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改革实施三年来,已经成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今,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此,在总结“一网通办”三年改革经验基础上,上海规划未来三年改革创新任务,研究制定了《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工作方案》,并于近日印发。
3月11日,从工作方案获悉,该工作方案明确了新三年“一网通办”的改革举措和工作任务,将坚持以理念创新引领制度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倒逼服务方式重塑,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共性服务为个性服务,逐步实现从“可用”向“好用”,从“好用”向“爱用”,“爱用”向“常用”的三级转变。
从“可用”到“常用”
根据新三年工作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2021年底前,上海“一网通办”实现从“可用”向“好用”转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出10项示范性公共服务场景应用。“随申办”月活跃用户达到1300万,实际办件网办比例达到70%,“好差评”制度延伸至公共服务场所。
2022年底前,实现从“好用”向“爱用”转变。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进公共场所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达到全国一流。再新增10项公共服务场景应用。“随申办”月活跃用户达到1400万,实际办件网办比例达到80%,市区街镇三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全覆盖。
2023年底前,实现从“爱用”向“常用”转变。“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随申办”月活跃用户达到1500万。
拓展个人全生命、企业全发展周期服务场景应用
新三年工作方案共有33项内容。在个人服务方面,文件提出“一网通办”要坚持用户思维,依托个人主页,拓展服务范围,围绕“医食住行文教旅”,打造从出生到养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共12大领域71项服务场景应用,涉及幼有所育,健康医疗,交通出行,学有所教,文旅休闲,住有所居,食药安全,绿化环保,弱有所扶,优军优抚,老有所养,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
同时,在企业服务方面,文件提出要坚持服务思维,依托企业专属网页和企业服务云,拓展服务范围,围绕企业的全发展周期、产业发展的全链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体系。共6大领域23项服务场景应用。涉及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惠企政策,普惠金融,综合纳税,专项资金,用工就业等领域。
在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举措方面,新三年工作方案提出7方面内容:一是一个平台实现入口统一服务集成;二是按照“六个一”标准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三是以数据的整合共享应用助力“四减”;四是以“两页”建设推进主动、精准、个性化服务;五是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窗口服务创新;六是深化跨省通办和长三角“一网通办”;七是完善“好差评”制度,实现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
从技术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变
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透露,新三年的工作方案主要是在前三年“一网通办”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和升级改革举措。
首先,工作内涵从技术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变。前三年“一网通办”改革主要通过技术驱动撬动改革。例如,大力推进数据(电子证照)共享互认,以“减材料”作为“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牛鼻子,实施“双减半”(申请材料减半、承诺办理时限减半)和“两个免于提交”改革(上海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不再提交实体证照)。以“一网通办”平台作为支撑,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和“综合窗口”改革。完善政务服务评价、反馈、整改、监督闭环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务服务“好差评”。
新三年,是“一网通办”改革的升级版,将“一网通办”已有创新改革举措制度化,同时,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创新,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全力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和数据立法,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清理和修订完善与“一网通办”创新服务改革、数据共享开放应用等不相适应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细化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规则标准,及时调整完善监管政策,依靠制度的刚性约束,推动各领域改革系统集成。
向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拓展
其次,服务范围向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拓展。前三年,主要聚焦行政权力事项改革。
新三年,一是全面拓展服务范围,在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基础上,将“一网通办”服务理念和创新模式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拓展,围绕个人事项,打造从出生到养老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围绕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体系,实现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覆盖,共18大领域97项服务场景应用。二是突出以场景应用驱动的服务供给,根据用户视角的场景应用确定工作任务,引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服务流程优化。三是强化公共服务标准规范,优化服务流程,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普惠化、均等化、智慧化,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另外,新三年将以数字化转型倒逼服务方式重塑,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共性服务为个性服务。以“一网通办”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建设推进主动、精准、个性化服务,完善“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拓展“随申码”“一人一码”“一企一码”场景应用,以“随申码”作为可信身份凭证,提供个性化服务。应用大数据综合分析,自动匹配服务、资金、补贴、税收等政策,实现利民惠企政策从“精准推送”向“精准兑现”转变,从依申请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