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文发布《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深圳要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坚定目标。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从数字经济、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生态等多个方面,抢抓数字技术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生态,促进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新生活。
培育新兴数字产业,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
深圳作为全国信息产业重镇,拥有先进技术支撑和高端数字要素资源,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业态集聚发展、势头良好。
《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深圳要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数字产业高地,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应用新标杆。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打造国际软件名城。建设海陆空协同的智能网联无人系统,构建智能网联交通产业测试示范平台,打造国家级 5G 车联网先导区。推动开源生态发展,支持建设国际化的开源项目和开源社区。构筑鲲鹏技术生态、产业生态、应用生态,打造鲲鹏产业示范区。
建成5G基站超6万个,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基建
“十三五”期间,深圳实现了5G网络高质量全覆盖。在工信部对全国十个城市5G组网测试中,深圳获得5G组网最优城市奖项,这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十四五”期间,深圳提出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基建。根据《规划纲要》将从全面提升通信网络能级、前瞻部署多元算力资源,以及布局城市融合感知体系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到2025年,全面升级城市基础光纤传输网络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部署 10G PON 光纤接入网,推进 5G 网络建设,打造“双千兆城市”,累计建成 5G 基站超 6 万个。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动通信网络、业务及终端支持 IPv6。
推动跨境通信网络建设,打造超低时延、超大带宽的海外通信枢纽节点。统筹布局以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为主体、智能超算为特色的全市算力一张网。推动边缘计算节点和微型数据中心建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鹏城云脑和超算中心建设,打造智能计算和通用超算高地。建设一体化物联感知平台,实现跨领域、跨层级的全域感知。
高频服务事项100%“掌上办”,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
“努力让市民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让惠企政策像快递一样精准直达。”2021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成为刷屏金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三个“一”,致力加快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给市民和企业家们带去更贴心实在的政务服务。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主动、精准、智能的整体数字政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打造面向服务对象的政务服务产品。推动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和多码融合、一码通用。到 2025 年,高频服务事项实现 100%“掌上办”。
推进政府治理“一网统管”。建设高水平的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扁平化指挥调度。积极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新范式。
完善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全面推进党政机关数字化进程,加快党政机关一体化政务协同平台升级优化,建设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和深汕容灾异地备份中心。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加强政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跨部门系统平台数据对接。依托数字政府统一平台支撑能力,强化与政府内外部业务协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开展数字化建设。
《规划纲要》更提出未来五年,深圳要打造更聪明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智慧化民生服务体系,打造“云上城市”。
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大数据已应用到市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催生新的经济形态的同时,也给保护好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国家安全以及公共利益带来巨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经济发展,规范和强化网络数据安全迫在眉睫。“十四五”深圳数字生态将如何发展?完善机制建设与标准制定成为答题关键。
《规划纲要》提出,将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完善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引导社会机构依法开放自有数据,探索政企数据机制化融通利用。推动数据资源资产化管理,构建安全可控的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机制。
同时,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出更多“深圳方案”。健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新个体经济管理规范,依法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监管机制。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健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
在网络安全方面,提出要健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不良信息技术监管处置能力,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推动安全可信技术、数据脱敏算法等网络安全技术和应用创新,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打造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区。加强新兴领域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分析,营造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