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率先以科技创新破题“大城市病” 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区
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深圳市罗湖区也正在以改革和创新的基因,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发展,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区,破题日益突出的“大城市病”。
罗湖大梧桐新兴带产业带覆盖整个罗湖北部片区,建成区1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
位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核心引领区的红岗国际创新广场目前正在建设当中,规划研究面积68.9万平方米,近期建设用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国际国内领先的新兴产业基地、智慧园区。
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人们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城市病”。如何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近日,深圳市委出台相关《决定》中提出,以新技术应用助力破解“大城市病”,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科技创新与城市和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精神,深圳市罗湖区正在以改革和创新的基因,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发展,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区,破题日益突出的“大城市病”。
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关乎居民切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今在罗湖,围绕着城区发展需要和民众需求,科技创新与城市和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政府、公安、医疗、教育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越来越多,在关键业务环节开展了大量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和业务创新。
全市首推智慧停车引导 拟研发管控系统解决早晚高峰拥堵
驱车到繁华商业中心购物聚餐,周边是否好停车往往是市民会提前考虑的。在罗湖区,手机打开百度、高德等常用地图,屏幕上除了出现前往目的地的路线,还显示了目的地停车场信息,包括停车位数量和空车位数量。
这极大地缓解了市民驱车最后一公里的停车难题。导航系统上显示的这一行小字,有助实现辖区停车精准导航,这得益于罗湖在全市率先推出的智慧停车引导系统。目前该系统日均使用次数为50万人次,实时汇聚罗湖区620个停车场, 92467个停车位的空车位动态数据,之所以能在罗湖率先实现,这得益于政府打通各停车场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数据互通渠道。该系统也开创了政府与知名互联网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合作的先河。
这正是政府利用大数据手段缓解“大城市病”的经典案例。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规划先天不足留下了微循环不畅、商业旺地和老旧住宅区停车难等后遗症。相关部门通过购买服务和战略协议得到的相关互联网公司数据及路边宜停车数据。停车场立杆企业的传感设备自动感应车位数量,并且上传到系统,自动更新。这些数据收集后经过多元校核后得以运用,最终给市民提供了切实便利。
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只是罗湖智慧交通建设拼图里的模块之一。而不久的未来,在罗湖智慧交通应用场景会更加广泛,例如医院附近路段的人行道红绿灯将能“人脸识别”,在老人或残疾人士过街时,过街绿灯会人性化延长等待,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根据《罗湖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区”建设三年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罗湖拟开发智慧交通管控系统针对解决早晚高峰拥堵问题。《方案》中指出将“高峰期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智能研判主、次方向的交通特征。实现主方向的‘绿波通行’、次方向的感应放行;平峰期采用感应控制策略,智能检验车流特征和过街人流趋势,均衡放行人流、车流,充分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罗湖还将采取一片一策的方式治理交通堵点乱点。罗湖城市更新项目较多,针对罗湖住宅集中区施工车辆违章的行为,罗湖将规划建设5套“移动式声呐电子警察”系统,利用声呐阵列检测的声源定位和视频检测技术,抓拍违法鸣笛车辆,构建安全的片区道路环境。
而更远的设想是,罗湖将打造人工智能领先的智慧交通体系,例如依托智慧杆,布局车路通信基础设施,打造自动驾驶开放试验区,吸引车联网创新企业落地。
医疗改革助力智慧医疗 将首推“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
罗湖正将加大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建设,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人民群众分享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区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作为深圳历史最悠久的老区,罗湖也更早地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人们对优质服务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市民在看病就医体验上的舒适度及便捷度?在智慧医疗的探索上,目前由5家区属医院、23家院办院管社康及一家研究院等整合成立的罗湖医院集团实现了集团内医疗机构之间数据和系统的互联互通。“罗湖模式”创造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独特经验,入选国家医改典型,并向全国推广。
而借助健康罗湖APP的智慧门诊、慢病管理、签约与转诊管理等功能,罗湖医院集团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健康咨询与指导服务。目前健康罗湖APP的注册用户已有51万,活跃用户达8万,利用平台登记数据,整合了居民15年的诊疗记录。通过合理用药信息化的管理新模式,医院集团实现了药品调剂的网上审方、智能核对、自动发药及闭环药物干预管理等,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安全、高效、快捷、全面、优质的可移动式健康医疗服务。
罗湖拟于今年年底率先推出 “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具体是指,患者在预约就诊挂号时,由银行评估后给予一定信用额度作为担保,患者就医过程中,不用支付费用,待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一次性进行结算。
目前在各大医院并不鲜见的现象是,每层楼的收费窗口往往是排长龙,如果需要做多个检查则需多次排队缴费,在这种模式下排长龙的现象将会消失。
