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固基础、通数据、促服务”,运用数据助力,“一张网”“民呼我应”试点改革工作,全区政务数据资源“聚通用”水平再上新台阶。
1、硬件平台上线 统筹节约资源成效显著
日前,武昌区大数据中心结合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运用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局、区统计局、武昌公安分局5家部门的211项业务数据,采取动态统计图形式对全区经济、房产、教育、人口等9大专题领域进行分析监测,为各级领导决策经济运行、产业分析、企业扶持等工作提供了辅助参考。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了区级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工作,各相关部门便可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使用。
今年初,武昌区区级大数据中心机房在荆南街办公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机房可为全区各单位提供免费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以及云计算、云服务等综合性政务服务。目前已有23个单位的51个业务应用系统部署进机房并安全稳定运行。
早在2018年底,武昌区政务网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入室”,在全市率先实现省、市、区、街道、社区的政务外网、政务专网“双网五级联通”。该负责人介绍,“加强对现有信息平台的全面清理、改造和整合,将各部门现有的异构数据进行封装,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联通数字鸿沟、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部门综合数据的互联互通”,其终极目标就是以“大数据”提升“大服务”。
2、稳定推进数据归集 “互联网+政务服务”步入快车道
当前,“民呼我应”试点改革在武昌全面铺开,“互联网+政务服务”时代,数据支撑必不可少。武昌区大数据中心以市区两级归集数据为依据,建设网格员主动服务平台、办事信息核验比对平台,通过数据比对主动提醒网格员为群众代办证件、送证上门,变等群众来办事为“主动帮你办”,引不少居民点赞。
不仅如此,该中心还建设办事服务运行监测门户,接入市、区、街三级企业群众办事数据,分地域、分类别、分时期对责任单位推进主动服务情况进行监测考评,保证一呼百应。
在武昌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已经步入“快车道”。去年底,在全国年度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武昌区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区县级网站第三。该区已经实现全区在统一办公平台上办文、办会、办事;全区60个部门微信号、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得以建设整合,群众企业办事不再“关注多个微信号、找不准入口”……
武昌区分步实施、分层推进,加大应用创新力度,加深数据安全防护,加快挖掘数据价值。自2018年底至今年上半年,该区大数据中心组织技术团队到46家政府部门上门采集编制数据目录,并结合“民呼我应”试点改革,采集编制了14家市级部门数据目录,46家区级部门数据目录。目前共归集数据目录206个、真实数据1270万条,覆盖户籍人口、婚姻生育、企业法人、经济统计等重点领域。
3、整体谋划,主动作为 始终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不松懈
武昌区大数据中心机房。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巡检机房、查看监控、调试设备、扫描漏洞……今年以来,这种常态化检查从未间断,“仅今年上半年,我们拦截了针对政务网站群的Web漏洞攻击、SQL注入、网站扫描等各类攻击10余万次”。区大数据中心宋俊杰介绍。截至目前,全区政务网络整体安全态势良好,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据悉,武昌区目前已建成全区统一的政务网,外连市政务网平台,内连全区所有部门、街道和社区。军运会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来临之际,全面推行网络安全整体运维,有效保障全区政务网络安全举足轻重。
“今年以来,武昌以区级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实施网络改造,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基础”。宋俊杰介绍,武昌区互联网出口由原来的1G提升至6G,同时对部门自建互联网出口进行了清理,实现了宽带提速。与此同时,全区统一接入标准、统一费用支出、统一管理维护,部门接入政务网速率提升至千兆,政务外网和专网接入社区,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联通”,线路改造基本完成。而在网络改造中,调整网络结构,主干网络升级至万兆,最大限度降低环路等网络风险。
除了抓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武昌区同时抓牢网络安全管理方式优化,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据介绍,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网络安全整体运维,武昌区将中心机房、政务网线路、政府门户网站及重要业务系统驻场运维人员进行整合,组建网络安全整体运维服务团队,形成分级负责、统一调度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维护“全覆盖”。敏感信息监测系统,重点监控区级协同办公系统,严防涉密及敏感文件信息上网传输。部署终端准入系统,推行网络实名制,全面禁止私接无线路由器、混接政务网等行为,实现“入网必合规、违规必断网”。
