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优秀案例

推进政务流程优化再造 提升智慧便捷服务能力典型经验案例(一)

时间:2024-01-15 16:22:06  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促进网
       2023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围绕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拓展公平普惠民生服务、提升智慧便捷服务能力、破解数字鸿沟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做法。为深入总结和全面巩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经验,加强成果转化、交流和推广,现分享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 提升智慧服务能力方面的相关典型案例共21例,本期分享第一期7个案例,以供参考借鉴,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长效化,不断赋能政府治理创新和营商环境优化。
  案例1
  山西省打造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新模式
  山西省优化升级一体化投资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动“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速落地,有效解决平台部分功能重叠、建设标准不统一、企业分头申报、业务人员多次录入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两个转型”目标提供重要保障。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开展以来,仅晋城市平均缩短项目审批手续办结时间30%以上,年度节约企业评审成本2028万元,创新打造出了项目极简审批模式。
  一、基本情况
  山西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牵头,联合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成立专班,积极推进投资平台、工建系统、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三网深度融合,统一建设了全省一体化投资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企业“多头申报”“重复提交”、工作人员“多次录入”等问题,提高了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建立了投资项目风险防控机制、促进投资项目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了对全省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化管理,切实提升了投资项目领域审批服务效能。
  二、主要做法
  一体化投资平台按照省级统建、省市县三级共享共用的总体建设原则,完成了项目网上办事大厅、投资项目综合窗口、项目可视化等系统建设工作。6月初推动大同、长治、晋城、临汾四市试点应用,推动系统功能不断完善,7月初完成全省11个设区市系统部署,投入使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项目申报侧,实现“一个平台项目全申报”。将在投资平台、工建系统、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建业务系统办理的和无系统办理的73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一体化投资平台办理。同时梳理出国垂系统办理的10个事项,按照国办统一部署,与相关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一体化办理。
  (二)在项目审批侧,实现“一个平台审批全管理”。一是将投资平台、工建系统、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无办理系统的四类事项的审批流程统一纳入一体化投资平台办理。二是以投资项目综合窗口为基础枢纽,统一接件、统一出件、统一办件汇聚、统一好差评,推动投资领域全面数据共享。
  (三)在数据共享侧,实现“一个平台数据全共享”。一是梳理了投资项目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制定跨平台办件信息汇聚规范。二是对项目基本信息进行了重构,形成了统一的项目基本信息标准。三是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处理,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应用效果
  截至目前,全省共报审各类项目408个,涉及城建、电力、农业、能源、教育等行业领域;申报项目各阶段事项共347项,涉及各级审批服务管理、住建、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业管理部门,其中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考核的重点事项共计306项。系统试运行以来,企业对“一个场景”“一个指南”“一张表单”“一套材料”的申报模式体验良好。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一个账号”“一个界面”“一体办理”的管理模式简化了审批工作,一体化项目管理体系成效初步显现。
  以晋城市为例,改革实施以来,通过率先实现“三网融合”,着力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结合承诺“一本制”、“模拟审批”“以函代证”等创新举措,平均缩短项目审批手续办结时间30%以上,年度节约企业评审成本2028万元。同时,政府部门为每个项目量身打造了“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建立16类项目审批“流程图”,实行“挂图作战、及时跟进、统筹协调”,省市重点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的占比92.4%。
  四、推广意义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三网融合”,优化了项目审批流程,简化了办理环节,推动不同部门间项目审批专网的深度融合和数据共享,为项目单位和审批部门提供便捷便利,打造了项目极简审批新模式。
  案例2
  辽宁省聚焦人才服务“关键小事”
