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智慧城市”是高级的城市服务形态

时间:2015-10-16 16:31:11  来源:苏州新闻网  作者:
      10月13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前夕,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王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园区主要在以中新跨境人民币合作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金融创新、社情民意日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及深化实践探索的智慧城市建设这三大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借鉴和更广泛的合作。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智慧城市”?社会学家把“智慧城市”定义为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这种形态能够为城市内的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
  社会学家也指出,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是一种高级的“城市服务形态”,这种服务包括数字城管、社会管理、规划建设、人防管理、交通旅游、水利水文、人口卫生、市政管理、综合管网、城市照明等,初衷即是“以人为本,让生活更便捷”。
  据悉,作为智慧城市阶段性成果,目前园区已经建成地理、法人、人口三大基础数据库,与数十个部门的近百个信息系统互联,部门间信息大协作已初步成型,园区并荣膺中国住建部首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开发区)之一。
  “智慧生活”扫描 等公交来杯咖啡先
  说起园区的“智慧生活”,园区人并不陌生,因为它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等公交?来杯咖啡先”这对很多园区人来说是个熟悉的场景。2009年,园区启动“智能公交”建设,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实现园区全部公交车辆智能设备全覆盖,455座电子站牌每天为近50万人次的乘客服务。公交车什么时候来?抬头看一眼电子站牌就能提前掌握得清清楚楚,如果时间还早,去附近买杯咖啡是不错的选择。而对开车一族来说,虽然并不清楚安装在园区主干道、交叉口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长”什么模样,但它们带来的便捷却感受深切,在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安排下,红绿灯能自动根据车流量调节放行时间,在高峰时段至少为交通者节约了15-20%的路上时间。
  智慧城市的图景中自然少不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诊所和医院“走向云端”。在园区,诊所和医院中的诊疗数据信息通过IT系统的中央整合化,现已实现通过桌上计算机、移动计算机和手机的实时登录与更新。每位园区居民,都有一个统一的电子病历本,这使得患者的就诊达成了良好的一致性,患者还能随时随地查阅,打印,并且共享。
  园区智慧城市建设,让居民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更加便捷,人人都是城市的主人。这不,市民赵先生回家路上发现一个窨井盖不翼而飞,存在安全隐患,他马上用手机点开苏州工业园区数字城管微信,根据提示,输入姓名、手机号码,赵先生举报了“窨井盖丢失”的问题,而通过智慧交通网路,园区城管局第一时间接到报告,并马上派人进行了检查维修,这让赵先生深有感触:互联网时代,就是不一样啊!
  而早在2004年,园区就开始应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电子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随着云计算、移动办公等新技术、新需求的不断涌现,园区开始对OA(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优化,打造全新协同办公系统。便捷易用的收发文系统以减少纸张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移动端OA应用则促使用户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构建出了一间间“移动办公室”,从提高政务办公自动化水平为切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智慧城市”还出现在社区,在智能小区,用户的各种用电信息被实时传输到终端系统,系统分析后为用户提供最优化的用电方案,社区服务变得越来越“聪明”。
  而这些场景,只是园区“智慧城市”发展中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
  “智慧建设”溯源“干净石板”上建起“数字新城”
  据悉,目前园区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了“四纬、三库、九枢、三通”的框架,即按照政府、社会、公众、企业四个维度,以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三大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设包括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商贸、医疗、人才等领域的九大枢纽,并通过建设政务通、企业通、居民通“三通”应用门户将九大枢纽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互通起来,有效地为政府、社会、公众、企业服务。
  中国的其他城市乃至对于世界上的很多城市来说,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之中不得不面对诸多琐碎的历史遗留问题,因为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使得很多古城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之中显得举步维艰。有专家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在建立智慧城市方面拥有胜于其他城市的先决因素——这主要得益于园区对之赋予的历史重要意义和由此产生的顶层设计规划。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苏州工业园区不会再受制于其他城市常见的“历史遗产问题”,因为一切可从“一块干净的石板”开始来建。
  据了解,园区在进行“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同时启动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以来,通过引进新加坡先进的理念和相关系统,园区逐步形成了以地理信息数据为核心的工作模式,搭建了成熟、稳定的GIS基础软件平台,20多年来,一面开发建设,一面收集和积累丰富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料,在完成农村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中,园区生成了一个强大的地理信息库,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规划、测绘、建设、环保、国土、房地产交易中心等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多部门共享。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之中,园区在“大数据”的整合、管理和实际运用方面位于发展前沿。园区辖下的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GIS)负责收集IT化管理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绘就的城市地图(数据库)中包含660个层面的信息,从地下管线、到园林植被、再到居民信息。每个层面的数据库均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这意味着所有的政府管理部门所拿到的都是同一套数据,大大的降低了协同成本,有专家这样表示:“这在中国以往的城市建设过程之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更可能是这样的情形:城市绿化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往往会独自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城市测绘系统,并且在需要实施相关自己管辖范围内事务的时候,依据自己的测绘体系,而不是别人的体系来实施工作。这个过程显然是多次的重复劳动,并且时常由于微小错误的叠加,而形成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城市建设形态。
  “智慧城市”探析得益于“园区特质”
  因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骄人成绩,园区屡屡获得殊荣。先后荣获全国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全省首个“两化融合示范区”,获得国家级开发区“门户网站测评第一名”、“中国城市信息化服务创新奖”称号。
  “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园区特质”。有专家指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园区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信息产业的集聚优势。园区是先进的制造业集聚区,近年来,园区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集聚了三星、友达、日立等一大批旗舰型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TFT-LCD、软件及服务外包、计算机及外设、通信、动漫及游戏等优势产业集群,并获得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称号。
  其次,是居住人口的质量优势。园区人力资源总体呈现四大特点:高学历;年轻化;移民城市特质;IT、IC、软件类相关行业人员密集。这四类人群的网络依赖性要比普通人群强,由此派生的区域特点是:园区居民对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比较高,对信息技术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对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在市场的运用,参与的热情也比较高,这是园区发展和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群众基础和依靠力量。
  再次,是信息技术的人才优势。目前,园区从事电子信息制造业人员超21万余人,从事软件行业相关人员超12万人,其中80%以上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园区信息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是园区信息化建设向高端发展的人才支撑。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