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大考,我省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探索了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治理体系。
■浙江要在科学决策支撑、经济治理能力、应急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协同治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我省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形成从疫情采集、防控隔离到疾病治疗,再到复工复产、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应对疫情大考,浙江发挥了“浙江担当”,体现了“浙江作为”,更为全国贡献了“浙江方案”,提供了“浙江样板”。
数字化治理模式
不断迭代创新
我省在改革创新中一直努力探索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用政策和制度努力构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各级党委、政府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不断探索经济社会管理的模式,开“数字政府”建设之先河,做“数字经济”发展之先导,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了“八八战略”,还提出建设“数字浙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装上信息化发展引擎。党委、政府着力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着手,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2008年以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依法下放审批权限,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2014年,浙江又先行先试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上线浙江政务服务网,有力推动了浙江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基于数字技术提升党委、政府效率的成果得到初步显现,“数字政府”开始初具雏形。
2016年以来,浙江开启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出发,积极探索数据共享,努力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浙江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数据强省和数字浙江建设的重大标志性、引领性工程来抓,不断跑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加速度。2018年“最多跑一次”改革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并开始走向全国。“最多跑一次”改革还以政府服务模式的地方标准格式,为党委、政府服务方式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技术参照蓝本。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管理职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党委政府从管信息到管数据、从管数据到管内容,已经成为数字化治理的重要方向。2018年12月28日,我省发布《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实现党委、政府核心业务全覆盖。2019年11月,浙江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数字化治理为支撑,高水平建设数字浙江、信用浙江,一体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促进治理方式现代化。
当前,浙江正处于“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关键阶段,以大数据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浙江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治理的
新实践新检验
2020年2月14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提出,精密智控的要义是“智网恢恢,疏而不漏”,要以“一图一码一指数”为抓手,以“严管+畅通”为关键点,以打通电商快递“最后一百米”畅通商流等各类举措,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生活、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提升管控效能。
以“一图”引导区域分类治理。如何强化工作指导和舆论引导,为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复工复产提供科学指导?“疫情图”应运而生。全省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各县(市、区)疫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采用五色“疫情图”方式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疫情图”为全省各区域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分类治理的科学依据。随着疫情逐步可控,如何将浙江绘制的“疫情图”升级为经济发展的“指挥图”,又成为了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新难题。2020年3月16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构建“三服务”助力制造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系统集成服务企业的“一件事”,探索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码”或“服务码”。
以“一码”实现人的动态管理。数据显示我省引进和输入的新浙江人超过2000万人,其中来自疫情严重或较为严重地区的输入人口近四分之一,如何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精密智控?“健康码”应运而生。“健康码”三色管理为市民出行、市民健康、复工复产、城市运行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全面动员无死角、全面覆盖无盲区。通过实行“一次申报、动态管理、跨域互认、全省通用”,“健康码”成为抗疫的最大利器之一。目前,“健康码”功能升级,如杭州和温州均已实现“健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打通,市民可凭码实现就诊取药和医保支付全程应用。自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支付宝加速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以来,“健康码”加速推广覆盖已经超过200个城市,并实现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一码通行”。
以“一指数”为党委、政府科学精准研判决策提供支持。面对防疫与发展,把众多应对疫情的元素组合成政府可以决策的依据,“一指数”应运而生。“一指数”,即精密智控指数,由新增病例管控等5个指标与“健康码”畅通度等7个指标构成。精密智控指数为提升治理效能、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提供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决策依据。
用“健康码”构建触达服务对象的“小前端”,用“疫情图”构建“可视化”展现载体,用“精密智控指数”背后的大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的“大平台”,形成云端的服务与协同治理的“富生态”,构建了一个“小前端(码)+可视化(图)+大平台(指数)+富生态”的协同治理模式,有效推动了浙江的疫情防控模式从“封闭式管控”为主导向“精密型智控”为主导的大转变和大跨越,体现了精准、严密、智慧的点穴式管控,展示了我省现代政府治理的新风采。
数字化治理再升级
疫情终会结束,但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仍将持续。浙江要在科学决策支撑、经济治理能力、应急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协同治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使党委、政府始终能够保持强大的行动力和战斗力,为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推动数据汇集共享,建立更加科学的决策支撑体系。数据是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深度挖掘和应用将为经济社会治理提供更精准的方向。要继续不断丰富和拓展数据资源,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数据可视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在保障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打造省域治理“数据池”,建立省域治理“数字驾驶舱”,增强党委政府在城市管理、经济治理、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决策有效性和精准性。
强化数字技术支撑,打造更加智能的经济社会治理体系。治理是一门科学,利用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升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是经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必然选择。我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全省域的复工复产监测体系,3月22日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工作组调研浙江工作交流会用“谋划早、措施实、工作细、成效显”12个字,充分肯定了浙江的复工复产工作。下一阶段要在“五色图”的基础上,升级建立省域经济监测“五色图”以及其他各类图谱,通过动态实时监测各地区产业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费政策兑现、区域经济风险防控等信息,为我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精准导航。
抓好数据溯源管理,构建更加精准的应急管理体系。用好数据就是决胜防疫战最好的手段,要善于精准发力、“靶向治疗”。自疫情发生后,浙江通过推演疫情发展情况,精准筛查高风险易感人群,为应急防控争取到有利时间窗口。浙江要深耕数据溯源,建立完善的风险源头应急防控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实现精准高效的应急防控。探索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社会应急管理平台,纳入更多风险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综合物资保障等功能,以可信的溯源构建可靠的数据“中台”,以可靠的数据“中台”构建可控的应急指挥“中枢”。
提升数字服务能级,建立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经济的倍增、转化和叠加效应,更能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实现对“健康码”从前期的“战役管人”导向到后期的“健康赋能”导向转变,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建立跨区域、跨场景的“一码通行+一站式服务”赋能体系,不断丰富“健康码”的数据资源接入,拓展“健康码”的功能。借鉴“健康码”数字化产品设计的理念,积极探索支撑“浙里办”的各种数字化产品,如“浙里问”“浙里帮”等,为“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数字产品支撑。
发挥治理模式引领作用,构建区域协同治理的共赢格局。从疫情防控的浙江选择来看,用党委、政府服务的数字化产品,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彰显了数字化力量。深化数字化治理体系,要继续上下联动、内外合作,通过实施“数字+网格”精准智控模式,构建更加智能、精准和协同的跨区域治理网络体系。要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倡议建立长三角各类数字化产品的互认通用机制,推动建立省、市甚至全国的统一标准的数字化产品、服务识别和互认机制,注重推进长三角高频服务事项“一码通办”,为“数字长三角”建设提供支撑。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实现数字化治理先行先试,由长三角向长江经济带、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