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行业要闻

以思想破冰攻坚营商环境优化 武汉锚定标杆城市目标“钉钉子”

时间:2021-09-17 09:57:29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促进网
       日前,武汉正式在全市推开“一业一证”改革,市场主体不再需要“跑多门、找多头”,有一张证就可以开展经营。前期,这项改革已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启动试点。从试点到全市推开,核心驱动力是市场主体的实际感受。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今年以来,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武汉“比学赶超”最高标准和最先进经验,锚定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钉钉子”,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稳定预期、释放活力。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武汉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保持“问题意识”、推动思想破冰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
  ■ 从办事“找关系”到“讲法治”
  各环节的法治意识契约精神是关键
  “想一想,思想真正破冰没有?宗旨意识树牢没有?责任担当扛实没有?工作作风改进没有?”上周,省市接连召开营商环境推进会议,要求以刀刃向内、触及灵魂的决心,深刻反思制约营商环境的思想根源。
  在今年元旦后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思想认识要到位”“推进思想解放”也成为最首要的强调,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被一再提及。
  “营商环境中的‘硬环境’即政务环境的优化相对容易取得成绩,而‘软环境’——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则是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武汉大学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教授罗知分析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得出结论。她认为,从“熟人社会”“关系型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武汉要驶入营商环境改革的“深水区”,亟待破思想保守之冰、除发展观念之障。这其中,各个环节的法治意识、契约精神是一个关键。
  如何突破?武汉目前探索的路径是,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12项指标、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18项指标以及全市23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任务,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政府行为在法治轨道运行。
  就在本月,《武汉市政法机关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和保障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围绕行政执法、审慎行使司法权、创新法律供给等进行了全面部署,聚焦法治等关键领域靶向发力。
  上月,汉阳某建筑公司拿到武汉法院发出的首个《自动履行证明书》。根据今年汉阳区法院出台的新规,对于主动履行生效裁判义务的企业,法院提供履行证明书,解除了企业可能产生的信誉降级危机,其今后的银行贷款、上市计划都不会受此事影响。
  ■ 推进“官老爷”做派向“店小二”作风转变
  多想“怎么干”慎言“不能办”
  两个来自标杆城市的故事——
  “客户要用电,先接电,再改造网。”上海虹口区邮电二村内芬雅托育园周日申请用电增容,周二就全搞定,用电需求第一时间得到保障;
  在北京市西城区税务局,企业申请表有一张忘了盖公章,工作人员“破例”先办业务,让企业“应急”,后续再补齐。
  “春江水暖鸭先知”,服务高效不高效,市场感知、群众感受最重要。对标标杆城市,背后正是态度和思路的转变:从“政府端菜”转变为“百姓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变为“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多想“怎么干”、慎言“不能办”。
  当前,武汉正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高效化服务,坚决推进“官老爷”做派向“店小二”作风转变。
  政府服务好不好,企业说了算。今年,武汉制发《2021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和《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任务清单》,梳理办事企业群众高度关注的200项以上重点事项,系统重构、整体优化部门内部审批流程,推进形成并实施最优办理标准。
  德勤中国武汉办公室主管合伙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观察员范宏彬建议,武汉要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善于打破条条框框束缚、尤其是信息壁垒,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破解数据共享应用难题,实现主动“融”、马上“通”。
  标杆城市也有类似做法值得借鉴。北京通过搭建完善“目录区块链”系统,可以10分钟内实现共享;深圳推出申报端“秒报”服务,强化电子证照和电子材料共享复用,为营商环境改革4.0提供基础。
  ■ “办成一件事”更要“办好一件事”
  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打好攻坚战
  一条为企业畅通的路,就是营商环境。每个人,都是营商环境参与者。
  广州黄埔区九佛街道没有招商引资硬性指标,但一个街道干部就与6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点对点联络,倾心做好服务。为解决当地某药企创新园员工步行20分钟出行的问题,街道对接公交公司,开通接驳巴士。
  “小服务”开到了企业心里,解决了大问题。如何从办成一件事,到办好一件事?干部担当是关键。
  今年以来,武汉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求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就是要压实责任,一级一级抓落实;更要形成合力,互相补位,宁愿向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要退后一步留下空当。
  但当前必须正视,实现“比肩国际、全国最优”,武汉仍有差距、短板。一个值得反思的案例是,此前,湖北某物流公司反映,企业符合《武汉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奖励规定,但申请奖励未获批准。原来,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有调整,但这一情况没有完整公示,使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误解。
  今年以来,聚焦放管服改革、项目落地、惠企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集中治理庸懒散慢乱浮现象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剑指“庸懒散慢乱浮”作风顽疾。市直各部门相继走进企业,召开各种形式的调研座谈,跟进解决惠企政策落实。
  而在已开启营商环境4.0升级版的上海,有的区所有职能部门、功能区、街镇都是企业专属的“金牌店小二”;有的区设立的服务工作站成为驻扎在园区、楼宇内的“居委会”,“人靠谱、办事妥”。
  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城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惟有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才能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