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进一步方便市场准入和退出;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市场主体的活力该怎样释放?营商环境应该如何创新?六城市如何先行?
六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北上广深渝杭,营商环境的创新试点,为何是这六个城市?试点要试什么?怎么试?方向和方法又是什么?当优化营商环境,在近些年早已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国家命题,这一次又有何不同?
通过数据看,这6座城市的市场主体数量均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这六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总体上也走在全国前列。
以北京为例,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北京的得分甚至超过了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成员国水平。
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78.2分,比去年提升了4.6分。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等5个指标进入全球前30名。
如何看待重庆成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效率和便利化水平的中国的样板数据,北京的权重是45,上海的权重是55。另外,广州、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杭州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它们被选中作为示范城市都在意料之中。为何重庆能够被选中?
因为未来30年,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西部陆海大通道,能够带动未来西南、中南和西北的发展。因此未来新的30年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城市带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的新增长点长期看好。六个成为试点的城市中,重庆属于第二方阵,下一步怎么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开放的问题非常关键。因为开放引入外来竞争压力,开放才能够开成渝地区的“窍”,开市场经济的“窍”,法治化的“窍”和国际化的“窍”。重庆能够成为试点城市,其实比前五个一线城市和重点城市的意义更大。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抓住优化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
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就难有市场的活力与公平,而营商环境只有更优,没有最优,这些年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再由面到重点的各项改革措施可以说不断推进,我们的“放管服”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怎样提到新的水平、新的阶段?试点还应该怎样更好的展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因为我们讲得最多的关键词——“放管服”改革中,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服,要服从便利。无论是活力,还是公平和便利,对于未来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都很有意义。相信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未来30年社会建设、改革开放需要抓住抓好的一个“牛鼻子”。
优化营商环境,面对的哪类市场主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对各类市场主体都非常重要。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效率便利化水平报告中,我们有四个短板。
①企业获得信贷方面,我们在世行的排名榜上才80名,营商环境效率便利化水平提高,其实受益的是广大中小微企业。
②纳税,我们在世行的排名榜排在第105位,而纳税指标的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提升,也有利于国内市场主体。
③跨境贸易,现在民营企业在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占比已经是半壁江山。
④企业退出,退出机制也就是市场准入和退出,这个对外资企业的意义会更大。
优化营商环境之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整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变革中,平等对待民营经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与六个试点城市一同公布的,是涵盖六个方面的政策组合:
一是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二是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
三是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
四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五是创新和完善监管。
六是优化涉企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将在6个城市展开到底试什么?6个方面我国工作中,第二点就是“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中民企占比六成以上,外企占比一成以上,两者占比70%以上。我们的市场准入门槛是公平的,市场竞争是充分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下一步将成为制造强国。
当然我们的营商环境中,也存在企业获得信贷方面的短板。我们的金融业目前民企加外企的比例还不到10%,那就说明我们的金融行业它的市场准入开放是不够的,它的竞争强度力度是不够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是不够的。因此下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尤其是如何提升我们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的能力,如何扩大金融市场化程度,我认为对下一步的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六个城市在如何推进?
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陆续发布了自己优化营商环境4.0版。相同点是范围更大、领域更宽、改革层次也更深。不同点是,侧重点有所差异。如何看待4.0版?未来,又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推进与突破↓↓↓
最期待六个城市带来怎样的改革突破?
总的来看,这次试点的目标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什么样?通过试点,我们又可以期待最终带来怎样的变化和效果?
今年上半年,各地陆续宣布推出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的4.0版本,均有不同侧重点。2月,北京的营商环境4.0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3月,上海的关键词分别是系统集成;5月,广州提出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广州通过35条改革举措,260项年度任务,打造具有“广州风采”的营商环境,其中所有政务服务将实现“网上办”,300项民生事项有望“省内通办”。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①市场化方面,比如说试点城市中,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这五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方面,能够真正让市场机制起作用。
②关于法治化,需要大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怎么能够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能够发挥法定机构的作用,法定责任由法定机构来完成,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治理现代化的改革。
③第三个方面就是国际化。与国际高标准的规则相衔接,与国际高水平的治理机制相对接。我认为这三个主题的关键词,对六个城市来讲,谁能取得优先突破,现在大家都站在一个值得期待的新的起跑线上。
营商环境如何补短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我国营商环境有四个短板,第一是企业获得信贷的便利度。第二是纳税方面,涉及财政和税收环境。第三是跨境贸易方面,包括跨境的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的效率和便利化水平。第四是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我希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这六个城市,未来能在这几个短板上有所突破。
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用好地方立法权很重要 其他城市也要努力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将在6个城市展开,从国家层面我们关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而对地方来讲,我想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如何用好地方立法权。因为我们知道营商环境各环节环环相扣,营商环境我们假设它可能会涉及到400个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领域,每一个领域无论是设计机场还是道路,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包括创新,如果都能够用法治的方法,也就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现代化,能够在地方立法、地方执法、地方的专业人员操盘和透明度方面取得突破,使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够参与,我认为用好地方立法权是最关键的。我相信做好这一点,我们的营商环境会进入到世界前列的水平。
“十四五”规划专门设立单独一节,为未来5年“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提出了重点任务。31个省份的“十四五”规划也都明确了营商环境的优化任务。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出台的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中数量突破200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实际上目前确定的首批这六个试点城市从区域空间来讲,并不平衡。比如武汉和长沙,包括中部地区的城市郑州,这次试点没有包括进去。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辽宁的城市,包括长春吉林,包括西部地区的城市,实际上未来也可能会包括进去。因此我建议,每一个中心城市和地方政府也要觉得优化营商环境,一分钟都不能等,应当是按照我们所讲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和这六个试点城市同步比赛,看谁走得更好。从这个角度可能最后优化营销环境的“黑马”还可能不是这六个城市行列之内的,也可能是武汉,也可能是长沙,也可能是沈阳,也可能是哈尔滨,也可能是昆明。我们希望各个地方政府都把所有的经济因素调动起来,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今天开始用好地方立法权,也就是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方面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6个城市承载着我国现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使命,期待他们拿出魄力,下足功夫,另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有绝不仅仅是这6个城市的事情,深化“放管服”改革,所有的地方都应该继续提速,因为上亿的市场主体的呼声,需要更好地得到回应。
我们期待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能够更好地稳定市场预期,也给予企业家更多信心,不断吸引各类投资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