这种“一站式”结算的支付方式,大大简化了就诊流程减少了排队次数,节省了诊疗时间,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能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实现“一站式”结算的背后需要跨部门数据的融合及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家庭医生提供社区的精细化健康服务。 目前罗湖组建了316个家庭医生团队,累计签约61万人(占辖区常住人口60.76%),建设家庭病床3798张。“如果通过银行的平台认证,家庭医生就可以直接提供看病甚至寄药等医疗服务。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有助于打通医疗消费环节,便于社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及健康服务。” 罗湖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局局长乐知表示。
根据《方案》,罗湖在智慧医疗方面,还将深耕本辖区的医疗数据,使能智慧医疗;这包括在智慧AI诊断方面,基于医疗影响库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慢性疾病的预测和提前治疗;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对老年人、青少年、孕妇等特区群体体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趋势,提醒线下干预。
数字政府引领智慧城市发展 打破信息孤岛促民生服务便利化
“智慧城区”的实现与“数字政府”密不可分。“数字政府”建设的成熟,为“智慧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年初罗湖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罗湖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局。作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管理机构,罗湖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局将全面强化智慧化、智能化在城区管理治理中的应用,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老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取在全市率先建成“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是怎样的关系?在罗湖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局局长乐知看来,数字政府是政府信息化的延伸,而数字政府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的智慧应用相结合,就是打造智慧城市。乐知认为,大城市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管理滞后而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通过智慧城市的方式去解决。
“在罗湖数字政府的应用相对来说已经非常成熟。”乐知表示,“罗湖将以数字政府为基础,用新技术引领智慧城市全面发展。” 经过近几年集约化建设,对罗湖区139家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来说,名为“罗湖区数字政府一级平台”(以下简称一级平台)办公系统的上线使用,让简单高效、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办公方式成为新的工作体验。
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办件突破342万件。通过这个数字政府一级平台,全区办文、办会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行政开支减少,同时也避免了以前多系统带来的信息不通畅、沟通成本高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级平台承载、支撑、管理和融合了区内所有应用平台,以前文件都是纸质,给领导签批。而今在手机端或电脑端办理,提高了政府效率,也节约了行政开支。” 罗湖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局智慧城区负责人韩韬介绍。
罗湖十分注重突出智慧应用和信息惠民。目前罗湖实现了政务运转“在线化”。罗湖建成了自主、安全、可控的移动办公APP应用和政务办公企业微信号,无论领导和干部身在国内或国外,开会或出差,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办公。
而信息孤岛也正在打破,新的数字大陆正在明晰拓展。基于整合的系统资源,形成各类业务数据,包括文件数据、信访事件数据、人才数据、人员信息数据、企业数据、部门业务数据、视频资源数据等集中存储和管理,实现了区级政务数据资源强制共享,达到数据统一管理与服务的目标。
以可实时观看城市动态的视频监控资源为例。各类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建设有8000多个,全面服务于辖区公安、城管、街道、交通、三防、应急指挥等28个部门,实现了视频监控高密度覆盖,以及国内多部门共享视频监控资源。结合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更好的诠释出“天地一张网”,不仅开创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先河,更为平安城市建设提供了保障。
“各部门因职能不同对视频的使用权限不同。部分视频还与业务系统打通,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韩韬介绍,例如三防部门可查看实时路况、积水及树木倒伏情况,而城管部门的值班人员可根据视频所获取的信息派发任务。
信息孤岛的打破还有助于民生服务的便利化。目前在罗湖各类信息惠民服务全面开花,解决了政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罗湖区电子政务网连续多年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获得全国第一名。
创新式顶层设计 统一提供AI能力是关键
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上,罗湖未来三年将如何布局?乐知介绍,罗湖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上注重顶层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据融合应用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以服务民生、促进城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贡献罗湖智慧,破题解决城市病。
根据《方案》,罗湖区将稳步推进“一大脑”,“双中心”、“三朵云”、“1+4大数据平台”,“N个示范应用”的建设,计划在全市率先建成“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区整体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罗湖计划到2020年,争取在“基础设施、数据驱动、公共服务、政府运行、城区治理、智慧应用”六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意味着罗湖在城区治理能力上注重如“绣花”一般“一针一针铺于毫发”,这也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更加持续和充实。
如何理解“一大脑”,“双中心”、“三朵云”、“1+4大数据平台”,“N个示范应用”?据介绍,构建“城区大脑”,是为了实现罗湖全区运行状态全面感知,应急指挥一体联动,事件处置高效有序,决策分析覆盖全局。而建设“区级运行管理中心”和“区公安新一代指挥中心”,汇聚各类数据应用,将为构建罗湖城区大脑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市大脑强调的以需求、决策为导向,提供即时、全量、全域的可视化服务。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化,也是大数据的融合创新。”乐知解释说。
