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江苏省苏州市组织召开“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围绕我国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领域,公布了各项指标名列前茅的标杆城市。全国共有51个城市有指标进入标杆,其中获得10个指标以上的城市有17个。
在会上,中国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领域的标杆城市分享了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做法、推动营商环境快速优化提升的典型经验。
宁波:纳税服务排名全国第一
宁波市作为名列前茅的标杆城市,共有11个指标跻身前20强,其中纳税服务排名全国第一,跨境贸易服务名列第七。
以纳税服务为例,宁波市扎实推进政务服务的“一门办结”,重点抓好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清单的落地工作,实现企业开办全过程“一日办结”,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结”,过户、抵押60分钟办结,增量房交房即办证。
宁波市税务局还加码打造“一次不用跑、税事全办好”纳税服务品牌,通过基层网格、楼宇商圈建成“15分钟自助办税圈”,在奉化溪口建成全国首家“零窗口”智慧办税服务厅,一举取消原有窗口设置与取号等待模式,将“面对面办业务”升级为“肩并肩享服务”,一来就办、一次办好,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缩短70%。目前,宁波市逾190个涉税事项实现网办,且网办率保持在93%以上。2020年,宁波市税务局还承接全国首家增值税专票电子化试点任务,率先实现出口退(免)税全面无纸化,平均退税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
武汉:政务服务一体化“五通”
武汉市先后围绕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证照归集与数据共享、“五减”“五通”及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序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武汉市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比例分别达到76.23%、99.21%、90.01%、99.92%。
为了全面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武汉市推进“五减”(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持续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最优标准,从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工作机制6个方面,系统重构审批流程,将跨部门、跨处(科)室的多个事项,整合成符合企业群众表述习惯的“一件事”;推行“一事联办”,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
武汉市围绕用户通、系统通、数据通、证照通、业务通“五通”,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功能,推动系统对接;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共享,推动实现证照信息自动关联获取、线下办事免交实体证照;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智慧审批”和“秒报秒批”;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行电子证照等核验数据全程上链“一码亮证”。
在企业开办领域,武汉市全面实施“210”标准,将开办时间压减到1天内;在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系统功能,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开展“承诺可开工”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实现一般事项即办即结和高频事项1个工作日内办结、23项业务“网上办”;依托区块链中枢能力,创新推出“税链通”服务,新建商品房网上办理不动产证时间压缩至原来一半。
武汉市通过扩大“通办”“就近办”,聚焦户政、社保、公积金等领域,打破企业群众办事注册经营地、户籍所在地限制,实现民生高频事项“全市通办”。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及部分沿海城市签订合作协议,以设置专窗、自助机联通等方式,推进跨省跨市通办。完善一体化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实现300项高频事项“就近办”。
据悉,目前武汉市已经完成政务服务评价国家标准试点工作,已经将“好差评”和地方特色的“双评议”有效融合,实现评价事项、评价对象、评价渠道全覆盖。
厦门:推动跨境贸易集成化改革
厦门市跨境贸易指标全国排名第四,比2019年的第六名更进一步,是该指标唯一的大会典型经验分享城市。
2015年厦门市开始启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提出“三年内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一半”的任务目标,从提效、降费、促便利三方面持续推动,实施系统性集成化改革,先后出台《厦门港口对标先进工作方案》《厦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方案》等系统性工作方案,共计120多条提升举措。
厦门市精简进出口船舶和货物通关手续,如对国际航行船舶供水检验检疫实施“开放式申报+验证式监管”模式,对进口分拨集装箱采用便捷监管模式,对货物报关采用“先放行、后改单”创新做法,多项举措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厦门市推广“互联网+港航服务”智慧提效模式,建设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推出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卸船直提”“抵港直装”,码头费用网上“结算直通车”、电子小提单、电子设备交接单等服务,运用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快口岸数字化建设。
目前,厦门市口岸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降到全国沿海主要口岸最低水平;政府性降费每年为企业减负约5亿元,非政府性降费每年为企业减负超过20亿元;整体通关时间提前完成国务院“到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的任务要求。2021年3月,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7.71小时和1.32小时,较2017年底分别压缩74.7%和94.1%;全国营商环境评估厦门市跨境贸易指标连续两年进入单项标杆城市行列。
“政府主动降费、市场阳光收费、行业协同规费、信用红利护航、监管创新便利、智慧服务提效”的厦门实践经验,获得了市场和企业的认可。
广州:由“各指标各自奋战”向“跨指标联动发力”转变
近三年来,广州市以全国“办电渠道最多样、审批流程最顺畅、政企互联最紧密”为目标,先后推出“获得电力”1.0至4.0系列改革措施,助力广州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广州市不仅与国内各兄弟城市开展对标交流,还主动瞄准全球最优,剖析借鉴全球最佳的“获得电力”案例与世界一流做法,并与国外先进经济体同行建立起常态化联络机制。广州市还全面推进跨指标联动改革,实现了由“各指标各自奋战”向“跨指标联动发力”的开创性转变。
借助“获得电力”与“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等指标联动,广州市贯通了政企平台共享链路,将电网建设与项目开发进行有序衔接,从“项目等电用”转变为“电等项目来”;通过“获得电力”与“登记财产”“获得用水用气”指标联动,广州市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与供电过户线上联办,以及电水气一站式报装,让办电更加便捷。
广州市创新开展智慧城市和数字化电网的协同联动,通过脸谱识别、调用电子证照、应用电子印章等技术方法,真正取消线下签约环节,实现线上申请签约一步到位。广州市又依托南方电网“南网在线”互联网客户服务平台,和广州市“穗好办”政务服务平台、“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互联来支撑业务创新,为用电客户提供全旅程、多元化一揽子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广州市还积极推动“获得电力”与“多规合一”、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和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深度推进政务区块链技术在“获得电力”指标上的应用研发工作。
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市位居全国前列,和2019年一样,全部18个指标均获评全国标杆。5月10日,广州市印发了《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围绕“国家试点、湾区示范、指标攻坚、涉企服务、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六大方面,研究提出了35条改革举措、260项年度任务。
昆明:政务“七办”服务跑出加速度
昆明继2019年度“招标投标”指标获国家标杆城市后,再次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上交流经验。
2020年,昆明市坚持“大政务”的思路和理念,着力推动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融合发展,围绕建设“一网四中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打造“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创新“七办”服务,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最多跑一次”和“审批不见面”的营商环境;多措并举,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打造“全程服务有保障”的营商环境;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跨省通办”新模式,打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昆明市16243项政务服务事项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程网办”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8.2%,“全程网办”比例提升至91.5%。在昆明市级政务中心,办事排队等候时间的比例1分钟以内占77.63%,5分钟以内占89.75%。
2021年,昆明市将继续以“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为抓手,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数字政府、系统集成为引领,持续优化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全面优化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不断提升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让市场主体“省心、顺心、放心、安心、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