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实施重大机遇,以示范试点为引领,扩大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一、试点引领,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筑牢农业生产数字底座。加快推进“贵阳贵安乡村振兴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涉农数据资源,统一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建设贵阳贵安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库,构建贵阳贵安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构筑“稳粮”数字化屏障。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监测技术,对贵阳贵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农田粮食播种情况进行调查,摸清种植地块空间位置、范围、面积、现状等情况,强化粮食生产图斑化管理。推进“智慧农业”试点建设。以“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为抓手,建设“食用菌种植与互联网融合运营管理平台”“数字化肉鸡养殖云服务平台”等13个项目,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专项债券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大数据+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花溪区数字农业项目获得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基金股权投资1亿元。
二、夯实基础,探索农业发展网络化。推进监管重点应用。推广应用“一站式”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防控管家”,实现动物防疫人员、物资、疫苗、产地检疫协检或检疫申报等全产业链业务工作线上办理。提高动物防疫密度和免疫合格率10%以上,线上管理动物免疫信息服务达5000余万条次。强化质量安全追溯。将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已审核通过入驻平台的企业578家,巡查记录471次,巡查记录覆盖率65%。探索“大数据+金融服务”。试点推进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核心进行“活体抵押”的金融信贷服务模式,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对动产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银行提供产业大数据分析和全产业链风控管理,降低金融风险,化解传统抵押担保融资模式与农业主体产权结构的矛盾。截至目前,通过该模式银行累计放款3.3亿元,在线监管养殖企业140家,利用“活体抵押”贷款新增养牛21813头。探索“大数据+订单农业”。支持企业开发基于农业大数据的订单式农业平台“掌上自留地”,让市民以订单种植方式对接优质农业资源,为市民提供订单式种植、养殖服务,实现农业产销对接、农旅一体的发展新模式。目前已服务用户1.2万人,完成订单式农产品交易额300万元以上。
三、惠民利民,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化。优化土地承包服务。创新打造“互联网+智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网上采集数据、审批颁证、精准管理,简化确权、登记、颁证程序,优化农户服务体验。已完成息烽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登记颁证46656本,颁证率达92%以上。盘活乡村资源资产。搭建农村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交易”模式,推动乡村资源资产入市,以数字赋能激活农村资源资产要素的量化、交易和金融属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已完成农村产权交易454宗,交易金额达4389.51万元。方便人才服务管理。在“贵阳贵安乡村振兴创新服务平台”中建设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模块,实现人才线上认定、补贴线上申领、培训线上举办、就业线上追踪等功能。计划年底前完成1.2万人才新认定与5万余存量人才信息导入工作,打造“一家一人一档”。
四、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智治。推进开阳县试点运用“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强化数字赋能,建立“1+2+1+N”(一个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产权两个系统,一个黔农e村微信小程序,在乡村经济、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N个专项应用)数字乡村建设体系。促进宅基地盘活。按照农户建房申请“一次都不跑”的原则,建设“宅快”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化平台。农户只需拿出手机点击便民服务小程序,便可轻松在“网上”和“掌上”完成农房建设申报及审批。同时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搬”到平台上,规范流转交易程序,促进盘活利用。完善厕所监管。建设“筑厕”厕所革命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前、建设中、建成后实行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以公厕管护为切入点,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在线受理机制,引导农村居民通过线上参与人居环境网络监督。目前全市5.31万户户厕数据、499户公厕数据已纳入系统监管,获全国政协调研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