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某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听到群众在抱怨:“办个农民合作社许可证咋就这么难,每次都是说材料上这里错了一点,那里要改一些,为什么不能一次性说完呢,害得我跑了五、六次了,太麻烦了。”群众一句无心的抱怨,却反映出很多服务窗口都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不难看出,事件中“办事难”的原因不是群众准备不仔细、材料没备齐,而是干部的工作没做好、服务没到位。
很小一件事却要多次多趟地来回跑,折腾的是群众,损害的却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基础。无论是从群众的意愿来看,还是从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角度上说,解决群众“办事难”“跑趟多”的问题都已经是民心所向、势在必行。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结底还是要把人民群众服务好,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以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以务实的作风,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治病医人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要有的放矢。要把群众“办事难”“白跑趟”的问题解决掉,关键就是要找准问题的原因,唯有对症下药才能一针见血、药到病除。除了体制机制上的因素外,党员干部能不能担当、有没有作为是影响群众办事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很多时候,群众为了办事“被多个部门踢皮球”“多次多趟白跑、空跑”,甚至是“久拖不办”,其根本原因还是窗口岗位、服务岗位上的党员干部不认真、不负责、不作为。
一些干部在岗位上“不负责”“不作为”,认为群众的“那些小事”办不办问题不大、拖一下也无所谓,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必须要坚决反对,而且要纠正过来。窗口岗位、服务岗位其实是重要岗位、是“要职”,在这些岗位上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最频繁,和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干部的服务态度、办事作风于是就成了很多群众看待党和政府的“窗口”。广大“窗口干部”必须要以为党代言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和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推己及人、急人之难,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人民群众的事情一一办好、办实。
群众“办事难”和干部“不作为”其实是紧密相关的,要解决“办事难”的问题,就要向“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的干部“开刀”。在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上,没有哪个干部是“旁观者”“局外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拿出务求实效、真抓实干的作风来,真正站好岗、守好位、尽好责,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让人民满意、让群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