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有关惠企政策落实情况,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反映营商环境优化情况,根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要求,安阳市统计局于今年七、八月份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调查。
此次调查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通过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向受访企业推送移动终端问卷调查二维码,由各企业自行扫描后填报问卷,同时派出人员对部分受访企业开展实地走访。根据调查方案,从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中抽出296家企业展开调查,最终填报有效调查问卷的企业为291家,涵盖安阳市5县5区(含高新区),共10余类行业。从受访企业规模来看,小微企业227家,中型企业60家,大型企业4家,占比依次为78.0%、20.6%、1.4 %。调查结果表明:安阳市相关惠企政策落实较好,企业受益颇多、认可度高,营商环境整体趋势向好,政务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调查情况
(一)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超半数企业认为惠企政策落实情况较好,力度大,企业受惠较多。在调查的291家企业中,认为惠企政策力度很大,企业受益较大的有108家,占37.1%;认为惠企政策力度较大,但仍有提升空间的有59家,占20.3%;认为惠企政策力度一般,相关惠企政策发挥作用有限的有28家,占9.6%;认为惠企政策效果欠佳的有6家,占2.1%;另有90家企业未享受到相关惠企政策,不予评价,占30.9%,这些企业以小微、中型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居多。
有近六成的企业知悉并申报过相关惠企政策。调查的291家企业中,对出台的惠企政策全部了解并对符合条件的政策均已申报的有112家,占38.5%;了解本行业相关政策,仅对普惠性或门槛较低的惠企政策进行申报的有59家,占20.3%;了解传播度较高的相关政策,周边企业申报成功后才进行申请的企业有18家,占6.2%;不太了解,相关部门告知才进行申报的有91家,占31.2%;不太了解也不打算申报享受相关政策的有11家,占3.8%。
多数企业认可惠企政策申报的便捷化程度。调查的291家企业中,认为操作十分方便的企业有169家,占58.1%;认为操作比较方便的企业有73家,占25.1%;认为操作不太方便的企业有42家,占14.4%;认为操作特别复杂,所需材料过于繁琐的企业有7家,占2.4%。认为十分方便的企业还会主动告知了减免情况。
(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1.总体评价情况:九成企业认可安阳市营商环境,优化改善已见成效。在调查的291家企业中,对当地营商环境总体评价为满意的有200家,占68.7%;比较满意的有64家企业,占22.0%。
2.政务服务评价情况:政府服务总体评价满意度近九成。调查的291家企业中,对政府服务总体评价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企业有261家,占89.7%;
八成以上企业比较满意当地行政审批时效。调查的291家企业中,认为非常满意的有171家,占58.8%,认为比较满意的有85家,占29.2%;认为时效性一般的有28家,占9.6%;另有7家企业表示不清楚,占2.4%。
近九成企业认为基本实现了审批事项“一网通办”。调查的291家企业中,多数审批事项已实现(所办理审批事项占比超过80%)“一网通办”的企业有201家,占69.1%;认为部分审批事项已实现(所办理审批事项占比50—80%)“一网通办”的企业有56家,占19.2%。
超八成企业认为能够实现“零上门”或最多跑一次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调查的291家企业中,“零上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企业有129家,占44.3%;能够实现一次办结的有108家,占37.1%;跑了两次及以上办结的有54家,占18.6%,其中有6家跑了四趟,占2.1%。调查结果显示,除因上门取件、现场咨询及相关材料准备不充分或因个人原因材料没带齐或不合规外,认为报送材料太过复杂容易出错、审批环节太多或同一环节涉及多部门审批、网上信息与办事窗口要求不一致等原因是制约受访企业未能实现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最主要原因,另有2个企业认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不熟。
3.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渐已形成
绝大多数企业认可市场竞争环境。调查的291家企业中,认为企业所参与的市场竞争能够公开公平公正的有281家,占96.6%;认为市场竞争存有不公情况的企业有10家,占3.4%,这些企业中,2个是在招投标方面,其中1个认为招投标事项定向,门槛高,中小微企业、资质低的企业根本进不去;1个认为和外省厂家环保政策不同步,1个是资质得不到承认,1个认为盗版图书的售卖对本企业的销售影响较大,1个说是没有参与市场竞争,其他几个说得不清楚。近九成企业认为与政府沟通渠道更加通畅。
调查的291家企业中,认为企业所在地建立并完善了政企沟通渠道,建立了企业问题综合协调机制,受理并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的有251家,占86.3%。
(三)“万人助万企”活动情况
近半数受访企业自“万人助万企”活动受益。调查的291家企业中,了解此工作并受到帮扶的企业有136家,占46.7%;了解此工作但未受到帮扶的企业有45家,占15.5%;听说过此工作但具体情况不清楚的企业有74家,占25.4%;不了解或未听说过此工作的企业有36家,占12.4%。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受帮扶与其规模有关。所调查的4家大型企业全部表示了解此工作并受到帮扶,受帮扶率达100%;调查的60家中型企业中,了解此工作并受到帮扶的有22家,占36.7%,了解此工作但未受到帮扶的企业有12家,占20.0%;调查的227家小微企业中,了解此工作并受到帮扶的有111家,占48.9%,了解此工作但未受到帮扶的企业有32家,占14.1%。
(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情况
