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放改服”改革,淮北市生态环境局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多举措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大力减证便民,下放审批权限。按相关政策将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取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行政许可事项,改由企业自主组织“三同时”竣工验收。将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给辖区生态环境部门。目前,全市90%以上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均可在辖区生态环境部门审批,方便企业属地就近办理。
二是取消前置条件,压缩审批时间。取消行业主管部门预审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审批程序,并将环境影响评价和工商登记脱钩。取消“选址意见、行业主管部门预审意见、水土保持批复、备案文件或项目建议书批复”等环评文件审批前置条件。将环境影响文件报批时间由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整为开工建设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投资审批关系由前置“串联”改为“并联”,报告书、报告表由法定的60日、30日压缩为5日。
三是强化全程网办,提升服务效率。积极推行“全程网办”和7×24小时自助服务,加大全程网办推行力度,强化服务窗口与相关科室业务指导,实行排污许可电子证照线上服务,推动实现排污许可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
四是主动对接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实行关口前移和清单调度。建立重点项目环评调度清单台账,实现“点对点”无缝对接,动态更新销号管理,强化全程跟踪服务,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对项目初期审批权限不明确的,主动了解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协调解决环评中的困难和问题,将相关问题解决在环评编制阶段。同时,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沟通联系,对需编制报告书(表)的项目单位,专人对接,主动了解环评审批方面的需求,告知审批程序;需登记备案的,指导建设单位尽快备案;无需办理环评手续的,提醒建设单位落实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五是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建立特殊时期环评办理应急机制,利用视频汇报等方式实施“云评审”。开通“绿色通道”,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全面推进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和园区规划环评,强化“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应用,完成5个省级开发区区域评估,100多个项目共享共用规划环评中园区基础设施评价内容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平均每个项目减少环评编制成本约1万元,减少环评编制时间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