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建设不单是现实政府的一个镜像,也不只是政府提高权力运行效率的工具,更能理顺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社会“自治之手”之间的关系,形成公共治理的合力,撬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圳又上《新闻联播》了!9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深圳运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方面的新探索。报道指出,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圳的政务创新也渐入佳境。
“数字政府”是公共治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催生的热点问题。有学者提出,“数字政府”不是传统政府的技术化加成,而是全方位变革,即“治理理念创新+数字技术创新+政务流程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性、协同式变革。简单地说,“数字政府”就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政府形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数字中国”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也被明确强调。“数字政府”因其理念设定与技术属性,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标配”,也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关键支撑。
“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质,是为治理现代化赋能。政府是“数据海洋上的巨轮”,掌握着极其庞大的数据渠道和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能有效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也就是说,“数字政府”建设不单是现实政府的一个镜像,也不只是政府提高权力运行效率的工具,更能理顺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社会“自治之手”之间的关系,形成公共治理的合力,撬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对“数字政府”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当前,深圳已进入城市经营、治理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治理能力与超大型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把建设“数字政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改革任务来抓,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来抓,有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尤为必要。
事实上,作为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在“数字政府”建设上下足了功夫。2012年开始实施“织网工程”,2013年成为全国首个“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市”;2017年信息社会指数超过0.8,蝉联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深圳电子政务资源中心汇聚了153亿多条数据,形成了约1800万人口、232万法人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以往的丰厚积累,为深圳“数字政府”建设赢得了先发优势。
编制“数字政府”专项规划,探索建立“数字政府”创新中心,筹建全市大数据湖,实现政务信息资源100%接入、100%共享……以大数据驱动政务创新,让深圳离“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的发展愿景越来越近。
深圳“数字政府”建设获得央媒点赞,离不开企业和群众的口碑。建设“数字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把改革突破点推向离企业和群众最近的地方,实现公共治理价值的最大化。
从“三十证合一”到“不见面审批”,从“深圳90”到“全城通办”,“企业办事不出区、个人办事不出街”正在成为现实,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数字政府”的含金量越来越足,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多,深圳值得一赞,也更应再接再厉,做得更好、做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