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湖南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15-10-19 09:24:33  来源:湖南电子政务  作者:
       “十二五”以来,“数字湖南”发展战略快速推进,湖南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大进展,两化融合取得可喜成绩。“十三五”时期,随着“互联网+”的推进,湖南信息化建设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需提前应对,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十二五”湖南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
  1、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整体位于第三方阵
  《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末,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0.8。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课题组提出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2012年评估报告,全国平均值为0.756,其中,第一类为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共6个省市,平均达到0.922;第二类为信息化发展中高水平地区:包括福建、辽宁、陕西、山东、重庆、湖北,共6个省市,平均水平为0.761;第三类为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包括山西、宁夏、吉林、安徽、黑龙江、海南、内蒙古、湖南、四川和河北,共10个省份,平均水平为0.693;另外还有第四类、第五类地区。根据发展速度估算,2015年底,湖南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估算为0.75左右。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提出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4年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为66.56,上海最高为94.94,广东为80.81,湖南为63.34,排全国第18位、中部第4位,湖南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位于第三方阵。
  2、信息化发展来势很好,两化融合呈现亮点
  近年来湖南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来势很好,发展速度处在全国前列。根据《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比2013年增长了5.86,湖南信息化发展指数增长速度排在全国第三位,达到8.34;2014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66.14,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4.19,湖南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76.06、位列全国第10位,增长速度为7.1、位于全国第5,其中湖南工业应用指数为78.38,比全国平均值高18.68,位列全国第4,表明湖南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好,工业应用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万亿元,湖南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29.91亿元,利润59.92亿元,数字化整机和新型元器件行业营业收入1158.67亿元,占信息产业的87.1%,新一代网络和“三网融合”行业营业收入78.00亿元。
  3、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增长,“宽带中国”战略不断深化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湖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十二五”目标基本完成。一是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2014年湖南电信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40亿元,新建3G、4G基站分别达到4700个和33000个;全省WIFI热点超过15.73万个;2015年,湖南将投资270个亿,用于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进光纤入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二是电信传统业务逐步萎缩,固定电话用户逐年减少,移动电话用户增速放缓。2014年末,全省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669.40万门,比上年减少200.43万门,下降23.0%;固定电话用户844.09万户,比上年减少78.87万户,下降8.5%;移动电话用户4729.72万户,比上年增加55.41万户,增长1.2%,增速比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三是宽带上网用户数进一步增加。2014年全省新增36.2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754.38万户,增长5.0%;2015年将建成城市地区20兆以上光纤覆盖率达95%,农村实现宽带网络行政村覆盖率100%,全省4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有率达到95%,宽带用户突破1000万户。四是移动新兴业务发展迅速。2014年末,全省拥有3G用户1862.40万户,比上年增加233.51万户,增长14.3%;4G移动用户285.21万户;2015年将新建4G移动基站4万个,3G、4G网络基本覆盖城区、乡镇和农村行政村,电话用户达到7000万户,下一代互联网基本实现商用部署。五是电子政务网络发展迅速。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纵向网建设,电子政务内网省级横向连接超过200家,现已承载电子公文和省财政、林业等多个应用系统。电子政务外网发展较快,已有78个县市区延伸到乡镇,连网单位近万家,连接终端超过10万台,并已承载25个国家部委到省直厅局的应用和12个省直到市州、县市区的纵向应用。六是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长沙超算中心天河一号超算系统,峰值计算速度达1372万亿次,内存100TB,硬盘容量1.45PB,设施一流的超大型机房4个,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拓展能力,是促进湖南科研创新、两化融合、电子政务资源整合等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平台。
  4、公共服务主导应用,电子政务成果丰硕
  “十二五”以来湖南电子政务发展较为迅速,根据《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湖南政务应用指数为83.56,位列全国榜首。一是政府网站建设成绩显著。全省62个省直单位、14个市州政府和123个县市区政府建立了政府网站,省市县三级已建立各类政府网站4000多家,形成了以省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为支撑,统一入口、上下联动、相互链接的全省政府网站体系,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七年排名全国前十,长沙市、衡阳市、常德市和郴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连续获评全国优秀政府网站,在2014年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长沙市在省会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排名第一。二是网上政务服务取得突破。湖南在国内首次采用统一平台、集中部署的集约化建设模式建设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2014年,该系统接入湖南各级政府部门共有7917家,纳入政务服务的事项共有87891项,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注册用户总数达385万户,全年办件数突破1400万件;并联审批、三级联动审批已开始部署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三是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卫生、医疗、教育、社保等信息化系统基本建成。湖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按照“数据上移、服务下延”的思路,结合“金保”二期建设,基本建成省级数据大集中系统;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基本实现“数字医疗,信息卫生,健康湖南”的目标,70%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都启动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10%医疗机构进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探索,10%医院发行了诊疗电子卡,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主的卫生系统已经在试点城市取得成功;湖南基于“一网、一站、两库、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工程取得进展,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四是市场监管信息化程度提升。税务、工商等部门借助电子政务信息化系统增强市场监管能力,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提高了市场竞争的效率。“金信”一期基本建成,市场主体电子地理监管系统、网络经营监管系统、广告跟踪监测系统、12315指挥调度系统、重要商品电子溯源系统建设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基本完成并发挥作用;“金质工程”一期顺利完成,12365(二期)系统建设和应用全面铺开,围绕特种设备监察、棉花质量监管、食品风险信息管理提升监管效能;税务信息化应用深化,税务系统已建成省、市、县、税务所四级网络,覆盖全省税务机关,地税大集中业务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成,融合了行政审批、动态监管、信息上报、信用评估等功能,进一步强化动态监管。五是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取得进展。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基本建成,形成了一大批城市三维、实景、全景、地名地址等新型地理信息成果,完善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了准确、权威的数据信息和服务;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通过验收,法人库归集了全省近60万家法人单位数据,形成以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为基础,融合法人基础数据、扩充数据、特殊数据的全省大集中的法人单位基础数据;人口基础信息库基本框架已经建成。依托省公安系统户籍信息数据库,建立了全省共享资源库和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社保、教育、工商、税务等部门业务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信用信息系统归集信用数据2200多万条。
