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广州白云数智聚合力 全民“云共治”

时间:2023-07-03 09:34:24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促进网
       近日,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承办的2023数字政府论坛上,白云区智慧城管建设项目入选了“2023年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数字政府管理创新类)”,以表彰该项目在推动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方面的有益经验。
  白云区是广州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500万人,日产生活垃圾超过4000吨;白云既有白云新城CBD,也有山水田园的美丽乡村;既有现代品质住宅小区,也有48个城中村,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区情实际决定了白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处置的压力巨大,挑战复杂多样,没有“一招鲜”的通用模式,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治理智慧。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年以来,白云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管建设,创下了多个“第一”:首创全省第一个垃圾分类慢直播;依托“智慧分类”系统,全国首创“云站桶”模式掀起志愿热潮;全市率先实现小区投放点智能监控系统小区全覆盖;率先全面推行城中村“栋长制+分类公交”垃圾分类模式;率先建设“一村一驿站”;在广东首推智慧环卫收费系统,手机上一键缴纳环卫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白云区以智慧城管建设为主线,全力打造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争先创优走前列,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精细化、品质化、智慧化的白云路径,以高质量的城市管理助推白云区高质量发展。
  数智治理
  “智慧分类”上岗,AI破解执法难
  “现在不是投放时间,请不要投放垃圾!”白云区金沙街浔峰花苑的分类投放点,会“说话”的“电子督导员”集成了AI摄像头,在非投放时间段“看到”居民投放垃圾,会进行“劝导”。这是白云区率先引入的“智慧分类”系统。
  “在垃圾分类指导员撤离后,AI摄像机能够自动识别垃圾,并通过语音提醒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极大地减少了在非投放时间段出现乱堆放的情况,垃圾投放点的卫生有了很大改善。”浔峰花苑君城物业经理邱伟健告诉记者。浔峰社区有近7000位居民,引入“智慧分类”投放点后,违规投放数大幅下降了80%。
  自动识别抓取垃圾破袋情况、人脸识别、垃圾桶满溢……截至2023年6月,白云区24镇街的1000余个投放点位已全面启用“智慧分类”系统,从源头上对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精细化管控。
  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除了“久久为功”的宣教引导,更需要刚性手段约束。“要让违规者有痛感,提高违规成本,自觉分类的意识就会逐渐变好。”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谭钊雄指出。垃圾分类主体多、链条长、分散性和隐蔽性强,存在违法取证难、执法成本高等问题。
  引入“智慧分类”系统后,AI摄像头可以24小时对垃圾违规事件识别、提醒、留证,科技的力量有效扭转了执法难的局面。“借助‘智慧分类’系统,街道执法队、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处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违规居民进行指导教育或处罚。同时,对于多次违规投放垃圾的个人,街道会自动将其列入黑名单管理。”谭钊雄介绍,投放点能智能识别10类精细化管理问题。
  据介绍,“智慧分类”系统背靠的是集成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的“白云智慧城管”平台。近年来,白云区加紧智慧城管建设。目前,该平台接入全区1.5万路视频监控、依托视频识别巡逻车、搭载50多种AI识别算法,对店外经营、占道广告、建废违章运输等20余种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自动抓拍、智能识别、报警、生成工单。
  “白云区致力于精绣智理,做强‘里子’,让城市管理更聪明智慧,运行更顺畅高效。”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柏生表示,以打造“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为目标,白云还探索将垃圾分类融入“元宇宙”,给所有社区设立碳汇账户,为首个垃圾分类“碳交易”算法奠定基础。
  “一码”当先
  城中村推行“栋长制+分类公交”模式
  每天,在同德街横滘经济合作社,陈树荣都会熟练地收集各楼层住户分类好的垃圾,送到垃圾“分类公交”。这是一位城中村“栋长”的日常。“对于屡次不分类的租客,我有言在先,到期就不续租。”他说。
  横滘村占地面积约0.3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人。自从展开垃圾分类工作“栋长制”后,“栋长”陈树荣需要逐户向住户宣传引导垃圾正确分类知识,消除畏难情绪,并在约定的收集时间处理分类好的垃圾。目前,垃圾分类“栋长制”在全村917栋楼普及。
