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镇海区召开区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讨论治堵等6大议题。会场,有多台摄像机架起,对会议进行网络直播;镇海区区长魏祖民的桌前还摆放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用来在线回答网民提问。现场尚未回复的问题,在会后由相应部门做好后续答复工作。
当天的会议,还邀请了4名网民代表、6名市民代表及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列席。
像这样通过其门户网站对政府常务会议全过程视频直播,实现决策过程中政府与市民互动,镇海区已经实行了4年多。
近年来,镇海区始终把网络当成收集民意、解疑释惑、广开言路、为民办事的重要平台,当成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与实践。问政问效平台、政府常务会议直播、政务直通车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构建起网络问政的“镇海模式”。
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
招宝山街道隧道北路的茗兴桥,建于1993年,桥梁为南北走向,桥面两侧铺有人行道。桥面西侧未设非机动车道。今年4月,有网民反映,桥梁西侧的道路建设会对出行安全造成影响。
此外,蛟川街道东信社区风景九园建筑垃圾乱堆放也受到网民热点关注。风景九园作为新建小区,新房装修较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而小区只有一个垃圾房,经常会出现垃圾溢出的问题。
针对网民的反映,招宝山街道、蛟川街道的负责人和当地媒体聚在一起,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商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招宝山街道城建中心副主任余雷表示,考虑到出行的安全,经与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对茗兴桥进行休整。而风景九园的垃圾问题,社区负责人与小区物业也第一时间给出治理方案。
对于街道高效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做法,网友一致点赞。
早在2008年,镇海区就在浙江省率先探索网络发言人和网络问政问效制度,在网上“网络问政问效”平台设置“网上发言”、“民声快递”等板块,广泛收集民意,对于网民反映的问题,要求职能部门限时解决。
目前,该区50多个部门设立了“网络发言人”,开通了“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开设了受理、回应等功能,并建立微社区、微信箱、微直播等“政务微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镇海区年均办理网民投诉建议7000件,办复率在98%以上,被网民称为“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
镇海区委书记薛维海说,“线上近民”才能更好地做到“线下亲民”,走网络群众路线,把互联网作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是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服务意识的不断延伸,将更加有利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镇海各项事业和谐稳定发展。
“三个第一”催生干部好作风
从2012年3月起,镇海区在浙江省率先开展政府常务会议网络直播,并邀请网民代表列席会议,同时场外网民可以在线提问或发表意见建议。会后,要求职能部门对会上未答复的问题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点对点”答复。
给政府常务会议打开一扇窗,让市民通过网络现场直播把会议过程看得一清二楚,还可以向领导提问、对政府工作“挑挑刺”,这一下子拉近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家住镇海老城海港小区的丁纪芬,是区政府常务会议的“常客”了。在近日举行的区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上,丁阿姨又带着问题前来参加。她反映招宝山周边的小区排水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雨天易带来洪涝隐患。
现场,镇海区区长魏祖民答复她:2015年10月后,招宝山周边小区的排水难问题便作为区政府的一项民生改造项目,将抓紧进度完成改造。“可否,给我们一点时间?”
“平时我也经常在网上留言、提建议,都会马上得到回复和解决。政府部门很重视我们的意见,你看区长都能在会上叫出我的名字。”丁纪芬语气里透着自豪。
截至目前,该区已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区政府常务会议16次,累计邀请125位市民代表现场参会发言,吸引网民收看53万人次,累计回答网上提问7200余次,115条来自基层网民的看法和意见被政府采纳。
此外,该区主要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还定期与网民在线交流。2014年,镇海区推出“问政问效直通车”、“直通车聚焦”栏目,请政府部门负责人走进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听民声、解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企业有难政府帮。”魏祖民说。
2015年6月,第14期镇海问政问效直通车节目开进企业,开展“大走访、大帮扶、大招商”专题专场节目。节目现场邀请了30余位企业家代表与区政府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对企业反映的技术人才缺乏、贷款难等问题,镇海区发改局、区金融办、区人社局、区环保局等职能部门领导现场答复。
据统计,“问政问效直通车”开通以来,目前已解决问题120多个,“直通车聚焦”栏目播出28期、推动解决难点问题22个。这些问题大到食品安全,小到某个角落垃圾成堆。
镇海区区长魏祖民说,推行问政问效制度以后,领导干部做到了三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到网上看一看,听取群众意见;第一时间组织“问政问效直通车”下基层活动,解决民生实事问题;第一时间做好舆论引领,化解基层矛盾。
“互联网+”实现全民环保
一年365天,每天,镇海区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总队的志愿者会在微博“绿style”发布一则“蓝天日志”。
这群由当地社会热心人士、专业人士和环保达人自发组建的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总队,下设环境监测记录组、环境保护监督组、生态文明宣传组3个小组。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团队成员发展到100多名,其中年纪最大的超过70岁,最小的仅十几岁。
依托镇海炼化、港口等条件,镇海区集聚了上百家化工企业,化工区规划面积占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环保是居民关心的大实事。
“每个志愿者就是一个环境监测点,发现空气和水环境有异样,就马上记录、采样、送检。”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郁振伟说。
“4年来,我们累计发现大大小小的环保问题100多个,大多数得到较好解决,对个别解决不到位的问题,继续进行关注监督,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郁振伟说。
绿丝带环保志愿者发布的网上“蓝天日志”,仅仅是镇海区全民参与环保的一个缩影,更是当地打造“透明环保”的一扇窗口。
镇海区领导班子认为,公众对环保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应得到充分尊重与支持。
2014年,镇海区环保局发布消息,镇海区空气质量发布平台建成测试,6种主要大气特殊污染因子浓度首次在网上实时发布。这在国内也是首创之举。
6种特殊污染因子分别是苯乙烯、丙烯腈、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它们大部分是形成PM2.5的重要前体物质,均具有“怪味”。
事实上,早在2009年,镇海区就对这些特殊污染因子浓度进行月报,目前由过去的月报升级为实时监测发布。
日前,有网民发帖建议环保局在非工作日举行环境信息发布会,同时对发布会进行网络直播。
针对网民的提议,镇海区环保局网络发言人回复称,将考虑在非工作日召开环境信息发布会,让更多人有机会参加,并计划通过“镇海环保”官方微博进行实时直播。
除了线上互动,镇海区还开展线下“公众开放日”活动,组织网民现场察看厂区安全生产措施,消除环保疑虑。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举办活动150余期,吸引公众5万余人次。镇海炼化的公众开放日经验成为中石化的典范,在全国炼化企业全面推广。
网络问政“问”出一片新天地。数据显示,镇海区已累计吸引70余万人次参与政务活动,解决群众问题14800余个,政府行政效能提升40%,群众对政府满意率达到99.6%。
5年来,镇海区累计投入100个亿,煤尘量下降89.7%、辖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47.18% ;今年前6个月,空气优良率达85.6%,创下自2013年以来新高,其中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