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优秀案例

湖南省政务服务大厅运行管理部分典型经验做法

时间:2022-01-30 11:22:26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促进网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运行管理,提升政务服务大厅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经报省政府同意,省政务局于9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全省政务服务大厅运行管理交叉式检查交流活动。从检查交流活动情况看,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大厅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政务服务大厅运行管理,持续提升服务精准性实效性,将政务服务大厅打造成为各地的办事大厅、展示大厅和“城市客厅”,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务营商环境、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和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本期刊发各市州部分经验做法。
  长沙市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服务品质。长沙市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市政务服务大厅作为党员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阵地,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让群众更满意。一是突出党管“综合窗”,夯实服务最前线。依托政务服务大厅进驻人员考核分组,以“综合窗”为主体,兼顾业务类型相似、工作区域相邻原则,设置了9个临时党支部,选强配优支部班子,形成党建和业务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在政务服务大厅开展“示范党支部”“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党员政务服务工作积极性。二是依托党史“教科书”,培育青干生力军。打造党史学习阵地,特别增加“建党100周年”学习专栏,满足政务服务大厅进驻党员干部学习需求。创新党史学习形式,组织政务服务大厅进驻党员举办“学党史·增信心·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凝聚党建力量。培育青年党员干部,专门成立了90后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由政务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领学、总支委员督学,以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机制推动中心青年党员干部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担当初心使命。三是紧扣实事“硬指标”,提升政务软实力。将“市政务服务大厅提质改造”和“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极简便民”纳入2021年长沙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通过提质改造,建成以四大工作区、七大综合窗、三大审批室为主体的便民“品质大厅”,布局更加优化,硬软件更加完备,环境更加友好。同时,组合推出“一站服务、线上服务、自助服务、跨域服务、承诺服务、帮办服务、效能服务、志愿服务、适老服务、延时服务”的“政务服务十条”,服务企业群众更好更全面。四是做好志愿“新品牌”,密切党群鱼水情。用心打造市政务服务大厅志愿者服务团队,实行“党建带团建,领导带党员、党员带队伍”的轮值志愿服务机制,确保志愿者们全方位、全流程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引导、业务指导、取号服务等。同时引入专业化形象管理团队,定制为期一年的“政务服务提升”课程,全面规范党员、团员志愿者们的仪容、仪表、仪态,服务语言、解答艺术。
  衡阳市推行“码上办理”实现证照材料“亮码即办”。衡阳市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创新推出“一件事一次办”“码上办”,包含“一码出示”“一码获取”“一码使用”等服务技术,涵盖主动出示、被动出示、单点出示、批量出示等业务场景,发布了第一批648项“码上办”事项目录,用数字化赋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升级,实现政务服务办理方式数字化转型。线上办理事项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53.52%,办理环节精简64.5%,审批时限提速82.4%。一是紧盯需求,梳理证照信息“全菜单”。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高频事项,将办事过程中常用的身份证、营业执照、房屋持有情况证明、结婚证、残疾证等多种证照,以数据资产的形式“装进”办事人手机,基本实现“一件事”“码上办”。将企业群众办事“热门”的349件“事”作为重中之重,梳理证照信息,统一事项标准,推行“一码出示、一码交付、一码使用”。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四个阶段”主要审批事项纳入第一批“码上办”事项目录中,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证照信息“码上交互”,助推工程建设项目落地速度提高70%以上。二是一次办好,打造政务代办“暖管家”。推行“政务管家”制度,提供“保姆式”服务,为第一批“码上办”事项提供一对一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办事群众可事前扫“码”服务获取“码上办”事项电子办事指南,提前做好前期审批咨询,理出办理审批的材料清单,规范填写申请表单,可提高审批通过率,节约审批时间。事后进行扫“码”评价,倒逼审批部门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办事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三是无缝共享,开启系统对接“大视野”。结合企业群众真实办事场景,加强与移动端、政务服务网、综合受理、审批等业务办理系统对接,保障“码上办”业务模式全流程全覆盖。着力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推进共享交换平台上下互联互通,提高部门和重点业务系统接入率,强化系统直连交换和资源共享。通过加强数据实时对接,促进证照数据归集沉淀和质量治理,反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拓展。目前已经完成全市34个部门的410条信息资源目录采集工作,汇聚了超过11亿条数据。四是不断沉淀,挖掘数据资源“新动能”。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码上办”落地为契机,整合各级各部门数据资源,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证照数据使用,将证照数据用活、用好,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更大程度利企便民。
  株洲市推进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次办”成效明显。为降低市场主体开办制度成本,减少市场主体负担,株洲市以“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为切入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领照即开业”,推进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次办”,助力株洲高质量发展。一是线上“一网通办”。依托“湖南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将办理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开户一并纳入企业开办事项范围,各业务环节实现“一网提交、一次交互、数据共享、信息互认”。运用实名验证、电子签名技术,核发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零见面”无纸化审批。二是线下“一窗通办”。启用“企业开办一站通专窗”,为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开办业务的企业提供“一窗通办”服务。按照“前台综合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要求,组织企业开办六个环节涉及的相关部门联合办公,进行流程再造。建立了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指标体系,压缩办理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将企业开办6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申请材料从23份压缩至最多6份,实现了企业开办必需环节从2个工作日压缩到0.5个工作日的转变,跑出了企业开办“株洲加速度”。三是服务方式灵活高效。