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于2019年获批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近年来,市发改委、商务局牵头扛起“领跑”责任,扎实推进家政服务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着力破解“找不到”“长不大”“碰运气”不好管”等问题。
近日,泉州市家政服务经验做法成功在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
2019年以来,泉州市将家政服务业补短板作为“惠民生、扩就业、促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培育家政品牌“领头雁”,筑牢家政信用“护城河”,全力打造家政“领跑者”“泉州模式”,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1年底,泉州市已登记经营范围包含“家政服务、家庭服务、居民服务、母婴护理”的市场主体达3468家,同比增长12.4%;家政从业人员总数约10万人,同比增长13.9%;已建成家政服务网点数量323个,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
亮点之一:
积极构筑政策高地,着力破解企业“长不大”问题
一是纳入绩效考核,夯实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市联席会议机制,以《泉州市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具体抓手,在扶持企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扩大服务网点等方面提出17条具体措施,助力激活家政行业企业发展“新引擎”。将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推动责任落实。督促各县(市、区)建立相应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提升扶持力度,做好减税降费。市级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家政专项资金,支持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和高质量发展。对经认定符合员工制条件且员工人数达50人以上的企业予以10-30万不等的奖励,对龙头品牌企业予以每年最高5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打造服务品牌。继续保持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在现行省定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下调50%,切实为家政行业减负、解束缚。
亮点之二:
积极搭建服务渠道,着力破解人员“找不到”问题
一是加强育才平台,拓宽产业平台。泉州同时也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将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与产教融合任务相结合,依托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企业培训基地等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对家政服务员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发挥交发集团、文旅集团、金控集团等国有企业的力量,与领跑企业共同建设家政服务产业园。对入驻家政企业超过10家、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园区,按当年新增投资额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二是搭建网络平台,扩大社区平台。开通“泉州界家政”“泉州商务之窗”微信号和泉州家政服务云平台,完善全市家庭服务行业信息发布窗口,建立诚信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确保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契机,深入开展家政进社区行动,提供就近便捷家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举办家政进社区活动,推动数十家家政企业在290余个社区(小区)设立家政服务网点,带动育婴、保洁、家电清洗等多元化服务进入社区。对于无偿或低偿提供场地用于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的社区,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金。
亮点之三:
积极提升能力,着力破解找好家政“碰运气”问题
一是开展家政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建立健全以政府培训为基础、企业培训和实训基地为主体、院校培训为支撑的家政人才培训体系,为学员提供订单式培训服务,全面提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近年来,全市已开办各类家政康养技能培训500多班次,培训家政从业人员3.6万人次。
二是加大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力度。定期组织由市人社局、发改委、商务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激励引导广大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提升职业能力为重点,将家政服务员、健康照护师、养老护理员、家事服务、老人照护、病患陪护等24个涉及家政服务业的职业(工种)纳入市重点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提高对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
亮点之四: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着力破解“管不住”问题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行业形象。通过《诚信家政八闽行,提质扩容在行动》政策宣传片以及与电视台共同打造诚信家政电视栏目“生活一点通”,大力宣传报道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成效,营造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
二是制定管理规定,实现行业约束。制定《泉州市家政服务管理规定》,对家政企业的资质认证、收费标准、服务要求等进行规范要求,引导行业有序发展。指导家政企业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清单和服务要求,加强家政服务合同规范化管理。
三是抓好执法检查,维护合法权益。构建以双随机抽查为基本手段,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机制。积极发挥人社、商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对家庭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工资支付、权益维护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