  城中村人员组织结构复杂,流动人口多,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低,导致垃圾源头分类监管困难,垃圾分类监督力量不足,垃圾落地现象时有发生。
  让不走的人去管理流动的人,白云区依照《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出租屋所有人或管理者,就是垃圾分类投放的管理责任人,在全区推广“楼里分好类,定时扫码投,公交沿线收”的城中村“栋长制”模式,并把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列入房屋租赁合同条款,形成了依法推进城中村垃圾分类共建共治的新机制。
  走近横滘村中心环卫驿站,一旁装饰了两排花草,现场也闻不到异味。“这里的工作环境很好,还有洗浴室呢,下班可以洗个澡换个衣服再回家。”环卫工人张师傅告诉记者。
  桶点变成景点,远离变成亲近。垃圾分类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换来的是居民幸福感的大幅提高。白云区投入2000万元,在每个城中村建设集存桶、洗桶、环卫车充电、“两网融合”、工人驿站等功能于一体的“一村一驿站”。截至目前,全区建设驿站82座,面积超1.1万平方米,健全了城中村垃圾分类配套体系。
  城中村的大部分来穗务工人员以外卖、就近小餐馆就餐为主。白云区城管部门调研发现,只要把小餐馆管住了,就能完成60%的餐厨垃圾分类量。为此,白云区率先在城中村实行“餐厨公交”收运模式,现已在全区49条城中村全面推行。
  石井街马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0.35平方公里住着约1万的人口,商铺(含餐饮)共245间。笔者来到马岗村浅水南街,只见一辆绿色小型“分类巴士”徐徐停靠在“鱼的错”餐馆前,保洁人员完成餐厨垃圾收运后,随即拿出手机扫一扫墙上的“云村码”,记录下当天的收运情况。
  老板詹南昌告诉记者:“每天都有2升废油和厨余垃圾投放到‘分类公交’上,定时到店收运,省得自己找地方处置,十分方便。”如今,马岗村平均日产垃圾量约11吨,其中厨余垃圾约2.2吨,由原来的日收运量8桶增加至20桶。
  智慧城管建设是贯穿白云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条主线,白云区“一码”当先,依托“云村码”微信小程序,对城中村出租屋以及临街餐饮档口实行“分类公交”收集模式,并将“云村码”反馈的分类情况与出租屋、档口租赁挂钩,实行“不分类就劝退(租)”办法,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云端”共治
  首创“云站桶”掀起全民分类志愿热
  “爱你定点来投放,爱你破袋的模样,爱你注册志愿fun,一起来分享……一起来做守护家园的英雄。”林淼生是永平街倚云天社区新群音汇歌舞队的队长,与队员一起担任“云站桶”志愿者,改编了一些热门歌曲如《孤勇者》、《早安隆回》和《奔跑》,传播垃圾分类的小知识。
  林淼生说,“投放点不可能24小时都有人值守,参与‘云站桶’志愿服务活动以来,人人都可以在云端‘站桶’,只要在手机端就可以监督居民投放垃圾。”
  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为激发居民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2023年初,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全国首创“云站桶”的垃圾分类活动,鼓励居民登录“白云志愿fun”微信小程序,注册“社区志愿者”。
  近日,在鹤龙街金碧雅苑社区,开展了一场寻找垃圾分类优秀居民活动。自开展“云站桶”活动至今,该社区有30多人成为志愿者,发现了80多名优秀居民。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居民成为“云站桶”志愿者,手机可以连接垃圾分类桶位上的摄像头,如果发现分桶投放和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居民,只需点击“点赞”按钮,该居民即为当期的垃圾分类投放优秀居民,凭积分在“志愿fun”商城中兑换礼品或线下购物券。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巧用智慧化手段管理城市,把站桶督导从之前的“桶边”移至“云端”,白云区首创的“云站桶”掀起了一股志愿热潮。“云站桶”的志愿者,从社区居委会人员、党员干部变成了社区街坊。政府机关、镇街、居委会、物业公司、商会企业都纷纷参与其中,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大治理格局。
  白云区厨余垃圾收运线路增至100余条,进入市终端的厨余垃圾近800吨,自行应急处理近200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118条行政村全面推行垃圾收集“撤斗改桶”,完成市级51个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的创建;1.86万名社区志愿者站桶时长超42.7万小时;为各镇街采购了258台带“云村码”设备的前端分类收集车辆;对180余个投放点进行屏式提升,为120个居住小区建设4000余平方米的垃圾收集容器围蔽点。
  延伸
  “全”“智”“美”“精”打造“白云样本”
  白云区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办好群众家门口实事、要事来抓,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区目标,在“全”“智”“美”“精”四个方面下功夫,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争先创优走前列。
  全链条提升、全方位
  覆盖、全社会参与
