费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无队可排”。
据了解,江苏于2012年建立了全省统一的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南京、苏州、镇江等地还建立了市级预约平台,为老百姓提供统一的互联网预约诊疗服务渠道。目前,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已连线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三级医院号源开放预约率达85%。
在提供互联网电脑终端预约方式基础上,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在推进,多地还开通了手机APP、微信等预约渠道。同时将诊前服务与诊中、诊后服务信息串联起来,提供网上挂号、缴费、查询检验检查结果、咨询问诊等全程健康信息服务。
苏州市建成的影像远程会诊中心,让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医生可在线交流
各种远程会诊系统让基层医院与大医院“手牵手”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庭冷落,还是相对普遍的现实问题。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乡镇卫生院时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推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上,信息化成为江苏破题的有效手段。如南京市“远程医学会诊中心”,去年9月依托鼓楼医院初步建成并试运行,共有10家医院介入,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除了“会诊中心”,“南京市远程心电诊断监测中心”也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送去了福音。“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如果在心脏发生不适时,不能尽快、及时医治,后果将不堪设想。”南京雨花台区卫生局副局长刘文江说,此类疾病发病时情况紧急、往往来不及往大医院跑,而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大多是全科医生,没有心脏专科医生。现在,通过远程心电诊断监测中心,医学心电图像可远程传输,遇到疑难病例,社区医院可以实时与三级医院进行会诊。
记者了解到,苏州、镇江、连云港等地还建立了区域性影像、检验检查中心,在医疗集团内部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由大医院为基层集中读片、远程会诊等,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了许多问题,让患者既能在基层得到大医院高年资医生的诊疗服务,也减少了舟车劳顿之苦和经济负担。
据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级危重疾病远程会诊系统项目年内将初步建成,远期将覆盖110家县(市、区)级医院,借助移动4G网络,使专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远程诊断和现场指导。数据显示,全省已有近2/3县(市、区)依托中心医院资源优势,建立了区域性检验检查、影像中心及远程会诊中心,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常州五星街道全科医生王月华正通过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了解患者历次就诊信息
电子病历全程记录让各级医疗服务信息共享
“我现在至少有700户的‘粉丝居民’!”常州五星街道全科医生王月华自豪地介绍,借助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辖区内居民每一次的就诊信息都记录在系统内。在开展诊疗时,患者刚坐下来,什么话也不用说,医生便对其历次就诊情况了如指掌,“这样也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对高血压、慢性病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他们的满意度自然就高了。”
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专家组咨询顾问钱子来表示,以往社区医院和大医院,沟通渠道不畅通,社区医院看不到大医院的用药,大医院也不清楚社区医院是如何管理患者的。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有了健康档案浏览器后,大医院和社区医院间的信息障碍被打通。比如一名患者在大医院治疗完成后,需要到社区进行康复,那么社区医院就能在电脑系统中调阅这名患者的全部就诊经历、用药、手术情况等,这对于患者后期康复非常必要。
根据江苏省卫生部门下发的《推进我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到“十二五”期末,要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服务共享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如今五年期满,目前全省13个省辖市及绝大多数县(市)目前已基本完成信息平台搭建,有10个市、52个县(市)接受了省组织的平台应用分级评价测试。省平台(一期项目)基本完成建设,率先与国家级平台进行了对接,与部分市、县和省属机构进行了业务数据的汇聚整合,初步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跨地区调阅应用、信息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服务。
前不久,江苏又修订印发了《江苏省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功能规范》、《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文件,对区域平台和远程系统建设作出进一步部署。要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分级评价标准和要求,推动全省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
“实践证明,在医疗卫生领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应用,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极大的推动。”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表示。
到2020年,江苏将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并做到信息动态更新和有效利用,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发展,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现就医“一卡通”,实现各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