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犹如一张网底,为社区居民的常见病、慢性病“守门”。但疫情来势汹汹,倒逼社区网底赋能更多。日前发布的上海“公共卫生20条”进一步明晰,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强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在117家发热门诊“哨岗”的基础上,3月下旬起上海再度“出招”,增设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家门口的公共卫生“触角”持续延伸。
发热“哨点”有备则无患
圈定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后,社区“闻风而动”纷纷依据自身情况设计诊室方案。规范化标准出台后,诊室硬件将更趋于完善。
在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丽华告诉记者,中心一开始就选择“一步到位”,最终在靠近入口处的独立空间,实现“三通道”布局空间。在卫生监督部门的帮助下,哨点诊室不到两周就从图纸变成现实,诊室的隔断、布局、硬件规范等方面均有明确指导。
“对社区来说,建设发热哨点诊室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年以来我们有肠道门诊,但对发热病人的筛查一直未能单列。”王丽华说,“这恰好是个完好的契机。”尽管4月1日发热哨点诊室就启动了,至今尚未有发热病人问津,但隔三差五的发热哨点诊室人员培训、流程演练,着实锻炼了队伍能力。
“今后流感、肺部其他疾病等监测,我们都将借助哨点诊室积累经验。”在王丽华看来,趁着疫情建造起来的发热哨点诊室,未来多种传染病监测筛查过程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月1日正式启动发热哨点诊室。主任李强直言,“公共卫生20条”对所有社区医务工作者而言,都是一门普及公共卫生理念的“必修课”。
“社区网底功能增加了,这样的理念应该融入家庭医生教育中,一旦发现发热病人,进入相对独立的哨点诊室,一整套流程与普通病人都有所不同。”他表示,“只要常备这样的理念,以后季节交替等传染病高峰时间,社区网底就会有备无患。”
哨点核心价值在于预警
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重新修缮后,在入口处预留了约80平方米的空间。主任邹政介绍,中心在接到发热哨点诊室建设通知后,迅速对其进行了分区、通道设计。“原本打算用于肝病等传染病门诊,疫情一来就直接改建为发热哨点诊室了。”
“哨点的核心价值在于预警。”在他看来,在青年家庭医生培养及在职家庭医生年度考核、继续教育中,应进一步设置对公共卫生相关病种的筛查、识别课程,“家庭医生也应尽快学习,在防控新发疾病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番腾出500平方米用于建设发热哨点诊室,面积比许多发热门诊都大。主任郁建国说,哨点诊室是疾病筛查的“最前哨”,它比发热门诊更深入社区,也理应“更接地气”,把好这道关至关重要。目前,中心安排院内高年资副高全科医生坐镇“哨点”,确保不漏诊。这一哨点诊室在建设中,包括标识等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社区管控力度不可以降维,哨点诊室的存在和运行,时时提醒社区居民,疫情还未到大家可以放松警惕的程度。”
联防联控不漏健康死角
融入社区实现联防联控,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提及,发热哨点诊室要实现最佳效果,联动居村委会等必不可少。
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日着手“升级”发热哨点诊室,清晰地划分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和隔离区,未来将更好满足防控常态化需求。主任毕芳芳认为,“随着发热哨点诊室全面铺开,市民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知晓度、接受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公共卫生是全社会的事’这一点已成共识。这其中,许多人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毕芳芳说,这次疫情反映企事业单位、公司楼宇和居民区应在公卫体系中发挥自身作用,“例如,通过家庭医生签约这条纽带,功能社区服务、白领楼宇健康管理等,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更紧密关系,也让社区网底有机会输出专业技能知识。”她建议,公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联防联控的核心机构,未来可进一步打通健康库、实有人口库数据,在疫情期间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管控,共保一方平安、守护市民健康。
王丽华同样抱持这样的观点。在她看来,社区医务工作者承担流调、消毒隔离、每日测温等工作,虽没有援鄂医护如此辉煌的战绩,但细节点滴事务同样决定成败。居村委会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防联控,“手牵手”筑牢网底,化解了不必要的上级医院压力。纵向打通与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通道、转诊通道,横向牵手社区其他核心机构,真正把社区居民的健康管起来,实现不漏一个健康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