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中石化上海浦东石油分公司的行政主办周宇翔来到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在询问变更需求之后,使用智能服务系统直接生成了所需提交的申报材料,并通过辅助审批系统对材料进行预审,并反馈审核通过和需要补充的材料,原本需要反复多次到窗口办理的流程,只用了10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
“一网通办”智能大脑引擎提供政务服务新动能
今年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智能大脑辅助审批试点,通过AI信息识别、核心算法、知识图谱等技术搭建智能辅助系统支撑平台,搭建起了一个智能“审批大脑”。
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介绍,作为核心动力,智能大脑引擎通过“两个转变、一次提交”(即人工阅读材料变为AI阅读材料,人工判断变为AI判断,辅助审批结果一次提交),实现事项全覆盖,支撑各渠道服务能力。以周先生这样的内资公司办理变更经营范围业务为例,原来企业需自行填报3份材料共计51个要素,通过窗口智能服务,企业只需提供1个要素(变更后的经营范围),即可自动生成申报材料,实现企业“零材料填报”。
针对企业办事政策法规看不懂、材料准备耗时长、反复修正来回跑等痛点,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智能化服务升级。在窗口人员与服务对象第一次接触中,随着问答,就可以自动形成标准、完整、准确的申报材料,把原来的咨询、帮办、收件、受理、审查等多个环节高度集成为“一个窗口、一次服务”,企业办事真正实现“一网、一门、一次”。
目前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已100%覆盖涉企审批事项,并在智能预检(准确率提升至93%)、“窗口智能服务”(已覆盖内资企业登记25个事项)、企业专属网页(对浦东法人库28万家企业进行画像,生成16万个专属标签)等“一网通办”场景中大量应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浦东已经实现了企业登记内资企业变更“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执照有效期、法定代表人、股东/股权、注册资本、股东名称(姓名)”等复合情形的任意组合,可帮助企业自动生成各种变更所需的复杂材料。截至10月,共服务企业1299家,收件一次通过率超过93%。
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实现“千企千面、精准服务”
像周宇翔今天办理的业务企业可同步在企业专属网页移动端查看、下载所有申报材料,并根据预审情况进行材料的确认。浦东打造的首个集政策、办事为一体的复合型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依托人工智能分析、知识图谱建设、个性政策标签等技术手段,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政务服务,打通线上线下办事数据,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咨询办理。
目前已在上海市率先实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奖励申请》事项移动端办理,试运行第一个月,通过企业专属网页申报1753件,占总办件量的38.9%;通过电子签名,实现全程线上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人员背景审查登记。截至10月底,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实名注册用户16.4万人,企业总数11.4万家,页面访问量1053万。
“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高效办成一件事
为彻底解决“照后减证”和“准入不准营”问题,浦东在2019年7月推出“一业一证”改革,扫除企业跑动多趟、办理多证之忧,助力企业在短时间内“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以来,上海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综合服务部负责人孙琦和她的同事们通过“一业一证”共申办了13家便利店。她告诉记者,以前开便利店要填5大类9张申请表313个要素,现在减少为一张申请表98个要素,提交材料从53份减少到只需要10份。
市场主体从办多个证转变为办一个证申领所有许可,审批流程从过去的串联式“闯关拜访”到并联式“一次性办理”,办理时间从法定时限的95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压减率达到95%,实现了从“人工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截至今年10月,浦东“一业一证”共发出了158张证。
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标志的“放管服”改革,是近年来上海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建设的缩影。蒋红军表示,下一步,浦东将以智能服务新模式为突破口,推动制度引领性创新、流程革命性再造、服务迭代式提升,推进“一网通办”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