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正式实施 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取代“信息孤岛”
从10月1日起,“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即在“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一)基础上,又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9月12日,在提前开展“五证合一”制度的贵州省工商局的企业登记窗口,刚刚领取了营业执照的贵州省天然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克虎欣喜不已:“真没想到,我上午提交申请材料,当天就拿到了‘五证合一’营业执照。以前办这些手续,要1-2个月,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搞定了。”
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五证合一”改革将企业登记数据的共享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保障和统计部门,通过明确信息共享项目,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共享,逐步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工作机制。
“这项改革有助于推进登记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的机制。”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表示。
目前,多地政府已经建成了信息共享平台和数据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些平台上5个部门的数据有的每5分钟就能实现一次数据交换。
“信息孤岛”将被逐步取代
从去年10月“三证合一”改革到今年上半年,商事制度改革与其他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新设企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4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
以浙江省为例,自2015年7月在全国率先实施“五证合一”登记改革以来,累计为企业减免原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其他办证费用2420.7万元(按新设企业每户90元计),平均每家企业节省办证时间约20个工作日。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介绍,随着“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开展,政府部门间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将会逐步被“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新格局所取代。
过去由于部门各自独立登记,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需要在企业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后再去人力社保部门和统计部门登记,造成其发放数量往往少于应发对象,且难以掌握社保缴费单位、统计调查单位的新增、变更或注销的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有的城市的社会保险登记证只能覆盖全部工商登记企业的50%-60%。
周石平介绍,实施“五证合一”后,人力社保部门和统计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抓实了数据源头。
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徐晓海认为,整合统计登记证后,要尽快建立健全统计部门对登记机关的信息接收、存储、管理以及反馈机制,及时利用登记机关信息维护更新国家基本单位名录库。
“硬件”和“软件”需配套升级
按照国务院要求,各省级工商登记机关要将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登记的相关信息实时传输至省级政府信息共享平台。
徐晓海介绍,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省级统计机构要具备对百万条量级的数据进行接收、存储、管理、比对和处理的能力,国家统计局要能够对上亿条量级的数据进行存储、比对和管理。
“目前省级信息共享平台都已建成,能够满足目前的工作需求。”周石平说,“这些共享平台有的几分钟交换一次信息,有的一天一次或两次交换一次信息,随着技术升级和完善,最终要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实时共享。”
除了要对业务系统和信息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五证合一”改革还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调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延君介绍,推行“五证合一”后,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业务仍在依法开展,与《社会保险法》并不冲突。
“我部将指导各地对地方立法中涉及企业社会保险登记的内容进行清理和修订。同时,配合国务院法制办适时启动相关法规的清理和修订工作。”徐延君说。
“经梳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统计局制发的规范性文件不存在统计登记内容。有22个省份的地方性法规、8个省份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个省份的省级以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统计登记内容。”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徐晓海介绍。
他介绍,目前,上述省份统计部门均已停止开展统计登记工作,并向当地人大、政府汇报了相关情况,书面提交了修改、废止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请示和报告。其中12个省(区、市)人大已启动法规修订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