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重大灾害(难)事故时,通过南京应急直播平台第一时间向领导和专家手机端实时直播;通过考核评估数据化系统,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网上考核;通过“安全信用脸谱”系统,为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画像”;通过“金陵应急宝”,链接整合专家、装备等应急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源……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城市安全管理重点领域,系统打造城市安全“智慧大脑”,实现风险隐患预警用数据感知、监管执法重点用数据导航、应急救援决策用数据支持,有效提升城市安全一网统管、综合处置的效能。
大数据+网格化,给安全风险源“上户口”
陆幸晨是栖霞区马群街道11号网格安全员,不久前,他在走访辖区一家面馆时发现,这家面馆存在使用明火设备等多个风险源。他立即通过手机终端扫描面馆的二维码,将这些风险源录入南京市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并形成提醒工单推送给街道具体责任人,同时告知店主风险防控方法和隐患整改时限。
“风险源录入后,店主、员工,包括顾客,只要扫描二维码,都可以知道店内的风险情况。”陆幸晨说,他所负责的网格共有110家实体单位,“一般每天都会巡查几家,一个月轮一遍,动态掌握信息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南京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开展较早,探索出二维码系列地址标牌信息化管理经验。该市应急管理部门借助网格化社会治理优势,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网格化子系统,并在综治网格框架下,叠加设置“应急格”与“安监格”。其中,针对社会面监管设置了1780个应急管理网格,重点监管小型单位场所、小建筑及装修施工现场、地下管道管线、地下空间等;针对企业面监管设置了2.2万个安全生产监管网格,重点监管企业单位、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以及学校、医院、景区等。
“社会面监管主要通过全市1.4万名网格员的排查走访、普查登记、风险预估来完成,移动手机终端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已经借助它完成对40多万家单位的风险源普查辨识和建档认领工作,对风险源实行户籍化管理。”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冯甦说,该局去年初启用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涵盖了一屏揽全域的综合管理平台,风险防控网格化、预测预警智能化、应急预案数字化、指挥调度可视化、处置资源共享化、监管执法规范化、考核评估数据化、信息交互融合化等8个业务子系统,以及1个一站式智能化移动终端。
截至目前,南京市运用风险防控网格化、预警预测智能化等8个子系统,已经汇聚了20多家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区(街镇)、企业归集共享的近4.8亿条数据,构建了全市风险预警大数据库。
远程监测研判,应急执法长出“千里眼”
社会面和企业面风险防控数据的归集共享,为南京市安全监管智能化夯实了基础。
以重点危险源监测为例,该市2017年就在全省化工园区率先试点建设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预警系统,2019年接入应急管理部统建平台。该系统采集储罐温度、压力、液位、有毒有害等参数,目前接入传感器4264个,罐区、值班室等监控录像374路,形成74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风险画像”。
“我们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分类处置,根据危险源风险属性、监测数据的平均扰动率、重复报警次数、点位平均报警次数、平均消警时长、最大报警持续时间等指标确定并自动生成红橙黄蓝四色预警等级,分别对应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处四级调研员章宗彦介绍,按照专门处置规则,系统会根据风险预警等级差异化向企业和监管部门推送信息,对未及时处置红色和橙色预警的企业,由市区监管部门进行警示通报和现场执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初,一家企业因未经许可非法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且数量巨大,被处罚345万元。“这起案件是通过大数据排查出来的。”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副支队长袁杨彬说。在南京市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普查辨识建档工作中,执法人员注意到,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存在使用桶装危险化学品的痕迹,但南京市没有满足该类桶装危险化学品分装条件的场所,“根据这个我们判定,很有可能存在非法储存、分装的场所或单位”。
通过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轨迹等数据比对分析,执法人员很快锁定南京某制胶公司存在非法储存、分装的嫌疑。最终,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公安、交通部门联合执法,当场查获违法行为。涉事企业因无储存经营资质,被应急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28家上下游涉及非法储存经营的企业也被顺藤摸出,处罚总额达500余万元。
大数据赋予应急执法“千里眼”“顺风耳”,也推动执法监管更规范。据悉,南京市开发建成执法办案规范化系统,实现移动端现场执法检查、PC端执法办案一体化运转。“执法人员、安全专家一律使用移动端现场执法和检查,线上生成法律文书,现场“二维码”送达,信息同步推送PC端执法办案子系统。”冯甦说,系统运行以来,全市4500余起安全生产处罚案件实现执法检查、问题处置、隐患治理和案件办理的全流程线上流转。
安全信用评价,精准监管有了“智囊团”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在实践中因为监管任务分散,安全监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头、重复、低效现象。对此,去年6月,南京市依托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上线企业(小型场所)“安全信用脸谱”系统,帮助企业绘制安全生产情况“自画像”,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提升监管效能。
该系统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规模的企业以及各类小型场所,量身打造了个性化、自助式安全评价模板。比如,针对重点行业领域高危企业,将江苏省安委办明确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5个方面20项内容,细化成足额资金投入、全员岗位责任制、动态隐患排查等86个项目;针对小餐饮、小旅馆、小商超等社会面小型场所(单位),则根据场所(单位)的性质、特点和规模,分类设计了包括消防、燃气、用电安全在内的10项至20项自评检查内容。每一项检查都实行模板化,通过有效便捷的交互设计让企业人员容易上手。
“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风险,怎么管控,怎么应急?以前就想过,但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南京鼓楼区某菜馆负责人王义东对“安全信用脸谱”系统赞叹有加,查哪些、怎么查、不到位的情况怎么改,在系统中都有章可循。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处处长何广春介绍,企业自评、自检结果全部实时推送给网格员,方便网格员上门复核评分。自评自检和复核数据,都将汇集到“181”信息化平台数据池中,会同公安、工信等部门监管数据,以及社会监督、专业评价数据,通过数据建模、智能分析,量化安全评价得分,为每家企业刻画出红黄蓝绿四色“安全信用脸谱”。
“对安全等级最高的绿色脸谱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免除检查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安全等级最低的红色脸谱企业,定期推送给住建、生态环境、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在增加执法检查和随机抽查频次的同时,推动关停并转。”冯甦说,目前,该市已对化工、冶金等11个行业9306家企业进行脸谱等级刻画,开展市区联动、部门联合执法63次,检查企业208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