  以数据赋能驱动大连市人才服务提质增效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示精神,大连市聚焦打造近悦远来的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以开展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为契机,以数字赋能为人才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源动力,以建成全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办好大连市人才服务每项“关键小事”为切入点,以精准服务的“小切口”推动人才引进的“大动作”,全面提升全市人才服务效率效能。
  一、科学设计,打造人才服务新平台
  大连市经过深入论证研究,确定了智慧人才服务平台“一网一端、两库、两平台”的整体架构。
  (一)“一网一端”提供前端接口
       “一网”指大连人才网,用人单位和人才可以一网通查人才政策、一网通办政策事项、一网通览人才资讯;“一端”指移动端,有“大连智慧人才”微信公众号和政务服务移动端辽事通两个载体,同步对应“一网”所有功能,实现人才服务“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
  (二)“两库”提供数据支撑
   “两库”即人才数据库和政策信息库。人才数据库主要采集导入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4类人才信息共15万余条人才数据信息。政策信息库收录展示省、市、各部门及各县区人才政策并实时动态更新,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一站式”最新政策解读、最快服务指南和最直接办理渠道。
  (三)“两平台”服务核心应用
  “两平台”即业务应用平台和服务监督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主要承担政策申请受理、信息归集、数据核验、分拨流转和资金拨付等,聚焦数字化办理核心业务;人才服务监督平台主要实时监控、动态分析政策办理数量和时效,清晰展示人才流动以及资金兑现等情况,着力智能化监管业务流程。
  二、数据驱动,按下人才服务“快捷键”
  (一)充分发挥数据共享优势
  组织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局等8个单位建立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对接学历、信用红黑名单等22个数据接口,将所有支撑政策运行的数据信息全部融入智慧人才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学历学位信息、社保缴费信息、就业合同备案信息、经营主体登记信息、人口户籍信息、医保缴费信息和信用信息等7类关键信息,共计51类资源5.3亿条数据,实现以数据为核心,智能化自动化核实身份、验证资质,彻底改变过去线下提交材料、工作人员人工校核的传统模式,充分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提升了人才服务体验。
  (二)突出数字化、智能化赋能
  目前绝大多数人才政策都可以通过线上申报受理,同时实现政策兑现数字化办理、工作衔接数字化流转、申报过程数字化监督,事务性工作量及办理时效相较之前压缩90%以上,切实方便人才办事,基本实现“一次不用跑”、“即申即享”甚至“免申即享”。比如,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政策。毕业生只需登录“一网一端”,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毕业学校等3项信息提交申报,平台将自动核验学历、社保、户籍等要件数据,智能化匹配生成符合条件人员名单,并自动推送给责任单位按要求发放补贴。高层次人才就诊“绿色通道”政策。人才可以通过“一网一端”,直接预约定点医院人才门诊;系统将预约信息自动推送给医院,医院专员主动联系人才对接,全程提供就诊“绿色通道”服务。
  (三)强化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
  明确线上和线下两个监管路径一齐发力,双管齐下强化监管全过程。线上,自动归类分析政策办理产生的行为数据,及时发现政策落实中的“异常”现象。实时监测事项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间,对不按程序、超期办理等情况通过“黄灯”“红灯”予以预警提示,实现所有政策事项、服务事项、监管事项在阳光下全流程透明高效运行。线下,配套出台《关于“兴连英才计划”政策落实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从人才信息动态管理、共享数据更新管理、运行效能监测3个方面建章立制,明确工作原则和管理办法,加强对平台运行和政策落实的管理监测,为人才服务全方位保驾护航。
  三、精准高效,办好人才服务“关键小事”
  大连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受到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广泛关注,大连人才网浏览量累计30多万人次;“大连智慧人才”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超过10万人,阅读量累计25万人次;平台受理各项政策申报2万余人次,全部及时高效办理;兑现政策资金2.7亿元,惠及4.2万名人才(单位)。目前平台有五项人才服务使用频率最高、覆盖最广。
  一是高层次人才(含高技能人才)安家费办理。此项政策已实现“即申即享”。不需人才操作,用人单位和地区每月月底前通过平台上传人才认定信息,市委人才办于次月月初完成备案并即时将安家费拨付至人才所在单位。二是本地高层次人才(含高技能人才)津贴办理。此项政策已实现“免申即享”、按月及时发放。人才认定后,每月前3个工作日,平台自动核验人才社保缴费及信用情况,自动生成发放名单,市委人才办按照名单将资金直接发放至人才账户。三是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办理。此项政策已实现“即申即享”。毕业生线上申请审核通过后,每月前3个工作日,平台自动校验社保缴费并比对户籍核验情况、生成发放名单,市委人才办按照名单直接将资金发放至个人账户。四是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此项政策已实现“免申即享”。健康体检每年集中组织开展。体检前,市委人才办通过平台向人才推送短信,提示体检时间、预约路径及注意事项;人才按照提示线上自主选择体检医院、体检时间和体检套餐。医院接收到平台推送信息后,提供绿色通道,完成全套健康体检服务。五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助办理。用人单位通过平台提出申请,上传相关要件材料。市人社局在线审核公示后拨付资金,实现“一次不用跑”“不见面审批”,为相关人才提供切实满意的资助和支持。
  案例3
  福建省泉州市创新“数字政务门牌”
  便利群众“家门口”办事
