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深入推进,互联网已重新构造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思维已成为塑造人们思想意识的深层底质,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已普遍形成了互联网思维,而我们的工作者本身的思维某种程度上说还处于“前互联网时代”,这就难免发生错位和偏差。因此,要想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看待当今中国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
互联网思维的特性和本质
简言之,互联网思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方法、规则、机会、精神、价值来工作、生活、思考、创新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全方位渗透于人类社会各方面之后形成的一种思维特质。就其特性而言,主要包括:一是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开放性理论上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得到发布在网络上的信息,意味着任何个人或者组织都难以完全控制互联网。互联网的这种开放性无疑增强了网络政治参与的透明性、公开性。二是互动性。互联网的影响力是建立在互动、分享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能通过互动平台把信息直观地展现出来,这十分有利于网络政治参与者互相交流政治经验,学习政治知识,锻炼政治技能,分享政治评价。三是直接性。在互联网上,网络政治参与者可以较为自由地对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有机会直接与党和政府领导人进行对话和交流,直接参与网络投票或网络选举活动,从而培养网络政治参与者理性、宽容和合作的精神,积累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并使网络政治参与者获得丰富的直接政治经验。四是离散性。网络以离散的、无中心的结构模式进行运作,基本上消除了身份歧视,使传统的、统一的政治控制方式难以为继,增强了网络政治的平等精神。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与传统政治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想方式。在互联网思维下,任何政治公共物品的提供,必须经由信息的加工整理才得以被赋予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政治传播的垄断被打破了,人们同时成为政治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同时,互联网思维下的政治产品和服务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们的需求是分散的、个性化的,政治参与除了对政治的功能性诉求之外,也变成了他们显示政治性存在、展示政治立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满足人民群众政治需求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把握和测试的过程,公平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过程就是一个精益和迭代的过程,根据需求反馈而不断加以改进。互联网思维下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附带了媒体属性,因为需求和品味相关联,也就是和人性相关联,所以,互联网思维下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必须追求极致性能与强大的情感诉求。这要求必须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人们的关注和评论决定了政府的声誉,好评变成了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同时,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与生俱来的“瑕疵”,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互联网思维的政治影响
不管在政治认知、情感还是评价上,互联网思维对当代中国政治都产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影响:
第一,从政治认知上看,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一些传统的观念。人们通过网络表达的政治诉求更容易展示其影响力,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具有更强自主选择权力的主体,每一个政治主体都处在一个相对个人化的自主空间中,较少受到他人的监督与约束,也不必太多顾及社会环境的约束。在政治生活中,不再盲目崇拜和绝对服从,而是把自己的政治认知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吸收和甄别之上,从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政治态度。
第二,从政治情感上看,互联网思维助推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情感宣泄。由于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心理、情绪宣泄最为直接、畅通的管道和交流平台,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思想情感,而非理性和消极的内容也易于通过此途径得以传播、放大,弥散到整个社会,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全局化,国内问题国际化,既影响了社会稳定,又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主流舆论教育引导的能力和效果。
第三,从政治评价看,互联网思维使得人们的政治评价多样而复杂。网络的开放性极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使公民获得了政治参与的平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合法有序的途径提出个人主张、反映个人意见,解决个人在政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这也为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意识自由表达、迅速传播和扩大影响提供了便利条件,造成了政治评价的差异化、多样化、复杂化。
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政治工作
第一,内容为王: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互联网具有信息的广容性和海量性,内容庞杂繁富,信息量大,极大地增加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信息传播的无序性、裂变性,传播手段多样、翻新、易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增加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技术难度。基于这种海量信息、无序传播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仅靠“老三篇”开展工作,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把正确的政治立场、客观的政治评价灌注于不断产生的网络政治信息之中,引导人们接受有价值的思想、有立场的观点,彻底扭转“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传统形象。
第二,以人为本:注重感情诉求和过程体验。互联网以其信息的海量性和沟通的便捷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要牢牢把握这一趋势,把锻炼人、培养人、塑造人,使人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头。同时,互联网集中展现了人们的各种利益、愿望和诉求,要尊重人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尊重人们多层次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理解互联网用户正常的情绪宣泄、个性张扬行为,承认媒体使用者之间各方面差异的合理存在。具体到政治生活来说,要鼓励人们参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诉求,把政治参与作为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看待。同时,注重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注重满足他们的情感诉求,注重提高他们的参与满足感,由此,使人们正确把握和对待政治。那种把人民群众拒于政治大门之外,然后再跟他们“讲政治”的做法,已经难以满足形势的要求了。
第三,把握规律:提高对互联网的掌控能力。针对互联网条件下传播主体和信息源头增多,传播内容和传播形态日益多样化的特点,提高掌控媒体格局的能力。针对互联网传播交互性、参与性强的特点,研究人们对互联网的接受教育、获取资讯、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准确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探索平等交流、协商对话的教育引导新方法,做到亲切自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针对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联系日益紧密的特点,坚持做到有效引导舆论与妥善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掌控互联网必须注重顺势而为,不可逆流而动,群众的政治愿望、要求,汇集到互联网中,是一股不小的舆论潮流,对此,必须在把握潮流趋势的基础上,善用巧劲,驾轻就熟,取得满意效果,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