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在江西省宜春市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左一)在为市民办理业务。宜春市将“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营造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环境。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成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得益于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国家优惠政策扶持,区内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目前驻区企业共有295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广西、广东两地税务部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驻区企业服务需求分析、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和企业经营发展情况跟踪分析,算好总分账,算清明细账,算细发展账,为驻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税收指引,齐心协力推动驻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持续向好向优发展。
“广西、广东税务部门联合建立税收征管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征管信息,执行统一规范的税收政策,为我们提供有效实用的涉税指导和贴心服务,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广东长实电缆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先生说。
近年来,广西梧州市和广东肇庆市两地税务部门靠前谋划、协同发力、同向同行为进驻试验区的企业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税收服务举措,先后联合开展“便民春风进新区”“实用税法送粤桂”“两广税务人携手进粤桂访需问计”等主题活动,深入试验区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为驻区民企送政策送服务送关怀,倾听企业心声谏言,帮助解决生产经营及涉税难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立以来,广西梧州市税务部门专门选派业务骨干力量到试验区挂职,对内提供涉税风险防控分析;对外为地方招商引资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涉税业务办理宣传辅导,为试验区民营企业发展唱响“税务声音”、提供“税务智慧”。
“我们选择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办企业,不仅是因为试验区地理位置,更多是考虑到试验区的服务与发展前景。”广西梧州碧清源纳米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玉兰说。
今年10月份,广西梧州碧清源纳米膜技术有限公司有一个涉及金额1500多万元的项目马上要进入款项结算阶段,但由于该公司原有增值税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为十万元版,急需将最高开票限额调整为百万元版。梧州市万秀区税务局得知情况后,立即选派税务干部了解该企业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压缩增值税最高开票限额审批时间,使广西梧州碧清源纳米膜技术有限公司正常开具发票,回笼1500多万元项目资金。
经过4年大胆试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已经从最初的“设计图”到现在的“试验田”,打造了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产业集群引得民营企业纷至沓来。(记者 童政 周骁骏)
广州白云区: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
“现在方便多了,只需要提交规定的材料,几天就可以办好。”在白云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广东久亮股份有限公司李飞鸿告诉记者,这些手续以前要跑四五个部门,耗时一个月。
“至2019年底,白云区内政务服务事项实际办理时限总体压缩至法定办理时限的二分之一以内。”广州市白云区政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姚瑶介绍。近日,广州市白云区印发《“不跑少跑,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方案》,推动全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目前,白云区正积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简易事项“自助办”,加强智慧政务自助终端平台建设与运营。
白云区政务管理办公室副调研员朱金华告诉记者,通过主动牵头相关审批职能部门,开展涉及企业开办业务的证照联办工作,梳理各行业企业开办所需要的多个证照,并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勘验、多图联审、并联审批等,全区实现了“跑一个部门、交一套材料、填一个表单”即可完成企业投资开办这“一件事情”,大大促进了企业开办便利化。
为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白云区出台了《网上办事项目录》《全流程网办(零跑动)事项目录》等,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便捷化,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
按照“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和目标,白云区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事项做起,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群众、企业办事“不跑少跑,一次办好”。(记者 张建军)
安徽铜陵:“互联网+”一窗便民利企
从“首问办结制”到“一窗受理 一网通办 一次办结”,铜陵市委、市政府在行政效率提升、政务服务优化上先人一步,用深化改革的成果为企业松绑,让城市迸发新活力。
今年以来,铜陵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加大审批政务服务“一窗”改革,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使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全面提速提效,驶入了加速推广应用的快车道。99.9%的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率先打通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一窗改革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高频事项,将市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划分为商事登记(市场准入)、不动产交易登记、多规合一(建设项目)服务、社保办事四个场景式主题大厅,形成分类一窗受理。
作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铜陵市加快“一张网”建设并推进广泛应用,先后完成了政务服务微门户、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平台、政务服务业务办理平台、物流配套管理平台、政民互动平台、电子证照平台、“六个统一”平台等功能模块建设。完成全部市直单位、5个县区本级节点、42个乡镇(直管社区)、457个行政村(社区)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工作,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的网络体系,并向上与省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政府服务网五级覆盖。(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方文婷)
珠海金湾区:基于数据补短板增效益
珠海金湾有条智能制造大街,改造利用原来的旧厂房,吸引了很多中小科技企业在此开花结果。这条智能制造大街正是金湾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湾区研究出台了一大批政务服务新举措,从上线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分析系统”,到实行“亩产效益”评价体系,为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今年3月份,金湾区上线营商环境分析系统,通过以大数据量化分析金湾营商环境,找差距,补短板,为建设高效政府、构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区域投资竞争力提供依据和支撑。
金湾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陈远晖表示,近几年金湾区积极推行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简化流程,办事的环节少了,成本低了,效率高了,直接反映到营商环境分析系统的指数得分就比较高。
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赵伟媛表示,金湾区做到了“基于数据补短板”,充分依托系统采集的数据,线上查找指标短板与差距,线下带着问题走访责任单位,并督促整改提升。
除了“基于大数据的营商环境量化评价”之外,金湾区今年还推出了“基于企业亩产效益的差异化资源配置”。金湾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杨全说:“我们希望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使单位面积内产出更多经济效益。”
经过多方调研,金湾区整合了国土、税务、供电等部门数据,融合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指标,在广东省率先构建起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按照该体系,金湾区将评测区内1000多家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确认为A、B、C、D四级,并向社会公布相应企业名单。金湾将根据评价结果,把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资源配套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同时,金湾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不仅推动存量工业企业发展,还将吸引大批新企业到金湾投资。“这对于金湾实体经济完善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杨全介绍说。
(原标题: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