4、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面应用 政务网视频共享平台汇聚上万路监控点
目前,辖区已接入的监控探头点位共679个,商场、学校、医院、车站、主次干道等均已纳入监控范围。“下一步街道将在城市管理问题突出的集贸市场、违章占道频发路段和治安问题突出的社区增加视频探头,并协调接入学校、医院、网吧、湖泊等未接入的视频信号,在街道网格指挥调度中心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掌握辖区的城市管理、治安消防、政务服务等状况。”
在武昌,很多街道借助这样的民呼我应指挥调度平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问题。“全覆盖,无死角”,这得益于全区“雪亮工程”建设中“武昌区政务网视频共享平台”的广泛应用。
成果
自去年起,武昌区按照《武汉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建设规范》要求,确定了全区“雪亮工程”的“1+2+N”视频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思路,即以“武昌区政务网视频共享平台”(1总)为视频资源汇聚中心,对接“武昌区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和“武昌区综治中心视频共享(网格化)平台”(2分),整合区各委办局、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投资建设的视频资源(N)。
目前,“武昌区政务网视频共享平台”横向对接了“公安机关视频共享平台”,整合了“农贸市场”“平安校园”“养老机构”等视频监控资源,以及各部门、街道视频监控系统,汇聚了视频监控点11431路,纵向向市综治办推送了735路视频,为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分配了用户,并与“民呼我应指挥调度平台”“武昌微邻里”“武昌区旅游综合管理平台”等进行了对接。
Q:如此一来,如何保障资源使用的安全?
武昌区制定了《武昌区政务网视频共享平台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共享、运维、应用、分发、安全使用的工作机制和技术规范。与此同时,区大数据中心严把技术关,在日常项目技术方案评审中,对各单位上报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严格审核,确保点位互补、网络互联、平台互通,达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面应用”。
5、加强数据统筹 实现平台整合 助推“民呼我应”信息化建设进入加速期
五大信息化平台 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武昌区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区级协同办公系统,围绕32项‘免申不用办’事项,建设了办事信息核验比对平台,对接区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比对。目前,已实现7项办证高频事项的数据核验功能。我们把这称之为办事信息核验比对平台”。
该负责人称,武昌建设区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接入市级12个部门42项700余万条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的网格员基础信息采集标准化数据库,实现人口生育、死亡、残疾、低保、补贴、补助等高频核验事项一键查证,为主动精准推送各类政务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区委“民呼我应”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区大数据中心、区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中心目前已打造完成5个信息化平台,即“民呼我应”系统平台,办事服务运行监测门户,办事信息核验比对平台,移动端“民呼我应”平台,武昌微邻里“我要办事”栏目等。
一个系统 构建网上工作闭环
“民呼我应”系统平台畅通“武昌微邻里”自下而上的问题诉求反映渠道,建设一体化区、街、社区三级“民呼我应”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发现、处理、督办、反馈、评价”网上工作闭环。据介绍,该平台以社管网平台为基础,实现了四大功能:
诉求全搜集。通过社管网平台这个中枢实现了诉求渠道的有机整合,该平台建立了市、区、街、社区、网格五级联动体系,贯通案件受理全通道。截至目前,归集处置各渠道问题诉求29000余件。
力量全进入。根据各层级解决问题诉求的资源需求,全面梳理整合行政服务、行政执法、党群等力量。该系统建设了力量全进入的录入功能,实现各种力量在“民呼我应”区街社区三级系统平台亮身份、亮服务,及时回应群众。目前已实际进入各级各类力量16246人次。
问题全解决。创新性建立三级呼应系统,呼叫过程全程留痕、结果多方评价,有效破解基层调度难的问题;针对重点难点案件建立督办机制,配套督办信息系统,做到事有专人办、案有专人督。目前已成功办理各级呼叫案件574件。
过程全评价。通过一案一回访、一办一评价、谁诉求谁评价的过程全评价机制,对每个案件进行三率评价。平台建设了IP电话系统,拨打有录音,强调了对办前沟通与办后回访这两个关键性流程的支撑与评价。通过评价杠杆,充分调动街道、部门办理案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