  5、围绕“三位一体”,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具有特色
  2011年3月,湖南率先依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建设全省统一的农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长株潭区、洞庭湖区、湘中丘陵区、湘西山区4大示范工程,初步建成了湖南公益化的农村服务体系、社会化的农村创业体系、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遵循“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扁平化、一网打天下,扶弱助强带中间”等创新的建设思路,建立了由服务“百万农户”和“万家企业”的两大服务中心、湖南省农村农业信息化云数据中心、810个基层信息站点组成的网络体系结构,建设了“农信通”全省统一的农业农村综合短信发送服务平台,开通了官方微信“湖南农业12316”,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6、推进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
  “十二五”以来,湖南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数字湖南”建设的总体要求,全省14个市州都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是以国家试点为重要抓手务实推进。住建部于2013年开始在全国组织智慧城市试点,湖南共有三批共20个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包括地级市、县区、镇和特色小区几个层级,试点示范进展顺利,已成为湖南推进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二是云计算中心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湖南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摆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云计算中心建设列入了所有市县的智慧城市规划。衡阳、常德、永州等市基本建成IDC机房和基础服务云平台。三是各市州智慧城市应用初见成效。全省14个市州的数字城管系统基本建成,实现城市管理巡查、处理、监督同步开展。同时,全省14个市州在原有治安视频监控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和升级,视频智能检索及视频研判、海量视频信息智能筛选、视频融合共享平台建设都有较大进展。四是建设模式灵活多样。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湖南作为中西部省份,投入压力很大。湖南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BLT模式(建设-租赁-移交)、BT模式(建设-移交)多种建设模式,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已成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7、创新发展思路,电子商务初具规模
  近年来,湖南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电子商务落户区,居民网购潜力巨大,物流配送成熟,电子商务初具规模。一是电子商务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5%,跻身全国前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21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网络零售额216亿元,同比增长111%,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平台实现手机支付额1307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5.32万人,带动就业69.62万人。二是电子商务示范试点成绩斐然。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雨花现代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三个园区成为首批认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快乐购、钢为网络、御家汇、快乐淘宝等企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4年长沙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长沙、株洲两市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三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2013年11月,湖南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2014年2月,连续出台了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鼓励电子商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2014年7月,正式发布《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20年)》。四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很快,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建设在全国居于前列,涌现出了现代农商、中国惠农网、网上供销社、三亿农网、龙讯村村通、中农传媒、搜农坊等众多优秀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及企业。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十二五”以来,湖南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整体水平不高,离规划目标仍有差距。2014年,湖南网民数257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信息化发展指数为63.34,排在全国第18位、中部第4位,低于全国66.56的平均水平;“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预计在0.75左右,没有达到0.80的规划目标值,总体看来,离《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数字湖南”基本建成的规划目标仍存在差距。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鸿沟有扩大趋势。湖南14个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状况不同,城市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很大,信息化建设面临较大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长沙、株洲、衡阳、郴州、常德、岳阳等经济较发达市州推进较快,思路更加清晰,处于加快建设和快速发展期;湘西、张家界、怀化、邵阳等地虽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信息化基础条件、信息化意识等存在差距,总体还处于培育发展期。三是电子信息产业不强,龙头企业缺乏。2014年,湖南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29.91亿元,低于中部的湖北(3400亿元)等省,仅为浙江的1/10(12651亿元)左右;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湖南仅有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第47位)、益阳科力远电池有限责任公司(第96位)入围;2014年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湖南仍只有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四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信息化支撑能力不强。2014年,湖南网络就绪度指数为54.77,全国排名第23位,低于全国60.94的平均水平,在中部落后于山西、湖北、安徽;光纤发展指数为28.33,全国排名第21位,低于全国43.04的平均水平,在中部落后于山西、安徽、湖北;宽带普及指数为65.88,全国排名第19位,低于全国67.64的平均水平,在中部落后于湖北、山西。五是资源整合度低,信息化应用成效不理想。“十二五”期间湖南信息化进程加快,但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在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存在。三网融合进展迟缓,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整体成效尚难发挥,信息化系统社会效益不高。