  福建省泉州市聚焦审前服务碎片化痛点,结合“双十百千”工程部署要求,选取南安市为试点首创“数字政务门牌”服务,为群众提供精准全面的办事攻略,有效破解群众办事“找不到”“不懂办”“跑多趟”等问题,让政务服务触达群众家门口,查询帮代“一点通”,从“可办能办”向“易办好办”提质升级。
  一、总体情况
  为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使服务触达基层,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创新推出“数字政务门牌”服务,居民只需通过扫描家门口、楼门口的门牌二维码标识,即可获得就近办、同城办、网上办、视频办、线上帮办线下代办等全方位的政务服务指引。
  二、主要做法
  (一)办事攻略便利化。统筹全市审批服务资源,选取南安市为试点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南安市政务服务中心高频事项攻略梳理工作方案》,选取企业群众常办的330个政务服务事项(占全年总办件的91.3%),开展事项名称与条件的口语化解释,情形材料与审查要点的颗粒度细分,全渠道办理流程的图示化引导,前后置关系、常见问题与温馨提示的关联式补充。将法言法语、晦涩难读的办事指南创新改造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极简化办事攻略。
  (二)申报攻略图示化。汇集各类网办、自助办、移动办系统链接地址的详细操作指引,通过图文并茂的办事攻略清楚展示,一事一攻略,手把手引导。办事对象只需跟着攻略引导,看一步学一步、学一步办一步、办一步成一步,无需咨询,一次办成,让“零基础”的群众也能顺利办成事,真正做到“一看就能懂”,破解“不懂办”问题。
  (三)服务资源全域化。基于政务地图整合全渠道信息,收集包含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派出所、市监所等在内的线下服务大厅、自助机信息,提供精准定位功能,将全市通办事项与办事地点及地图导航关联,清楚展示线上线下办事渠道,方便群众办理申报、一键导航,实现就近办、自助办、随心办。
  (四)帮办代办在线化。汇集各部门、各服务区域的帮办代办人员,重构一体化在线服务流程,依托在线问答、图文交互、视频交互、语音交互等方式全面实现数字化帮代办服务,为群众提供在线帮办、在线预审、代办申请、代办协议签署、办结评价等服务,实现“不见面”“不跑腿”的便利化升级。
  (五)办事引导一米化。线上打造“数字政务门牌”多平台矩阵,在“南安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公众号等多渠道布设入口,同步在各小区、村居微信群渠道进行传播,并借助南安融媒体、泉州市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宣传推广。线下已在430个村居便民服务站、卫生室、文化广场、商超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宣传海报,充分利用住宅小区公告栏、商场广告大屏、电梯间广告位、公交车广告位等进行宣传,并组织相应宣讲活动触达更多人群。群众通过扫描家门口或楼门口的“数字政务门牌”二维码即可轻松使用,实现“最后一米”的贴心服务,让政务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三、取得成效
  一是实现事项全面精准收录。“数字政务门牌”涵盖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领域高频事项的有效信息,从网办指引、掌上办流程到自助机办理方式应有尽有,丰富的图文、音视频攻略让群众“爱不释手”。
  二是提升对齐基层服务水平。既是工作人员可信赖的“事项办理宝典”,又是联动市、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的桥梁纽带,帮助各级大厅站点全面具备高水平帮代办服务能力。
  三是充分满足企业群众期待。上线不到一个月,即为服务对象提供了25653次查询服务、1080次导航服务、937次帮办服务,相应减轻了群众前往政务大厅的跑腿次数与咨询服务压力,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实体大厅进一步减负增效。
  四、推广意义和价值
  “数字政务门牌”的启用,让政务服务真正触达群众“家门口”,实现办事群众“有参照”,窗口人员“有依据”,事项审批“有标准”,群众轻松便捷就能一次性准备材料,实现“政务门牌先指路,群众办事少跑路”,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
  案例4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推行“边境游”
  出入境证件网上办理
  按照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有关部署,广西公安厅科信总队会同有关单位创新推行了“边境游”出入境通行证网上办理,实现“边境游”出入境通行证由窗口人工办理向“全程网办”的转变,游客办理出入境证件时间由过去120分钟缩短为5-10分钟,取得良好效果。
  一、总体情况
  2018年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口岸获批全国边境旅游试验区,2019年春节长假期间单日最高受理量达8000人次、办证量占全区总办证量的97%、占全国的42%,但均为线下办理、效率低,难以满足群众需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边境旅游迅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呈持续增长态势。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西公安厅积极推行“边境游”网上办理,旨在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通关服务。
  二、主要做法
  广西公安厅科信总队安排专人多次深入防城港市,与市政府办公室、文旅局、边检站、财政、海关等部门,以及公安科信、出入境、国保、治安、交管等单位研究,优化重造便民“边境游”出入境网上办理机制,打通政府部门、各警种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边境游”业务多跨协同。依托广西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为旅行社开发了“旅行社代办”子模块,并与出入境管理系统、出入境大厅的排号机、取号机和“防城港公安”微信公众号对接,将原来证件办理人工填写表格、拍照、输入资料、办理业务等13个环节,优化为“在线申报-在线缴费-在线审批”3个环节,游客可随时随地通过广西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或“桂警通办”小程序申请“边境游”出入境证件,实现受理、审核、付款等全过程网上办理,游客办理出入境证件时间由过去120分钟缩短为5-10分钟。
  三、取得的突出成效
  截至7月17日,平台共受理30家旅行社,10666个旅行团、46954名旅客的“边境旅”出入境通行证网上办理,节约旅客等待时间19554小时,方便了群众出行、减轻了出入境管理部门民警工作强度,受到一致好评。
