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治转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便民取向和需求指向,积极响应,立即行动,聚焦“顽疾”查找研判、聚焦“作风”严格巡察、聚焦“效能”常态提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我们以‘绣花’的态度,着力营造‘办事不求人’的办事环境,以体现政府服务效能。”5月2日,市政务中心主任魏秀龙如是说。
“三面镜子”推进“治转提”
市政务服务中心首先在“显微镜”下查顽疾。对照市委提出的“庸、懒、散、慢、混、卡”六个方面的“共性病”,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相互帮、集体议”的办法,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建议,查摆出“服务群众缺感情、提速审批缺担当、窗口管理缺方法、协同办理缺机制、改革创新缺动力”等五个方面21类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个性病”。同时,领导班子查摆问题12条,领导班子成员查摆问题24条,各处室、各窗口查摆问题199条,全体工作人员查摆问题596条。
同时,该中心利用“放大镜”抓整改。通过建立“治转提”专项行动领导包抓责任整改清单,制定整改举措、限定整改时间、实行整改“承诺制”、“销号制”,查摆的问题80%以上做到即知即改,其余问题正在逐步整改。“治转提”专项行动以来,该中心已通报3起违反工作制度的窗口工作人员。
着力打造“标准化服务工厂”
市政务服务中心着眼“优”字,搭好审批平台。目前,该中心共保留市级行政许可项目187项、备案制管理项目35项。同时,持续开展“三减一压缩”(即:减程序、减环节、减要件、压缩时限)工作,进驻审批事项的申报要件从2465个减少到2187个,减少278个,减幅11.28%;平均审批时限从16.5个工作日压减到9.5个工作日,减幅42.4%。
该中心还加速推进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的融合服务,将兰州市行政审批系统与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电子评价、指尖政务、审批投诉等系统高度融合,目前,该中心绝大多数审批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
在此基础上,严格对照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等7项国家标准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促进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
“串并”结合推进重大重点项目建设
市政务服务中心探索实施建设项目“模块化审批”,依法依规研究制定了《兰州市建设项目模块化审批实施办法》,将项目立项、土地利用、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的审批环节由以前的111个减少为48个,压减57%;使审批时限由以前的232个工作日压减到72个工作日,减幅达69%。这一做法于今年1月列为全省改革试点。
该中心积极对接城建计划、招商引资、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重点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以服务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今年,该中心共收到正式申报的重大重点项目72个,办结25个,20个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27个正在办理土地、规划阶段的手续。在“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中,该中心与联系的两家企业建立了跟踪服务机制,协调解决问题1件。同时,牵头开展商事制度改革。目前正在研究“多证合一”实施办法。
分析核心症结破除行政审批“堵点”
市政务服务中心还将以“程序简、审批快、服务优”为目标,持续聚焦服务群众的“盲点”、瞄准简政放权的“痛点”、破除行政审批的“堵点”,以“绣花”的精神,打造政务服务的“工匠”。
该中心将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模块化审批流程,推进“多评合一”、规范中介、“多证合一”、联合验收等工作。推进数据共享,实现“一网打尽”。规范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实行编码管理,做到“同一事项、同一名称、同一标准、同一编码”;推进部门间、层级间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促进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互联互通;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在全市营造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办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