六成的受访企业生产经营较为稳定或增长,另有近3成受访企业下滑较多。调查的291家企业中,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收入总体增长10%及以上的企业有41家,占14.1%;保持总体平稳的企业有134家,占46.0%;下滑10%及以上的企业有116家,占39.9%,其中下滑20%以上的企业达83家,占28.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融资难现象仍然存在
调查的291家企业中,希望政府在投资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的企业有92家,占31.6%,希望政府部门提供必要融资帮助的企业有86家,占29.6%;对融资支持类政策关注度较高的企业有93家,占32.0%;另有28家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生产经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惠企政策的讲解、落实、反馈方面还存在不足
关于惠企政策,一方面政策落实力度还不够,同时有了政策不注重为企业解读,没有较好地帮助企业提升谋发展、谋改革、谋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企业主体意识认识上还不够,有些甚至过于依赖政策扶持,而忽视了挖掘自身潜力,须知,企业本身能量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在追踪政策落实的效果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大多数惠企政策落实后,没有反馈,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欠缺。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也不够,调查的291家企业中,47家企业希望加强政策解读。一些政策主管部门不能把惠企政策及时通知企业,企业得知优惠政策甚至是从新闻上或者自己去查找得知。一些基层部门落实上级惠企政策主动性不强,政策主管部门个别人员对惠企政策学习理解不够、把握不准,落实政策积极性不高。
(三)政府部门在政务服务、市场管理及对企业的帮扶上有待提高
调查的291家企业中,有109家企业希望政府部门提高政务服务,100家企业希望企业开办便利化,65家企业希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53家企业希望政府为企业提供动态信息服务,43家企业希望政府加大市场监管,86家企业希望政府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有36家企业希望政府优化法制环境,59家企业希望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四)人才短缺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调查的291家企业中,有59家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提升人力资源供给,16家企业表示人才短缺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仍面临高等学历人才引进难,技术工招聘难,企业留人难等现象。
(五)部分企业受疫情、暴雨影响企业受损较重
已持续一年半的疫情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正常运营,现疫情虽有缓解,但生产经营仍未完全回归正常。另外,七月底的突发特大暴雨,造成多年不遇洪灾,调查中有企业反映因此受损严重。
三、措施及建议
(一)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问题,希望进一步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必要融资帮助。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树立服务理念,提升保障机制,加强“软环境”建设
认真总结惠企政策工作的经验教训,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通过多种形式重新整合,真正实现“线上操做便捷 ,线下一窗通办”。 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管理体系,完善政务数据平台,让政务大数据应用覆盖全市每一个企业单位,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政府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保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信息通畅、必要资源共享,实现社会资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不断提升自身硬件设施条件和软环境要素,找准突破口,在政策解读、法治保障、市场监管、宽途径融资等企业关心关注的软环境核心问题上努力突破,提高人员素质,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认真服务每一个企业,逐步实现全市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大力实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在房租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稳住人才、留住人才,切实解决好企业人才短缺问题。
(四)抓好“后疫情时代”惠企政策的落实
针对新冠疫情和多年不遇的洪灾,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的政策,要抓紧这些政策的落地生效,进一步深入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反馈机制,了解企业诉求,不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问题。
(五)继续加大疫情、暴雨洪灾资金支持力度
鉴于部分企业受疫情、暴雨洪灾影响严重,经营困难,急需资金支持,希望进一步增加一些资金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重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