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东莞市2019年“放管服”改革六大品牌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有关情况。《方案》以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问题为导向,立足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围绕企业开办、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信用联合奖惩、政务服务办理、企业公共服务、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打造2019年“放管服”改革六大品牌,打造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叫得响、过得硬”的“放管服”改革品牌,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
立足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东莞开展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六大改革品牌聚焦困扰企业和群众的“堵点”“痛点”。
例如“一件事”一次办品牌,把为群众办成“一件事”作为目标,全方位梳理事项流程、材料清单,形成标准模块,推出了首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又如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一站享”,立足东莞企业需求,主动精准推送扶持政策信息,使企业更好地享政策、享资金、享服务。
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企业而言,“放管服”改革针对企业经营痛处,不必要的环节、手续能压缩就压缩,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有效降低营商成本,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对群众而言,他们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聚焦什么、推进什么,让群众分享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改革红利。
《方案》特点是小切口,大纵深,跨领域,重实效
《方案》以“小切口、大纵深、跨领域、重实效”为导向,以“企业群众有实惠、现实工作有基础、主题教育有成效”为原则,聚焦社会涉及面广、与企业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需跨部门协调推进的问题事项,围绕企业开办、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信用联合奖惩、政务服务办理、企业公共服务、不动产登记等工作,提出打造六项具有东莞特色的“放管服”改革品牌。
六大改革品牌明确了今年底见成效。《方案》从起草开始,就显得“与众不同”,干货硬货多多。对每一个改革品牌,“堵点”“痛点”是在哪里,采取什么措施,到今年年底取得什么样的成效,由哪个部门来干,清晰明了,体现出政府办事的真干实干。另外,这六大品牌的改革工作,也不是从发文开始或者新闻发布会之后才铺开,而是这些工作早已经布置,各个职能部门正在朝着目标和路径,撸起袖子加油干。
改革成效如何?企业群众说了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放在“放管服”改革中,体现的就是一切以人民群众为本的原则。
不但要让企业和老百姓知道、了解改革措施,更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放管服”改革的评价机制也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考虑,比如“银政通”企业开办一体机,从办理业务量、布设网点数量、投诉率等指标来评定这项工作是否取得成效。
“改革成效要由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来评判,实施这样一场自我革命,关键在于为百姓减轻了多少负担,带来了多少实惠,是否真正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放管服”改革六大品牌
《方案》提出,以“小切口、大纵深、跨领域、重实效”为导向,以“企业群众有实惠、现实工作有基础、主题教育有成效”为原则,提出打造六项具有东莞特色的“放管服”改革品牌。
1.“银政通”企业开办一体机
开办企业最快半天搞定
主要措施:
1.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填报数据部门间互认共享;
2.完善实名认证机制,运用大数据提升监管力度;
3.完善金融服务产品,实现“注册即可贷”;
4.拓展全市商业银行网点覆盖范围。
改革红利:
11月底,整合优化社保等业务流程;12月底,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在半天内,合作商业银行网点覆盖各镇街(园区);商业银行完成开发针对初创企业的金融产品。
改革前:
2018年东莞企业开办时间为3.1天。
改革后:
全流程压缩到半天内,力争半小时办结。
2.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一键装”
小微企业接电时间不超2个工作日
主要措施:
1.将报装手续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在工程施工阶段同步完成相关设施建设,对竣工工程实行预验收与联合验收;
2.简化报装环节,精简申报材料,制定全市统一的报装流程和材料清单,推行容缺受理机制;
3.报装服务事项进驻市民服务中心及各镇街(园区)政务服务中心;
4.通过“互联网+”应用开发,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报装业务专区,实现“一键式”全流程电子化服务。
改革红利:
用水:优化为受理报装和验收通水2个环节(不含外线工程施工),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材料不超过3份;
用电:低压非居民用户(小微企业)接电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含外线工程施工不超过8个工作日。在2020年实现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
用气:精简为用气申请和接驳通气2个环节(不含外线工程施工),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材料简化为2份;
排水:5个工作日出具审批意见,部分通过企业承诺制压缩在1个工作日内;
通信:涉及外线工程的报装接入不超过15个工作日,不涉及的不超过5个工作日,材料简化为2份;
有线广播电视:报装接入不超过5个工作日(不含外线或分配网工程施工)。
改革前:
用电报装时间2.4天;
用水报装时间11.6天;
用气报装时间4.6天。
改革后:
电:低压非居民用户(小微企业)接电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水:报装和验收通水不超过3个工作日(不含外线工程施工);
气:申请和接驳通气(不含外线工程施工)不超过3个工作日。
3.信用联合奖惩“一网通”
年底开展联合奖惩试点工作
主要措施:
1.编制联合奖惩措施清单,认定行业领域“红黑名单”。
2.研究开发个人信用分。
3.加快联合奖惩与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
4.探索创新“信易+”惠民激励措施。
改革红利:
2019年底,推进市发展改革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联合奖惩试点工作;构建个人信用分评价模型。
改革前:
信用联合奖惩覆盖面不足,制度执行缺乏约束力;
系统未对接,奖惩机制难以嵌入业务流程;
信用数据的应用有待拓展。
改革后:
一网通查、应查必查、奖惩到位;
优良信用个人在行政服务、重点民生领域享受更多支持和便利。
4.“一件事”一次办
新生儿入户等首批服务年底可实现
主要措施:
1.围绕企业开办、企业准营、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人力资源、文化体旅、卫生健康等领域,推出若干“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
2.实现一网集中展示、一个指南指引、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材料分审、一份档案集存、一次跑动办结;
3.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进驻莞家政务自助终端,推动延伸至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改革红利:
2019年底,推出企业开办、企业注销、港人投资、小食店开业、新生儿入户、本科人才入户、城市道路挖掘等首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
改革前:
“企业开办”要办理4个事项;
看四个指南、填四份表格、提交四次材料、至少跑动四次。
改革后:
“企业开办”,一次办成“一件事”;
看一份指南、填一份表格、提交一次材料、最多跑动一次。
5.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一站享”
年底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尽享
主要措施:
1.升级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政策信息精准推送机制;
2.享政策:精准、智能推送政策信息,按需订阅查询;
3.享资金:通过信息链接、服务平台一键式申请相应扶持资金;
4.享服务:建立政企直接联系服务机制,线上线下全程政策指引。
改革红利:
2019年底,完成当前国家、省、市涉企政策的标准化汇编入库,通过平台分行业、分规模、分需求精准推送至企业,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尽享。
改革前:
惠企政策庞杂; 财政扶持资金扶持不够精准到位;
政策咨询、指引缺乏直接服务通道。
改革后:
搭建政策信息精准推送机制;
打造企业政策宣贯、项目申办、绩效评价的立体空间。
6.“不动产登记+金融”一体办
网签增量商品房转移登记最快1小时出证
主要措施:
1.优化全市“不动产登记+金融”多网点服务模式,“跑一次”银行即可完成二手商品房抵押登记,颁发电子证照;
2.推行“房税银”一体化便民服务;
3.推行二手商品房业务联动办理服务模式。
改革红利:
2019年底,“房税银”一体化便民服务上线,实现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业务线上即时办结;网签增量商品房转移登记和按揭转抵押登记线下多网点服务,1个工作日(力争1个小时内)办结出证;二手商品房业务联动办理服务延伸至水、气、网。
改革前:
预售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预告登记和抵押权预告登记等业务办结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最快1个工作日。
改革后:
网签增量商品房转移登记和按揭转抵押登记线下多网点服务,1个工作日(力争1个小时内)办结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