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批复指出,北京市人民政府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精心组织,大胆实践,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引人注意的是,作为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区块链成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技术支撑。尤其在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优势再被肯定。批复指出,提升监管与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政务服务局正在大力推广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照多端应用,已利用电子营业执照、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驾驶证、结婚证和离婚证7种高频电子证照,在市政务中心实现了涉企类253个事项、个人类65个事项,涉及部门包括市政务服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局、顺义区政府、西城区政府、东城区政府等市区60余个单位。
可以说,借助区块链技术,真正实现了“指尖办事”,即办事人无需携带相关证照原件或复印件,动动手指,通过手机授权即可办理业务。目前,记者从顺义区政务服务管理局获悉,顺义区正在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由“本人免证照”办事的基础上实现“代办免证照”。待相关应用上线后,市民可通过此应用将本人各类电子证照一键授权给他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授权过程,被授权人到办事大厅代为办理事项时,可直接通过“刷脸”方式调取、使用授权人电子证照。
对于北京市政务服务部门而言,区块链应用于电子证照,一方面,可以防止证照数据遭窃取或篡改,另一方面,公众在使用电子证照中便捷授权电子证照使用,另外,也可告知公众证照的使用痕迹,让公众放心使用电子证照。
“我国在推动电子证照库和基础平台建设方面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量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范金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证照的场景,不但有助于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电子证照互认共享,而且有助于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医疗教育资源,甚至交通、住房、社保等民生数据资源的融合创新和互惠共享。
电子证照是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典型场景。专家普遍认为,区块链虽然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场景广泛,但也存在标准法规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区块链政务应用的顶层设计亟待加强”,陀螺研究院院长、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副会长余维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际运用中,政务区块链中跨部门、跨领域甚至跨空间的信息共享与联通是区块链产生效果的关键。然而,由于政务方面的技术标准不统一,现阶段,我国政务相关部门业务流程与实际上链存在时空的部分分离,尚未形成闭环,导致区块链在政务的运用中有断层链接与数据孤岛,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政务区块链的广泛运用。
对此,范金刚建议,在推动区块链技术成熟、应用创新和相关法律规则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将全新的技术理念和现有的业务规则、技术平台融合创新,满足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还要瞄准未来,重点发力区块链的核心关键技术,如隐私计算、共识机制等,提升区块链的隐私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以及交易效率和性能水平,从而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共享平台与价值网络,实现多元、多源、多维数据的真实可信、实时流通、授权清晰、足迹可查,促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