  四、创新点、推广意义和价值
  广西公安“边境游”出入境证件网上办理创新出入境证件办理模式,实现由“线下办”向“全程网办”的转变,让更多出境旅游的群众获得改革红利;推动更多的边境地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的业务与“边境游”结合,全力打造“边境游”全时开放、全程自助、全年无休的业务模式,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质效。
  案例5
  海南省推进人才引进住房智能化申报
  为提高人才引进住房申请审批效率,三亚市结合“双十百千”工程部署要求,通过加快推进信息共享,改进系统功能,改进申报指导等方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压缩了办理的时限和流程,便利了办事对象,同时也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一、总体情况
  针对人才引进住房申请流程长,审核进度慢的情况,按“四减两免”(“四减”即“减材料、减时间、减程序、减跑动”;“两免”即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要求精细化梳理,推进信息共享、优化系统功能,简化申报材料。
  二、主要做法
  (一)加快推进信息共享,优化审核流程
  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行沟通,推进全省保障性住房登记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婚姻登记信息的归集和完善。同时,外省、市需提供未享受保障性住房证明的家庭可先采取承诺制的方式提交审核,待选定房号后再予以补交相关证明。
  (二)改进系统功能,逐步推进申报审核智能化
  将社保核查端口前置、共享数据的自动分析拦截、承诺书由纸质签字转为电子承诺方式,并添加补件功能。
  (三)改进申报指导,降低申报难度
  在优化引进人才住房项目申报中,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优化申报须知,通过在上传材料界面添加所需材料正确格式的指引图片方式,做到“手把手”教办,有效发挥须知的指引作用。
  三、取得的突出成效
  一是实现与省外城市保障性住房登记系统的连接,解决了因不同市县数据整合程度存在差异,信息不共享问题。外省、市需提供未享受保障性住房证明的家庭申报材料由原来7项简化为5项。二是陆续归集完善住房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功能,调整审核流程,优化系统使用功能,确保在减少提交基础材料的情况下,不影响工作人员对相应条件的初步审核。
  四、创新点、推广意义和价值
  三亚市政务中心人才服务“单一窗口”依托海南政务服务网,实现了三亚市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网上审批办理,办事群众无需到人才服务“单一窗口”、无需递交纸质资料,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申请。这是三亚市政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更是政务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改革的再深化,大大压缩了人才引进住房申请办理的时限和流程,便利了办事对象,同时也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案例6
  安徽省开展“换位体验走流程”
  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
  以企业群众办事便利为目标,聚焦窗口服务是否优化、办事流程是否精简、群众办事是否方便,安徽省以开展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换位走流程”。起底问题,查找不足,通过“一个问题”建章立制解决“一类问题”,通过内部联动、横向联动、上下联动,提供贴心服务、促进服务提效、推动整体提升,不断优化安徽省政务服务营商环境。
  一、总体情况
  安徽省按照主题教育总要求,以企业群众办事便利为目标,聚焦窗口服务是否优化、办事流程是否精简、群众办事是否方便,开展多种形式的“换位走流程”,查不足、补短板、促提升,着力推动流程再造和服务提升,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不断优化安徽省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省共9788人次参与“换位走流程”,发现解决各类问题3301个。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起底问题,通过“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
  开展局长“换位走流程”,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以办事企业或群众身份“走流程”,走前“瞄准问题”、走中“带着问题”、走后“跟踪问题”,紧贴群众需求把脉问诊,多维度体验办事指南“准不准”、服务承诺“实不实”、业务流程“顺不顺”、群众办事“便不便”。针对发现的问题,既快速处理显性问题,又“解剖麻雀”挖掘深层次原因,建章立制推动“一类问题”解决。如六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印发《关于优化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的通知》(六市金管〔2023〕13号),解决公积金贷款业务办理“时间久、战线长、跑多趟”等问题,办理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7至10个工作日。
  (二)同向发力,通过“上下联动”推动“整体提升”
  开展异地“换位走流程”,跨区域体验事项办理情况,深查细问找差距、对标先进补短板,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省级统筹部署、市县分头落实,发挥上下联动的体系力量,挖掘数据共享的应用价值,推动政务服务整体提升。如省、市、县各级数据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上下联动,统一业务办理标准,推进农机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实现农机业务办理“减环节、减时间、降成本”,为27万台次农用拖拉机、23万台次联合收割机提供便利服务。
  (三)业务协同,通过“横向联动”促进“服务提效”
