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贵州聚焦自身禀赋和特色优势,十大工业产业产值全部跃上千亿级,传统产业为全省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提供了强力支撑。通过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好用好工业互联网,贵州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正在形成。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指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信息化等工业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发展,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关键驱动力。
高效安全“挖煤也是高科技”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作为煤矿企业,我们深刻感受到煤矿信息化、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2020年1月15日,贵州安晟能源有限公司(原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原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庆军表示,煤矿智能化解决了煤矿产业面临的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水平低的三大问题。
“贵州是率先全面实施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的省份,企业紧跟步伐,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煤矿领域,特别是贵州复杂条件的煤矿进行深度融合、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孔庆军介绍。
2013年,企业下属青龙煤矿开始了水泵房无人值守改造的首次尝试。2017年底,公司所属青龙煤矿、发耳煤矿、小屯煤矿、五轮山煤矿完成了运输子系统、供配电子系统、排水子系统、工业视频监控子系统等八个辅助系统及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系统,成为贵州省煤矿智能化的先行先试者。
2020年底,企业所属青龙煤矿在原智能化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安全生产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井下人员的精确位置定位,定位精度达0.3米,实现了智能应急响应、可视化指挥。截至目前,企业共建设完成7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下一步,企业将利用5G网络技术提升掘进机远程智能化水平,探索单轨吊无人驾驶智能化运行、“AI视频智能分析”、巡检机器人等装备应用,实现井下高速无线通迅、便捷调度指挥,提升快速应急管理能力,助推智慧化矿山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智能升级制造换发新活力
“信息技术是传统制造企业‘降本、增效、提质’的法宝,可以减少过程漏洞、规范内部管理,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选之路。”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积文说。
2020年3月,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连接了500多家相关单位,打通设计、生产、内部管理各个环节,主要用于研制和生产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航天控制的液压伺服控制技术研究、陀螺仪表精密制造等,为“神舟”载人航天飞船等飞行器提供配套,解决了“设计-工艺-制造”协同难题,提升设计工艺效率30%。
通过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在线数字化检测,企业提升生产效率40%、质量问题减少20%,实现生产制造过程可视化、生产组织柔性化、工艺数据及模型数字化的新型管理模式。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刚感慨。作为老牌国企,企业生产汽车关键部件的继电器正在经受着国际化市场竞争的考验。
过去,企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却得不到保障。
2019年,企业立项实施“无人工厂”(典型机电组件多品种大批量柔性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应用示范重大专项,生产能力提升140%;生产种类由原来的“单一品种”,提升为“可兼容4大系列73款产品”;产品一次性生产合格率由80%,提升至99.99%;原材料和产成品的QC质量检测方式,由以前的抽检模式变更为100%全检;原自动产线4位工人,减少至无人;仓库和物流人员25人,减少至2人……
项目建成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降低15%,产品研发周期从90天降到50天,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8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从设计、制造,到企业运营、销售,产品实现全过程信息化。
科技赋能工业发展高质量
“新型工业化对传统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主任、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少波指出,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贵州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更高质量的关键,对贵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增长、稳经济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李少波认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贵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新型工业化是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全面推进大数据、“互联网+”、5G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将高新技术多维度、多方位地融合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有机深度融合发展。
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科技创新2030实施纲要》提出八大“智能”工程,系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向采掘、酿造、能源、制造、建造、交通、物流、传播等产业赋能,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水平。
截至2019年,贵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39.8亿元,较2014年首次公开发布时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列全国第21位。2020年,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97家,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到达174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明显提升。
日前,科技部陆续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由省科技厅组织并推荐的“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等3项高新领域项目,获立项批复,共计争取到中央财政经费3643万元,以大数据引领区域创新、以高新技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