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上海以“一网统管”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目前,正加快城市神经元系统建设和传感器布设,城市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一座数字孪生城市已跃然眼前。
进贤路茂名南路口,早上6点近7点的时候,相关人员进行的快速的处置……
在黄浦区城运中心,受理监督科帅周杰在大屏上点开AI识别应用,当天清晨7点左右的一次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的处置情况信息就显示出来。这是该区城运中心正在试点的一项应用,通过高清视频探头,实现了自动识别、抓拍、推送、派单等功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快速处置。
我们通过高清视频的自动识别技术,将道路上的共享单车乱停放进行发现、自动派单处置,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这个区域(绿色框)是默认可停放区域,在这个框外,就是违规停放,它会进行警示,大屏这里会跳出提示消息,相关信息会通过政务微信,推送到处置部门快速处置。
目前,黄浦区城运中心围绕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运行四个板块,开发了近100个应用场景,接入了近40个部门的10亿条数据,其中3.6亿条是智能监测数据。通过数据重组、点位空间定位等,海量的静态数据被分析、提炼为可视化的空间趋势热力山峰图,风险警示会投射到综合网格单元,提示相关部门提前排查、消除隐患。
区城运中心主任倪莺说: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他们将辖区划分为33个综合网格,革命性再造管理流程机制,已完成3624人、7大类566种装备和物资分配入格,成为城市运行扁平化管理、实战处置的基础管理单元。
与此同时,刚成立一个月的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里,一张上海城市的“生命体征图”正在形成。每天,有3000多万条数据通过已有的510万个诸如公安、市政、交通等部门布设的物联感知设备汇集到这里完成共享和计算,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合作方、中电科软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波介绍,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再布设500多万个物联感知设备,特别要覆盖到社区。
真正做到神经元体系的全面铺设和全域感知。城市生命体征的态势的展示,正在做这个模型,算法,做一些预测,提前的预警,最后做智能的处置。大概在今年,城市生命体征就会做出来。
集政府和社会合力统筹全市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和智慧运维,物联数据与公共数据、社会数据正深度融合,丰富着上海城市运行管理的神经元体系,也支撑起全市城运体系的高效运行。目前,上海城运中心系统中,接入了48个部门的179个系统,产生了710个应用,大城小事实现了实时高效处置,一座数字孪生城市已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