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行业要闻

武汉引进数字经济项目超20个 发布城市应用场景200个以上

时间:2022-04-18 14:16:19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促进网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加快构建数字治理体系,统筹建设“城市大脑",持续打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今年武汉市将引进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20个以上,发布数字经济应用场景200个以上。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市场,是武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将着力复制和推广一批赋能实体经济,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民生保障上的典型应用。
  从工厂到园区,从学校到医院,从城市管理到交通运维。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插上了数字经济的“翅膀”……
  窗口地带智能监控 黑车揽客自动记录
  “黑车一旦进入区域,执法人员会接到提醒信息,调配力量管控。”武汉市武昌区的武昌火车站站区办人士昨日告诉记者,借助智能网关系统打击黑车,效果更明显。
  “地铁站A出口卡口有重点车辆进入,车牌号为鄂A××××3……”4月11日上午,站区办的陈汉栋正在辖区执法巡查时,手机收到了这条预警短信。他带领执法队员火速出动,奔赴所指的卡口,此时后台又向他发来系统监控抓拍的车辆行驶轨迹。于是,这辆非法揽客的车在武昌火车站张之洞路被拦截到。
  “请配合接受检查。”执法人员现场查问,但司机失口否认非法营运。
  “经我们的车辆智能系统监测,你已经在附近的多个卡口连续出现多次。”执法人员说,这不是路过或者是在站区“转一哈”说得过去的。在视频证据下,司机很快承认是在用私家车揽客。实际上,该车主在辖区的行驶轨迹及揽客行为,后台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已看得清清楚楚。
  现场录像、完善乘客笔录、摄像取证调查等系列程序走完,执法人员对该车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将车内乘客转运。
  今年,武昌区站区办开展视频智能化应用试点,借集约化搭建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建成视频智能化应用场景可视化系统。该系统由车牌识别摄像头、高清鹰眼摄像头及综合分析平台构成,车牌识别摄像头安装于辖区主要路口和地下停车场位置,基本做到对进出武昌火车站地区的车辆全程跟踪识别。
  “黑车不管从哪个方向来,都会被监控锁定。”站区办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智能化系统运用视频图像解析技术,自动识别出“黑车”信息,供执法人员快速处置、精准打击。
  “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轨迹作自动分析,如果一辆车在某时间段高频次出现于辖区,它就会推送预警短信。”执法人员表示,按短信提供车辆的进入时间及地点,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涉嫌车辆追踪、布防、围堵,进行违法打击。
  无人驾驶巴士上路 智能服务接驳地铁
  未来的交通出行是怎样一番景象?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科幻电影里才有的无人驾驶巴士,已成功上路运营。去年底,被誉为“最美观江地铁”的轨道交通16号线开通运营时,取名为“春笋号”的无人驾驶巴士,也在军山新城开启了试运营。
  4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搭乘16号线地铁,在小军山站出站后看到,一个个的“方盒子”在经开大道上穿梭,身上被纯黑色玻璃覆盖,科技感和未来感十足。
  “这是什么啊?”一位市民好奇地问,工作人员热情指点:“这是无人巴士,您可上来体验。”
  随即,“春笋号”巴士的车门自动打开。记者看到舱内设有两排对向的皮座椅,环顾四周,却不见方向盘、加速或刹车踏板等操纵设施。乘客坐稳后,车门关闭,“春笋号”缓缓起步,以20公里的时速在马路上“跑”起来。行驶十分平稳,遇到路口它会缓缓刹停,待车前绿灯亮起重起步出发。而途中变道避让、转弯等状况,“春笋号”也能从容自动处置。
  仅仅用时13分钟,“春笋号”就从小军山地铁站,抵达军山新城腹地的“春笋”楼群。
  据介绍,“春笋号”无人驾驶巴士由东风悦享Sharing-Van车型打造,是国内首个24小时服务的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接驳巴士。它不仅有360度无盲区感知能力,还具备传感器、计算平台等模块的全冗余设计,有可靠的安全性表现,实现了公开道路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目前,“春笋号”主要服务于小军山地铁站到春笋智慧青年城站、春笋智慧生态城,再到“池中间”之间的短途通勤接驳。正式投入运营后,它将为沿线15个小区约5万居民提供智能接驳服务,“无人驾驶微循环”解决了轨道交通的“最后三公里”烦恼。
  驾驶培训全程打卡 “后视镜”大有乾坤
  “方向盘稍微右打一点,看准停车点再停……”4月13日下午,市民胡女士在位于光谷金融港东路的鑫盛鸿途驾校,进行驾考科目二场地培训。除了听从教练指挥,每隔几分钟她还会被前车窗左侧的摄像头抓拍留存。
  “现在学车,刚上车要签到,中途不能偷懒,练完车要签退。这都倒逼着自己要学扎实。”胡女士说。
  记者坐上胡女士的训练车副驾驶座,发现后视镜“大有乾坤”:显示屏左侧实时显示学员的登记信息、当前培训类别、培训时长和培训里程等,右侧则显示教练的基本信息,还有签到和签退的触摸键功能。教练方师傅说,这是一套北斗星学车计时终端设备和软件系统。