六是信息化推进机制不畅,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由于信息化涉及全局,渗透、融合到各个领域,虽然成立了“数字湖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信委,但领导小组每年很难召开一次会议,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无法有效及时推进;“数字湖南”规划颁布后,后续的实施工作乏力,考核机制不健全,重大事项部门间缺乏政策配合,全局性的工作演化成部门工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二、“十三五”湖南信息化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1、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是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互联网+”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应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如果说湖南“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重点是“数字湖南”,“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重点应是“互联网+”。二是抓住“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最近,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使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中国制造2025”给湖南装备制造业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湖南两化融合应进行质的提升,要融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制造”到“智造”的转变。三是依托国家试点示范工程。“十三五”期间,国家试点示范信息化工程较多,如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国家级网络产业基地等,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深化细化,此类项目还会进一步增多。湖南应重点抓好此类试点工程落地实施,通过以点带面,推动湖南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将会重塑传统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新IT的主要要素是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另外还有所谓的“新硬件时代”。新IT的机制是颠覆传统商业逻辑、组织逻辑、行政逻辑,需要重构新逻辑,将会带来信息化思维的“革命”。“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对新技术的支撑能力,在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规划中要考虑对新技术的采用,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中要考虑与新技术的对接,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中要关注新技术成果的应用。
  3、突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规划符合湖南实际的重点任务非常重要。一是解决“十二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湖南信息化发展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基础设施落后、互联网普及率低、信息产业不发达、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等,应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和信息企业的创新。二是把“互联网+”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渗透各个行业,作为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抓手;通过“互联网+”催生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业态、新产业,促进湖南信息产业的发展。三是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期间,市州、县市区的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以智慧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快速发展通道。应当按照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提出的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抓手,基于资源禀赋和城市特色,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城市发展的难点问题。四是推进资源整合共享建设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和“互联网+政务”框架,以资源整合共享、集约建设、数据集中为基础,加快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4、创新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推进模式
  一是创新建设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培育信息化建设主体,完善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市场运作体系;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如企业建设运营,政府、企业、个人购买服务;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管理等等。二是创新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外包服务,推动专业外包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探索数据服务等增值业务,促进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和组织协调模式。按照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和“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从决策、协调、管理、执行、审计监察、外部专家咨询等各个层次、多个维度设计组织协调机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加强整合经信息、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信息化项目管理政策法规,形成政策对接,理顺信息化项目审批机制。
  (二)战略目标
  按照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总体要求,以“互联网+”为抓手,把握“新IT”带来的战略机遇,立足于湖南实际,加快推进湖南信息化发展。到2020年,湖南综合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信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战略效果明显;信息化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深度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人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湖南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信息红利充分释放,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80(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0.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目标是:
  1、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提质,网络就绪度指数达到70
  加快实施“宽带中国”发展战略,在省内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速通信网,满足宽带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全省地级市中心城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县、乡镇城区无线网络热点覆盖率达80%以上,3G/4G用户普及率超过70%,“无线城市”基本建成;加快“光网城市”战略的实施,光纤发展指数达到60,城市光纤到户覆盖率提升至85%,农村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达97%以上,全省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城区达到70%,农村达到30%,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以上。网络就绪度指数达到70以上,互联网普及率上升到全国平均水平。
  2、“两个IT”的应用水平同步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85
  在“十二五”期间“两化融合”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把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相互融合作为新的动力,在重点行业企业ERP、MES、PLM普及率和工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数较高的基础上,向工业制造4.0发展,中小企业继续推进ERP、MES、PLM等应用,提升工业应用指数。到“十三五”末,湖南的两化融合总指数由76提高到85,信息化在湖南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出极大的支撑作用。
