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促进了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增强了政府治理的透明化。但现阶段大数据在政府治理领域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并暴露出一些问题,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是最紧要问题。
“我们相信上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美国著名统计学家、管理学家爱德华·戴明曾如是说道,可见数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在《纲要》中提到,将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从战略层面来认识大数据,并契合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大数据到底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新的发展方向由大数据来引导
“大数据的来临,使政府工作更加面向工作、面向服务,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方便,减少民众办事难的困境。”天津信息中心应用开发处处长贺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数据时代,可以使政府治理所依据的数据资料更加全面,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治理成本。”贺睿向记者说道。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大数据就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然而大数据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这庞大的数据,更是将数据进行专业的处理,得出我们所想了解的信息。
海量的数据汇聚而来并得到迅速整合,再经过专业处理,大大提高了管控措施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再利用数据融合、数学模型、仿真技术等科学技术,不但推动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大数据不仅是科学概念,更是一个应用技术。从政府治理方面来讲,大数据可以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主体的数据作为整体加以利用,实现统一管理,为信息分析、利用、开放提供基础。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数据在推动政府治理决策精细化和科学化方面体现出它的优势。大数据与传统的依靠个人思维判断的决策方式不同,它用“基于实证的事实”来取代“意识形态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大大降低了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建川教授表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促进了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增强了政府治理的透明化。”在我国,信息公开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待完善,民众参与权与知情权的满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以大数据作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和数据聚合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政府之间通过各式各样的信息化技术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下。从而推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大数据时代下的政府治理必将是一个公开透明、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治理。
大数据的来临,使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共享,像现如今出现的一些“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已故的母亲没有私生子”又或者未办理丢失的老年证等证件“证明我是我自己”等千奇百怪的问题得到杜绝。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道,“我们正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而大数据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
大数据那么近又那么远
自2013年以来“大数据”成了一个较为热门的词语,普通人听起来可能觉得云山雾罩。实际上,大数据就在你我身边,虽然你看不到它,不在意它,但它却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上网、玩游戏、用手机、去超市、住宾馆、买车票都会留下数据的足迹。
大数据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运用大数据却任重而道远。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中指出,2015年我国信息社会指数为0.4351,位列全球第88位,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大数据在我国还只是起始阶段,信息要想实现共享,就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分割,数据收集现在还处于一个一对一的状态。”贺睿表示。
众所周知,大数据应用的前提,是数据信息的采集、更新、共享和融合。在我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部门所有制的数据资源分割和垄断,制约了政府的协同管理水平、社会服务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大量数据由部门掌控,各部门、各层级间条块分割成为信息孤岛,政务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现阶段,大数据在政府治理领域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很多政府部门并未对大数据提升业务能力予以足够重视。同时,在大数据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暴露出来它所存在的问题。“部门数据共享的技术不是主要问题,观念的转变才是关键。”业内人士表示。
大数据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出它的创造性,可以促进行为的高效化和科学化,但是传统的思维理念阻碍了大数据在我国治理过程中的深入应用。在大数据建设时期,专项型的人才非常欠缺。因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吴甘沙曾说过: “大数据最关键的部分是数据分析和挖掘数据的价值,要获得这些就需要大量的数据科学家。”
迎难而上为健全大数据做准备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马建川教授认为:“数据的监管,以及数据使用的安全性,也是我们是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贺睿也提出了相关方面的看法。他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变革需要维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遇到了很严重的问题,解决数据安全、人才欠缺等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防止数据滥用,为政府治理保驾护航。业内人士表示:“提高安全意识,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大数据技术的竞争事关国家安全和未来。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成了大数据时代的客观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安全防护能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在大数据真正到来之前,为建立大数据安全环境未雨绸缪。”政府需要明确大数据采集、使用所涉及的数据准确性、可获取性、归档与保存等问题在内的应用规则,保障信息使用权限与职责。对信息安全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避免政府大数据被滥用。
《纲要》提出,设立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大数据发展应用及相关工程实施提供决策咨询。还确定了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政府部门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共享复用制度。研究推动网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界定个人信息采集应用的范围和方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
在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人才短缺的问题上,要不断强化对大数据重要性的理念认识,健全数据人才培育机制,为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据了解,在我国的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相关数据科学的课程,为数据人才的培育奠定了好的先行条件。
《孙子兵法》指出“算则胜,不算则不胜;多算胜,少算则不胜。”简单的一个“算”字,道尽了大数据的根本。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数据管理任重而道远,加快数据信息整合、数据挖掘技术创新,加速大数据应用进程,共同推进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为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带来了现实中的契机,也赋予政府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