  “像一名铁面无私的卫星监督员。”驾校负责人孙逸尘介绍,去年8月起学员培训学时记录纳入交通运输部门监管平台,并与公安交管的考试监管平台对接,作为驾照报考的主要依据。
  “监督员”指的就是后视镜模样的北斗计时培训智慧平台,学员系安全带启动引擎后,就意味着签到,平台也随之启动,人脸识别核对学员登记信息后,开始培训计时。因为有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提供精准的时空信息监测,学员没有“速成班”可选择,参加科目二、科目三考试所需的培训学时一分钟都不能少。
  “驾培行业属于北斗应用的最新细分赛道之一。”技术服务方北斗导航院副总经理于斌斌介绍,“卫星监督员”能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主要是通过北斗、视频AI、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员不偷懒,扎实学习。
  据了解,目前武汉具备计时培训条件和达标训练场的驾校超过130家。
  商品贴上“身份证” 手机扫出“前世今生”
  “原产地在哪里”“农药含量是否超标”……很多市民进超市购买蔬菜,最关心的是质量安全,即使得到销售人员肯定的答复,仍是不能彻底放心。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各大零售连锁商超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智慧商超。进入商超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了解每件商品的“前世今生”。
  4月12日,在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徐东中商平价商超内,市民詹女士正通过手机查看货架上榴莲的相关信息,通过手机扫码追溯该批榴莲的详细情况。
  “嘀”地一声,检疫检验等信息出现在手机上。“显示的内容很齐全。”詹女士说榴莲产自泰国,保存期限为2个月,还附有入境信息、消毒核酸检测等。疑惑一一排除后,她满意地拿走一颗榴莲。
  随后,詹女士来到蔬菜区。“现在不少蔬菜都标榜是有机的,价格也比普通菜贵,我每次都要手机扫码认证查询后才会买。”她拿手机扫一扫手中娃娃菜的二维码,通过食品安全追溯查询平台,娃娃菜的有机认证证书一目了然。
  如今自助数字设备进入到卖场,让消费者在计量和付费中更能实现方便快捷和放心。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自助电子计价器,当消费者将附有二维码的商品放入计价器称重盘后,电子探头会自动识别商品类型,然后显示出重量与总价。”徐东中商平价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结账也实现了自助支付功能,“只需要通过二维码扫一扫,支付器上就会显示出商品的类型与价钱,顾客可以通过刷脸或者刷手机进行支付。”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做过实验,对20种商品进行结账支付,自助支付比人工支付快了1分钟。
  通过对消费大数据分析,商超采用“以销定采”方式,使供应链的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之间形成衔接,有利于采购的准确性和商品的销售速度。“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商品比较受顾客喜欢,更有效地提升整个供应链效率。”该负责人说。
  远程心电诊断平台 开通“救心高速路”
  “患者男性,48岁,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来自金口中心卫生院。”4月7日,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院内,远程心电诊断平台预警系统红灯闪烁,细致研究平台对患者心电图的研判分析后,医院心功能科主任陈霞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判断,一键启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的“绿色通道”。
  不到半小时,经过金口中心卫生院、江夏区120急救及区人民医院密切配合,患者吴先生被径直送往介入导管室,该院心内科胸痛中心邓昭武团队早已严阵以待,争分夺秒对患者施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救治手术,全程不到20分钟,成功打通堵塞心脏的血管,取出大量血栓,患者的生命危险解除。
  “本来病情就重、就急,尽快打通堵塞血管刻不容缓,好在手术有惊无险顺利打通血管、置入了支架。患者胸痛缓解,病情稳定,已转至心内科病房康复治疗。”邓昭武介绍,得益于远程心电网络第一时间诊断,有多学科密切配合激活胸痛中心救治流程,为抢救这位心梗患者赢得了黄金时间。
  据介绍,目前医院与区属9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将远程心电服务延伸至辖区16家街道卫生中心(实现全覆盖)、10个村卫生室(首批试点)、2所大学校医院,实行24小时心电监测及远程诊断等服务。
  通过心电远程系统,已为基层医院解读心电图五万余份,为患者搭建起了生命救治的“空中桥梁”和“绿色通道”。
  近年来,随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智慧医疗建设,为了进一步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便捷、优质诊疗服务,医院在搭建远程心电网络“空中桥梁”的基础上,实现远程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检查全覆盖,并开通“电子病历移动协作平台”,实现医生查阅患者病历“随时随地”,最终实现了“智慧医疗多跑路,老百姓看病少跑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