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渭滨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营商环境突破年精神,聚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把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着力打造政府最诚信、企业最舒心、办事最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平等惠商,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适时废止、修改不利于市场竞争、不适应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持续破除市场准入退出障碍,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企业开办、注销最快1日办结。二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围绕传感器、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阵线前移,建成渭滨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调解实现“零突破”,长岭电子等5户企业获评中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三是探索商事调解新模式。全市率先探索商事调解运行工作试点工作,成立宝鸡市商事纠纷信用调解中心、宝鸡市渭滨区正信民商事调解中心,先后调解工资、合同、金融、保险类纠纷案件426件,涉案金额1.72亿元,调解成功率达95%。
执法护商,着力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一是源头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渭滨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汇编》,对全区26个部门4420行政处罚事项逐项确定裁量基准,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对涉及群众企业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注重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保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和可行性,先后对报送的21份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了严格审查把关,对不符合规范性文件制定要求的坚决不予出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行政争议。三是推动部门联合执法,科学制定联合执法监管计划,确定51类、110项联合检查事项,组织联合执法检查170余户次,有效减少和防止多头执法。在执法过程中注重法治宣传和教育引导,督促当事人主动改正轻微违法行为,出具全市首份被执行企业信用修复证明,减免罚款30.9万余元,为20余户民营企业办理信用修复,行政执法更有温度。
服务亲商,着力打造要素齐全的保障环境。一是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动态调整6大类76项惠企政策,编印《渭滨区惠企政策汇编》,畅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渠道,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1.3亿余元,为企业争取到位各类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二是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印发《渭滨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明确政商交往15项行为准则,在姜谭经开区试点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常态化举办政银企早餐会等活动,落实企业诉求“一对一”交办反馈机制,先后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问题140余件。三是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推进互联网“无人律所”项目建设,8台无人律所设施投入使用。开展“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建设,研发渭滨区公共法律服务掌上APP平台,构建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全区46家单位调试上线,注册用户4000余人。
法治安商,着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提升法律服务团队效能。开展“法律服务团队助力‘五优城区建设’活动”,组建商贸企业、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四支法律服务团队,从合同履行、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法律体检”,化解涉企纠纷600余起。二是创新营商警务。探索推行营商警务“1031”工程,定期研判各类企业、重大项目、工业园区等周边治安形势,创新设立重点项目工地流动警务站,动态排查化解涉企安全隐患,依法打击破坏生产经营、阻碍建设施工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70万元。三是多维度保障权益。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探索“诉前+律师+人民调解+立案调解”解纷模式,专设速裁审判庭,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至33天。全力解决“执行难”问题,扎实开展“三秦锐士”等专项执行行动,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8亿元,确保企业胜诉权益有效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