  3、推进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
  抢抓“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加大各产业园区的政策引导和集聚发展,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集成电路产业、配套产业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信息技术研发高地”“大数据应用服务高地”和“移动互联网创新高地”,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和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十三五”期末,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信息产业将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4、“互联网+”效果明显,信息化应用指数超过80
  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社会信用、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重大业务协同应用取得实效,教育、卫生、社区生活服务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民生领域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基于云计算的省电子政务云平台建成,电子政务在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公共服务和应急指挥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化应用指数由2014年的70.6提升至80以上。
  三、“十三五”湖南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一)加大“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力度,提高湖南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1、宽带网络升级提质工程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步伐,全面推进城市(城镇)光纤到户。重点加强对湘西、永州、怀化等相对滞后市州的支持、推进力度。利用湖南铁塔公司新组建的契机,优化移动基站布局,重点解决永州、邵阳、怀化、湘西等市州基础设施能力较差、重点场所无线宽带覆盖率较低的问题,推动全省的宽带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提升。
  2、宽带家庭接入普及工程
  加大力度,解决湖南互联网普及率低的问题。鼓励电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宽带免费提速和降价活动,采用多种方式,例如资费补贴、套餐组合、免费提速等方式加大发展宽带用户力度。对益阳、邵阳、岳阳、衡阳、常德、永州等城区宽带接入家庭普及率不到40%的市州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农村宽带接入家庭普及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开展信息扶贫,增加宽带特色涉农应用,以应用带动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提升。特别是邵阳、怀化、湘西3个市州农村普及率在0.1以下,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减少“数字鸿沟”。
  3、宽带战略政策落实工程
  抓好《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4〕8号)文件落实,将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市、县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公共设施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免费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保障宽带基础设施的通行权益;出台宽带基础设施保护及拆迁补偿的相关政策;城市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全面实施光纤到户;对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财税、土地、环评等政策支持等。
  (二)提升“两化融合”的深度与高度,推进湖南产业转型升级
  4、“中国制造2025”对接工程
  湖南重点行业和规模企业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但是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仍然处于工业2.0、3.0阶段,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要实现向工业4.0的跨越式发展,任务很艰巨。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机遇,推动装备制造、轨道交通、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规模企业“两化融合”进一步升级,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工业生产相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型。
  5、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扶持工程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是阻碍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信息化建设非常困难。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推进力度,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角度,从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的推进方式,从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服务的帮扶手段,从购买服务的协调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扶持。
  6、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
  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通过大数据、传感器、互联网和人的有机结合,探索制造业由单纯的产品制造业向服务制造业转变;由规模化产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延展;由集中式组织管理模式向基于互联网的组织分散管理的模式和制造资源云化的方式转变,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实现工业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
  (三)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推进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紧紧把住新一轮信息技术和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带来的发展机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7、优势产业壮大工程
  做大做强蓝思科技、株洲南车时代电气、益阳科力远、拓维信息、湘邮科技、长城信息产业等具有实力的IT企业,推动一批具有特色和发展前景的IT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引进国内顶尖IT企业的研发、生产基地落户湖南。
  8、产业园区创新工程
  发挥高新园区的核心载体和孵化器作用,长沙等具有条件的高新园区要从传统的房东式管理向类似美国硅谷科技孵化器平台式服务转变,协调利用湖南超算中心、高校仪器资源、企业3D打印和加工生产能力,有效沟通技术交易市场和对接产学研成果,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高新园区的创新服务;其他市州的产业园区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规划和建设产业集聚生产和研发基地。
  9、新技术新业态创客工程
  围绕新智能硬件、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通过资金引导、政府数据开放、政策扶持、平台服务等举措,推动海外留学人员、湘籍外省IT技术人员、大学生等创客进行创新创业,推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客工程。
  (四)按照“互联网+”的发展思路,推进湖南信息化应用上新的台阶
  10、电子政务整合与服务工程
  升级完善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依托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机房建设“双活模式”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全省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省统一共享的电子证照库,全面接入银联、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第三方网上支付渠道,统一办理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政府部门所有审批事项和公安、出行、医疗、教育、旅游、社区、行政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政务超市”服务功能;全力推进资源整合,按照不增新量、解决存量、加强基础、分类分批,先易后难、创新外包服务的总体思路进行推进。基本实现省级财政支付运维费用的部门整合率达90%以上,40+6部门整合率达80%以上。
  11、数据开放与大数据应用工程
