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6220个贫困村、101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汇集到户、到村措施1100万条,数据量达到7亿个,在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上运行着一份全省贫困群众的“需求清单”。通过这份清单的精准运行,甘肃将精准扶贫“精准”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据了解,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是全国第一个精准大数据扶贫平台,是甘肃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该平台由甘肃省扶贫办牵头,发改委、财政、教育、卫生、水利等相关厅局配合,中国电信甘肃公司旗下万维公司负责建设。
大数据下的精准信息配比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这曾是对甘肃贫困省情的基本写照。依据基本省情,甘肃近年来相继实施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多项专项行动,贫困面由33.2%下降到19.8%。随着贫困人口的减少,过去“修一条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大门”的“撒胡椒面”式粗放扶贫已不能适应当前省情,必须向“个性化定制”的精准扶贫转变。
精准化扶贫、个性化扶贫,说起来容易,关键是如何快速孵化出一个可操作的工具平台——彻底摸清谁是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分布在哪,致贫原因,贫困情况如何,并对接扶贫项目库,在贫困户与扶贫项目间建立精准对接服务。
在上述情况下,甘肃省在2015年提出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作为抓手,建立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为此,万维公司抽调7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平台建设团队,正式开始平台的搭建和功能研发。
按照平台总体设计,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准确评估扶贫措施叠加效应,以省、市、县、乡、村5级互联互通,推进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建成后的平台按照功能分为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数据分析、绩效考核五个模块,模块间相互依存又互相独立。在此基础上,平台还打通了与扶贫开发工作相关的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可以通过与民政、银行、教育、住建等行业部门数据对接,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准确评估扶贫措施叠加效应,推进扶贫对象、措施到户、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脱贫成效更精准。
此前,天水市秦州区针对农户在诸如种、养业建设,以及化肥、地膜、农药等配套设施中资金链断裂的瓶颈制约,现在,依据大数据平台,以3-5户联保形式进行贷款扶持,真正把“扶贫之水”精准滴灌到“最干旱禾苗”上。
目前,平台还增加用户审计功能,与公安户籍、个人征信、企业登记、不动产登记、机动车辆、公职人员等系统互联互通,统一识别标志,统一数据口径,实现扶贫对象全方位对比,为基层实现扶贫对象实名制动态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口袋APP拓展移动端应用
光打造精准大数据平台这还不够。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及旗下万维公司还在平台应用上做起了文章,进一步开发了精准扶贫移动端应用客户端,以方便各级扶贫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进行信息采集、查询、统计分析。
据介绍,客户端通过精准指数及排行、户脱贫指标及排行等,可直观反映工作落实进度与所处位置,倒逼脱贫攻坚工作落实;通过查看贫困村帮扶干部等工作情况,实现动态化、全天侯、无缝隙监管;通过“摇一摇”提供“最需要帮扶的贫困户”、“离我最近的贫困户”、“与我最有缘的贫困户”等,形成快速结对帮扶。而用户还可通过分享等功能,将贫困户的所需帮扶信息传播给更多人,真正助推全社会帮扶体系的形成。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精准扶贫移动端,甘肃省目前已完成全省贫困户“二维码”建档立卡工作,即每一位贫困户都有一个对应的二维码,并支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的查看。通过移动端扫描贫困户二维码,该户的家庭基本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收入调查表、帮扶责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
与传统的贫困户纸质档案相比,精准扶贫移动端作为一本“电子化扶贫口袋书”,实现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基础信息的永久保存,并帮助基层扶贫人员随时随地掌握贫困户帮扶动态信息,减化了贫困户精准管理程序,既节约了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群众也可以通过扫一扫监督整个扶贫工作的全过程,保证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了贫困户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