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程晓波:打通政务服务大动脉 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时间:2017-07-26 09:05:50  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作者:
        7月22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7(第十二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致辞全文如下:
        尊敬的马院长,尊敬的庄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共聚一堂,共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大计。首先我谨代表会议主办方之一,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马院长、庄主任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观点,我本人深受启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上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放管服”全国电视电话会上指出:“要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本届论坛选题“电子政务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既深入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也反映了社会公众的期望和呼声,可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值得大家认真研究、找寻答案。
        俗话说“通则不痛”。社会公众办事创业过程中的诸多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而造成的。打通政务服务的大动脉,已成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人民更有获得感的关键。要切实解决“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等长期存在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首先需要把握三个重点。
        第一,向改革要动力。要充分发挥自上而下顶层规划和统筹推进的作用,清除政务服务中的一些重大障碍,解决具有全局性的突出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等任务。“放管服”改革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加强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为政务服务提供了最大的动力。近年来,国务院部署了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12358价格监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等重大系统,作为龙头性应用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放管服”改革。
        第二,在创新中增活力。既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建立更加接地气、人性化、有实效的服务新模式。也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创新作用,打造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潮流的服务新手段。比如,很多地方已经由“三证合一”发展到“五证合一”,有地市甚至实现了“22证合一”。比如,一些地方大力开展移动政务服务终端,形成了装在口袋里的政务服务。上海浦东法院开发“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15分钟。以“一号、一窗、一网”为特征的政务服务模式也在许多地方取得突破,拓展了政务服务创新空间。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多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都是围绕公务人员办公办事的业务流程开展建设的。这有其合理性,但是同时也固化下来很多不合理、不规范、不协同、不便捷的政务服务流程和事项,必须下大力气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冲破思想认识束缚,坚决破除利益藩篱,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和流程。老百姓需要什么服务,不能想当然,不能越俎代庖。比如,对于涉及老百姓办事创业的政务服务系统,在需求分析的前期,就应该探索让社会公众以恰当的方式合理参与、充分表达,让需求更接地气、让流程更合理,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打通政务服务大动脉,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国家信息中心的职能和工作实际,在具体推进实施层面,需要在把握三个重点的同时,要着力实现五个贯通。
        一是通畅网络。统一的政务网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但也是构建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无法绕开的问题。需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快部门和地方专网向统一国家政务网络迁移,拓展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满足业务量大、实时性高、移动化服务的网络应用需求,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
        二是服务上云。构建一体化的政务云数据中心,适应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及政务数据资源体量日渐扩大的趋势,满足大规模业务部署、海量数据处理、业务负载分担、灾难备份等需求。通过分级互联的政务云支撑体系打通信息孤岛,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来为业务应用整合和流程优化提供统一的基础运行环境。
        三是统一交换。构建统一的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支撑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的共享交换,以及社保、医疗、就业、教育、文化、住房等政务服务业务信息的按需共享。目前,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经初步建成,承载了13个全国性应用,数据交换量已达到120亿条。下一步要加快同地方及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贯通,形成一体化的共享交换体系,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四是统一认证。形成线上线下互认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数字证书的交叉互认,以身份证件、社会信用代码为惟一标识,衔接电子证照库,运用网络身份识别等技术,联通整合各种渠道的用户认证,实现群众办事多渠道的一次认证、多点互联、无缝切换,打造跨地区、便捷化、泛在化的政务服务,实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五是信用创新。将信用作为简化办事流程的“通行证”,用社会信用体系去破除政务服务的繁文缛节。政务服务领域的很多规章制度、奇葩证明,都是为了防范小部分人的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而增加大多数诚实守信社会公众的办事成本和办事周期。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一些省市基于企业的信用档案,大幅减化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资格认定审查的事项;在杭州等一些城市可通过个人信用解锁骑行共享单车、免押金驾驶分时租赁汽车、自助借还图书等;借鉴上述创新经验,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创新方向,在简化审批程序、简化各种证明,方便群众办事的空间非常广阔。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