  基于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数据开放平台,建立政府信息和数据公开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分阶段实现公开的政务信息和数据的范围、方式和内容,通过数据集中和脱密、脱敏技术,逐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开放的政府数据库,为湖南大数据产业发展打好基础;通过政府数据的开放带动大数据应用创新,鼓励企业、创客创造出一批有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实用工具和产品,并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助力政府治理创新。
  12、智慧城市示范与推广工程
  以互联网创新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14个市州和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抓好2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程的落地和创优争先,启动4-5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县市区的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理清城市发展的目标,突出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城市智能交通、城市网格化动态管理、互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治安防控、食药品安全监管、智慧旅游等等领域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13、电子商务延伸与拓展工程
  按照“借船出海”和“蓝海战略”的思路推进湖南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通过与国内优秀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的战略合作,借船出海,使湖南中小企业快速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蓝海战略”在阿里等电商平台物流、时效不能触及的领域发展区域特色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在传统优势领域培养B2B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扶植例如“易呼百应”“金道云商”等本土特色电商平台,支持企业通过O2O方式,以区域实体门店、农村超市为依托,通过线上展示、线下体验、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第三方承保、售后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特色电子商务。
  14、涉农信息服务与深化工程
  深化互联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应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光纤到村入户、农村4G网络建设,为涉农信息服务打好基础;深化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成果推广,服务百万农户、万家农业企业,打造湖南涉农信息服务第一平台;在湖南合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农业物联网,提高大田作业、设施园艺、设施养殖精准化管理水平;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下沉农村,鼓励农民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选择资源条件较好的3-5个村进行电商创业基地试点,建立电商村,推进农村电子商务。
  (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提升湖南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指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15、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把网络信息安全贯穿于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涉密系统要建立以分级保护为基础的内网安全防护体系;政务外网按照等级保护的要求和部门业务需求,建立统一安全防护体系,为资源整合、集中建设应用提供安全保障;建立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统一网络安全信任体系;建立政府网站、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监测平台,提升系统响应、恢复和抗攻击能力。
  16、国产安全设备、安全服务引导工程
  充分利用国防科大等高校的技术优势和湖南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需求,通过引进或战略合作者等方式,引导国产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和软硬件产品在湖南研发、生产、应用;大力推进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外包,培育外包市场,鼓励规模企业、重点网络信息安全企业做强做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
  一是在领导层面加强协调力度。根据新的形势,完善原有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通信管理局、相关高校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全省信息化工作的重大事项,制订推进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决定重大的信息化工程项目。二是在执行层面加强推进力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信息化推进的主要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的职责是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要创新推进机制,把部门推进的形式转换为政府协同推进。三是在政策层面上加强督办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梳理有关信息化的文件,督办落实情况,并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评估结果和存在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小组进行决策,达到政策实施效果。
  (二)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特别要针对三大网络基础运营商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所涉及城市规划、通行便利、拆迁政策、土地政策、城市公共设施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协调和政策扶持。二是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有效放权和高效监管有机结合。按照统筹掌控、有机配合、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决策、政府优化环境、金融有效支持的组合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三是优化互联网+创业环境。针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年创业平台等制定帮扶政策和专业指导。针对技术转移,制订和完善技术转移相关政策和做好与国内外技术转移中心的对接。针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定开放扶持政策。针对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引入深圳“开放包容、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
  (三)搭建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平台
  加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宣传推广力度。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营造氛围、公众参与的模式,借助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信息化高层论坛、一次“中国制造2.0”“新硬件时代”等最新技术的交流研讨、一次信息化成果展览等交流活动,围绕信息化发展趋势、新一轮技术重大变革和技术融合创新以及新兴业态发展进行研讨交流,推进湖南信息化发展与国内外最新趋势的对接、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应用与公众的对接。
  (四)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一是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为湖南信息化建设各个层次、各个行业和各类需求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二是加快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制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湘兴业创业,着力培养一批本土信息技术人才和领军人物。三是培养一批企业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企业具有经济分析能力、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企业专门信息化复合人才。四是针对性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才。利用农业农村信息化试点、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等平台,通过政府的扶持,开展“万村万人”青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有电商创业意愿的爱好者、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为重点,开展集中培训、多媒体教学和组织专家下乡指导,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10000名左右青年的农村电子商务专项培训。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