  开展窗口“换位走流程”,不同部门窗口之间人员岗位互换,以对方部门视角体验事项办理情况,从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出发,强化部门横向业务协同配合,畅通部门“外循环”,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如淮南市潘集区设立“税务社保缴费联办综合窗口”,解决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保、医保缴费时需要往返多个窗口问题,办事时间大幅缩短,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四)流程再造,通过“内部联动”提供“贴心服务”
  开展前后台“换位走流程”,后台审批人员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从窗口人员角度体验日常审批运行,及时发现受理端、审批端衔接堵点,强化前后方业务联动,打通科室“内循环”,解决流程不优、运转不畅等问题,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如芜湖市镜湖区市场监管局加强前后台业务衔接,服务“靠前一步”,创新开展“证前指导”,解决经营主体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时经常出现的安全设施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等情况,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贴心的政务服务。
  三、创新点、推广意义和价值
  坚持问题导向,以企业群众办事便利为目标,多维度、多形式开展换位体验,全省各级各部门广泛参与,参与面广、参与人数多,社会反响好,对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较强推动作用。
  案例7
  海南省以“厅局长走流程”方式
  推动制度优化、流程再造、服务提升
  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开展以来,海南省紧盯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动各部门从企业群众办事和基层经办工作两个角度“走流程”,看政策“懂不懂”、查流程“通不通”、享体验“好不好”,着力推动制度优化、流程再造和服务提升。
  一、总体情况
  厅局长们来到办事窗口,转换角色、变换视角,从企业群众办事和基层经办工作两个角度体会办事难不难、流程顺不顺、机制优不优出发,全面梳理短板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深入“窗口体验”,推动政务服务减审批、优环节、提效能
  厅局长以办事企业或群众身份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坐窗口”,采取陪同办、亲身办、代理办等形式,体验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发现政务服务事项环节过多,申请材料繁琐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力优化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跟进“处理投诉”,及时解决经营主体、群众反映问题和社会关切。厅局长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参与投诉接访、问题研讨、政策研究,针对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迅速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一方面,每周五定期举办“厅(局)长接话日”。另一方面,积极回应网民诉求。针对网民反映人才落户效率有待提升的诉求,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会同省委人才发展局、省公安厅、省人社厅和营商环境体验员多次到海口市龙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办证中心)、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办证中心等窗口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了线下实地和线上人才落户审批“走流程”工作,查找堵点难点,研究优化举措,并把人才落户审批事项列入今年“一件事一次办”计划,提高人才服务质效。
  (二)强化“建章立制”,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助力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部分单位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推动系列流程重塑再造,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制定出台《海南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方案》,通过“厅局长走流程”活动、12345热线、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等,发现并归集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问题,从“问题发现-解决思路-项目化管理-实施案例”全过程,整理建立问题库、点子库、项目库、案例库,形成营商环境领域制度创新全生命周期闭环工作机制。
  三、取得的突出成效
  截至目前,已有17个部门联动市县共同参加“12345热线厅局长接话日”活动,接听企业和群众来电1828件,现场办结1117件,转办711件,转办办结699件,切实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社会反响热烈,群众满意度达95.56%。通过整理建立问题库、点子库、项目库、案例库,形成营商环境领域制度创新全生命周期闭环工作机制,目前已建立问题库47个、点子库109个、项目库32个、案例库29个。已有35家省直部门通过“走流程”发现问题68个,切实解决了一批经营主体和群众反映和关切的问题。
  四、创新点、推广意义和价值
  厅局长们将通过体验坐窗口、跟踪执法、处理投诉三个“走流程”事项,建立问题、措施、改革“三张清单”,全面梳理“走流程”发现的短板问题,提出整改提升措施,并着力推动一系列流程重塑再造、修订完善一批政策制度、建立健全一套工作体制机制,实现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厅局长走流程”活动还将结合“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政企面对面”“万名干部下企业”等系列活动,发挥“营商环境体验员”“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咨询监督员”等作用,将发现的问题统一归集到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有利于统筹推动问题解决和制度创新。(未完待续)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