“三朵云”将采用“1+2”模式建设区云数据中心和公安、医疗两个云数据副中心,有助于政务服务、政企服务、教育、医疗、交通方面的公共服务更优质便捷。以智慧教育为例,将建起教育统一云平台,打造智慧校园、智慧教学和无卡校园,建立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AI自动阅卷、试卷智能分析,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建议;还将推行基于人脸识别的无感考勤和点名系统,推行刷脸图书馆借阅、刷脸校车搭乘、刷脸食堂就餐等无卡化、无证化改造。
在数据资源融合创新方面,罗湖将采用“1+4”模式建设区级大数据中心和4个行业数据平台。其中区级大数据中心将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据应用服务,为各部门提供精准、高质的数据服务,有效支撑各部门业务。而建设的公安、教育、医疗、交通4个行业数据平台对区大数据中心形成数据支撑,为其提供丰富的行业业务数据,实现数据可视化。
相较于罗湖数字政府建设来说,智慧应用在罗湖目前是试点的项目方式来进行。罗湖将基于政务、公安、医疗、教育和交通等重点领域、在关键业务环节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和业务创新,以点带面牵引城区全面智慧发展。罗湖将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引入行业力量。乐知表示,固有的城市病需要有新的技术、应用及模式才能带来新的变革。
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建设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应该统一提供AI能力,这包括人脸识别、语义分析、智能机器人知识图谱、图像识别等多种能力均要在更高层面统筹。”乐知说“如果多头建设,又容易形成新的孤岛。以人脸识别算法为例需要统一的接口和统一的规范。”
“通过统一提供的能力,有助于打通业务系统深逻辑,可以获取各业务系统的核心数据,沉淀核心数据,反过来可以整合智慧应用的整体服务能力。”乐知表示。
打造人工智能特区促城区智慧 引产业以城市治理需求为导向
罗湖提出未来三年要推动智慧城区应用的日益丰富,建设人工智能特区,激发产业,将以城区为试验田,创新应用。而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重要支撑。近年来,罗湖依托强区放权、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将整个北部地区规划成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产业带覆盖整个罗湖北部地区,建成区1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形成南金融商贸、北科技创新的全新产业格局,取得了良好成效。
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李娟介绍,在人工智能领域,罗湖已将产业带产业用地最为密集的区域——清水河片区规划布局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并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统一布局。产业基地地处银湖山脚下,是罗湖城区的一部分,拥有连片可建设用地3平方公里,将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重点围绕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智能算法与芯片、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AI+,布局产业空间、创新载体、企业集群,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目前产业基地已建成了深圳第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园,现已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30多家,引进了软通动力、瀚海基因、中欧金融研究院、旷视科技等一批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初步形成集聚氛围。”李娟表示。
而智能感知是人工智能产业园布局的重点领域。罗湖科技创新局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曹康辉介绍,目前越来越多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智能领域的新技术涌现,智能感知对于整个人工智能产业来说至关重要,掌握了这些技术就相当于是掌握了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窗口。
技术的引入要以需求为导向。“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他举例说“例如119消防车在接警后从出车点到着火点的路线,在形成后通知交管局,预计消防车到达时间,实现全部绿灯,形成绿波带,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如果能精准实现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算法及控制。”
促进企业技术产品在城市治理各领域的场景应用,这有助于吸引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入驻罗湖。“有些应用场景是企业的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想不出来的,必须与城市管理的应用需求结合起来。”曹康辉介绍,例如国内人脸识别相关技术领先的旷视科技今年在罗湖正在进行一些城市管理的的探索性项目。
罗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布局并非只是盯着大型企业,而是希望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是引进高端项目及总部项目的有利条件。而罗湖产城融合、城区配套在全市来说也是很有优势的。”曹康辉表示。
而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罗湖医院集团的医改举措为企业近距离接触临床资源提供了更多机会,这对从事生物医疗技术研发的企业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近日,瀚海基因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生产线建设完毕并投入试产。该公司创始人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其带领创始团队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打破了基因测试市场的国外技术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有助于降低测序成本及所需测序时间。而罗湖将启动的全国首个全民基因组测序项目,正是依托于瀚海基因的三代测序平台开展。
“预计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对罗湖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精细治理和民生精准服务起到显著的引领带动作用,成为罗湖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李娟表示,预计到2020年罗湖将基本建成深圳市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在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人才汇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