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行业要闻

南昌出台惠企“十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时间:2023-05-17 11:28:19  来源:央广网  作者:促进网
       从5月16日召开的南昌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助力南昌营商环境的优化,南昌市应急管理局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着力点,出台持续优化涉企审批服务、推进监管执法精准规范化等10项惠企措施。
  “‘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工作主线,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扎实推动‘强省会’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实施惠企措施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以高质量的应急管理服务,助力南昌营商环境的优化。”南昌市应急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吴堃告诉记者。
  流程手续做“减法”
  “围绕‘便民’二字做好‘服务’文章。”吴堃介绍,南昌市应急管理局主动靠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做好“容缺审批+承诺制”、特种作业考试“一日结”、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运用监测系统实施线上巡查等“减法”文章。
  实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建设单位申办“三同时”审批事项时,若缺少部分附审材料,比如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和规划相关文件,经项目单位自愿申请和书面承诺在正式发证前补齐,可先行容缺受理,将原本法定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压缩为10个工作日。
  南昌市应急管理局审批服务科科长姜昕锐说:“该措施改变了过去‘材料不齐不能办’的审批模式,将以往‘过完一关再过下一关’的串联式审批模式转变为‘同时过关’的并联式审批模式,将大大节约企业开业时间。”
  为最大限度地节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时间成本,南昌市推出特种作业操作证理论、实操考试考核“一日结”服务。从原来群众跑两趟,变为跑一趟。
  “改善参加考试的体验,避免不必要的来回折返,最大限度利用好时间,是广大考生的愿望,也是我市应急管理部门推出‘考试一日结’的目的所在。”南昌市应急管理局事务中心主任金雯婷介绍,安全生产“考试一日结”的核心内容是考生在一日内完成取证涉及的理论和实操考试。
  通过科学合理编排考试计划、增加考试服务场次、优化考场空间布局、配足考试设备设施、提升考务人员素质、优化考试流程环节,提升适应实施“考试一日结”将面对的考试新需求。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我们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对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行业领域归属、经济属性、隶属关系、经济规模等特性进行分类,根据安全风险程度进行分级,科学制定安全生产执法计划,根据分级分类情况明确监督检查对象,杜绝市县多头多层重复检查,实现一个企业面对一个执法主体。”南昌市应急管理局政法科科长张文涛告诉记者。
  同时,南昌市探索对重点企业实施线上巡查检查和安全风险提示,不断拓展非现场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手段,减轻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贴心服务做“加法”
  针对企业、群众工作时间无法抽身办理业务,南昌市应急管理部门不仅在节假日提供预约办证服务,还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
  “星期一至星期五9:00-17:00期间拨打政务服务电话,可以预约双休日、节假日办证服务。哪天有空就哪天来办,什么时间有空什么时间来办。”姜昕锐说,通过休假日办证服务不打烊举措,解决企业“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困扰。
  为优化营商环境,变“坐等管理”为“主动服务”,南昌市应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长杨鹏介绍,“我们还推出了许可证临期提醒告知、为高危企业提供专家指导、对重点项目‘一对一’安全帮扶、指导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等新举措。”
  在企业危险化学品等经营许可证到期前三个月,提醒经营企业及时办理延期换证。定期组织专家,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安全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安全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对重点项目“一对一”安全帮扶。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建立项目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实施“一加一对一”帮扶,即一名应急部门人员加一名安全专家,对应一个重点产业项目。从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设施设计、试生产到验收投产全过程,提供安全咨询服务,帮助项目安全高效完成建设与投产。
  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创建,派出专家免费对企业标准化运行和自评情况进行现场评审,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宣传教育做“乘法”
  “为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制定出台《南昌市安全生产首违及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推行和创新包容审慎监管。”张文涛告诉记者,出台首违不罚清单,为南昌市合法的生产经营单位首次发生情节轻微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建立了容错机制,给予当事人改正的机会。
  南昌市应急管理系统在执法中对适用首违不罚的,由执法人员向当事人指出违法行为,宣教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整改要求,依法下达相应现场检查记录、现场处理措施决定、责令限期整改指令等执法文书,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和精准执法,同时加强对免罚企业普法宣传教育。同时,对不积极整改、再次违反的企业将从严处罚。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