  全链条提升见实效。白云区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全链条,通过科学规划和全链条提升硬件设施,解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自2019年以来,白云区投入3亿元财政资金,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进行全链条提升,并为24个镇街配齐了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确保厨余垃圾及时收运、专车专运、日产日清。
  24个镇街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投产运行,力争实现厨余垃圾不出镇街,实现了对群众厨余垃圾分类应收尽收的承诺。
  全方位覆盖稳步推进。实现全区所有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严格落实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巩固“12步工作法”成果,完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小区居民分类习惯逐步养成,分类率得到较大提升。
  因地制宜,探索城中村“栋长制”垃圾分类模式,破解城中村分类难题,把楼栋作为最小的物业管理单位,围绕“栋长制”探索分类模式;率先在城中村实行“分类公交”收运模式,现已在全区49条城中村全面推行。
  白云区针对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探索“定时上门收+星级评定”模式,对村民分类加强监督,并与奖惩挂钩,培养村民的垃圾分类习惯。
  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学校、酒店、旅游景点、大型商业体、医院等机团单位的督导检查力度,逐步落实“不分类、不收运”措施。
  全社会参与形成共识。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会同辖内单位党组织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社会基层治理格局与志愿者联动机制。
  白云区打造了“白云全民行动日”品牌,通过社区结队企业开展宣传活动、企业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引导广大企业和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公职人员、学生、“五老”等群体作用,广泛招募志愿服务人员,建设社区垃圾分类服务队,将垃圾分类纳入“I志愿”,开展社区站桶督导和宣传等工作。
  此外,白云区还开展了旧衣物回收工作,并组织生活垃圾分类执法直播活动等。通过一系列创新宣传方式,白云培养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美化环境紧密结合。
  数智化革新
  突破难点痛点
  白云区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加快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智能化革新,更深更细更实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发“云村码”小程序,利用二维码、蓝牙、云信息等技术对厨余垃圾进行精确称重,同时对城中村、农村出租屋、临街店铺单位和村民的分类投放情况进行打卡、监管,解决监管难问题,进一步推进垃扱分类全方位覆盖。
  不断升级利用小程序和监管系统,如“人大在行动”、“白云志愿fun”、“云村码”、“每日动态排名”等,“云村码”进一步实现迭代升级,以提高分类投放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同时,白云区建立了投放点垃圾智能分类和监管系统,实现了分类投放监管的闭环,目前已完成超1000套安装使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白云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白云区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白云区持之以恒开展居住小区投放点优化提升。
  全面推行城中村“栋长制”垃圾分类模式,并同步建设集藏桶、洗桶、分类公交充电、工人驿站、两网融合于一体的“一村一驿站”,完善城中村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目前,已建成56座。同时,持续推进环卫驿站建设,真正实现“路不见桶,桶要入房,房要美观”的目标。
  结合垃圾分类精品村打造,示范推进农村“上门收集+星级评定”垃圾分类模式,巩固“撤斗改桶”、“撤桶入户”、“一村一点”工作成效。
  精细化管理
  提升治理效能
  白云区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和加强整改工作的落实,实现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完善了垃圾分类执法倒查机制,对违规单位进行公示、教育和限改与执法。
  首先,制定了《白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和其他相关文件,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目标。其次,通过调研修订指引和细则,如《白云区城中村垃圾分类“栋长制”模式工作指引》和《白云区生活垃圾分类动态排名考核评分细则》,规范了分类工作的操作步骤和考核评分标准。建立了社区垃圾分类“六步法”“四精准”制度,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精细化、常态化迈进。
  其次,白云区建立了包点巡查机制和“扫街”式联合执法制度,强化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同时,依托挂牌督办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街镇进行约谈和督办,推动工作的立行立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