为企业提供开办自选式套餐个性化服务,除办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和发票申领实行“三合一”外,企业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同时办理银行开户、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多种套餐。同时,通过“智慧株洲·诸事达”、各大银行预留二维码可实现公章刻制、银行预约开户等自助办理,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企业首套公章刻制免费、税务Ukey和审批结果免费邮寄送达,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湘潭市建立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服务标准体系。湘潭市以申报全国首个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考核评估验收通过为契机,坚持全覆盖、全体系、全流程、全周期、全闭环原则,推进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改革标准化,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减少跑动次数、破除梗阻环节,审批事项精简54.8%,承诺时限总体压缩46.7%,审批材料精简36.3%,实施并联审批项目占比76.6%,告知承诺事项率51.1%。一是搭建标准体系。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充分吸收园区赋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成果,建立了由通用基础、服务提供、并联审批特色、管理四个分体系组成的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服务标准体系,包含168项标准,体系覆盖率和事项覆盖率均达到100%,实现各审批环节有标可依,有矩可循,满足审批全过程服务与管理需求。二是规范标准内容。遵循“统一化、精简化、协调化、最优化”要求,按照“一事一标准”,规范事项、减少材料、压缩时限、优化流程,编制修订了47个行政审批事项标准、4个强制性评估事项标准、6个市政公用服务报装事项标准。从平台管理、运行管理、岗位工作、监督与评价等方面,编制了41项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标准。制定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规范,明确了“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顶岗补位”等7项制度服务规范,54项场所服务标准。三是建立“一件事一次办”特色标准。以园区为主阵地,建立“大并联审批、全流程服务”机制,从市场主体登记、项目策划生成,到项目审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阶段,分类施策定制服务企业和项目的生命周期“一件事”,建立并联审批“一件事一次办”特色标准,全链条编制政府投资(城乡污水处理项目)承诺制审批、非承诺制审批,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承诺制审批、非承诺制审批等7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理规程,梳理规范编制了区域评估、“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告知承诺制等9项工作规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定制套餐”式精准服务。在实现园区工业项目审批“闭环”的基础上,其他类型产业项目“闭环”质量和深度持续提升。
  邵阳市八部门联合创新开展连锁企业名称变更“一件事一次办”。邵阳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以湖南康尔佳宝庆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办理连锁企业名称变更为案例,组织八部门创新开展连锁企业名称变更“一件事一次办”,推动连锁企业名称变更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证照联办”。一是认真研究谋划攻克难点堵点。湖南康尔佳宝庆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现有连锁门店180家,分布在邵阳市12个县市区,办理该公司及分支机构名称变更涉及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名称变更等事项,其中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层级为市、县、乡级,药品经营许可证、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为县级。为解决该事项办理面临机构分布广、涉及事项多、跨层级以及办理时间长、需多次跑等难点问题,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税务局等七部门,反复讨论研究,整合相关事项,联合下发通知,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并明确设置专窗、统一服务规程、明确协调领导和办事联络人、实行免费邮寄等。二是强化部门联动优化再造流程。大力精简环节,取消名称预先核准,实行企业开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分别合并营业执照变更受理审核环节、许可证变更审查审核环节。梳理整合所需材料,形成一张清单,集成一套材料,强化数据共享复用,材料精简达60%。通过统一受理、审批、办结,审批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全过程只需跑一次或一次都不用跑,总承诺办结时限从原来的16个工作日压减为3个工作日。三是配备专窗专人畅通服务渠道。在市、县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综合专窗(区)设置“连锁企业名称集中变更服务专窗”,实行“一窗受理”,在专窗出件或提供免费邮寄服务。组建专门的帮代办队伍,建立帮代办人员和企业业务人员工作群,提供快速、精准的帮代办服务,指导帮助企业规范、准确填写申请表格、整理申报材料、进行实名验证和网上申报等。
  岳阳市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岳阳市从2020年3月正式启动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标准化全国试点工作以来,结合“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要求,从事项办理全链条全环节着手清理规范审批服务行为,着力优化流程、精简材料、缩短审批时限、减少跑动次数、破除梗阻环节,用标准固化改革成果,建立了包括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提供标准、管理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四大标准分体系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标准体系,共包含1113项标准,满足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管理和服务要求,有力助推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一是坚持服务集成,落实一窗改革。近年来,岳阳市大刀阔斧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强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单位34家,审批服务事项从707项增至1448项。采取“综窗+专窗”“1+6”模式,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事项全部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其中,纳入综合一窗受理的26个部门1225个事项,占比84.6%;工程报建等6个专区受理事项223项,占比15.4%。二是坚持流程整合,强化一次办好。按照省里要求,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区县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完成省政府发布的前三批296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情形化、颗粒化梳理,实现“一事一标准”,申报材料精简41.2%,办理时限压缩43.8%。三是坚持线上结合,深化一网提升。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开发部署无差别“一窗综合受理系统”,建设政务服务网上旗舰店,开通“岳办岳好”岳阳政务APP,加快推进“网上一窗”智能导办,实施网上预约取号、申报、查询等,打通缴费项目第三方支付渠道,实现了一次收件、受理登记、流转办件、集中出件。集中发布在线预约、在线取号事项1448个,全域通办事项285个,掌上办理事项263个,实现了从电脑端到手机端(移动端、微信端)的多渠道多方式服务。四是坚持体验优先,实施一体评价。按照“全事项、全过程实时监测评估”的要求,健全“好差评”制度,实行全流程、全环节电子监察、实时评价,以企业群众的体验感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标准。通过超时预警、延时追责、满意评价,规范服务标准、严肃审批纪律。
  常德市开发政策服务平台用活“大数据”赢得“双红利”。常德市创新开发“常德政策服务平台”,既帮助企业享受到优质政策服务,又辅助政府出台优质政策文件,打通政策服务“中梗阻”,堵住政策兑付的“暗通道”,消除了政策资金“跑漏滴”。一是政策文件“一站汇聚”。出台《常德市政府系统加强政策管理推动政策落实工作方案》,依托政府网站开设“政策文件”专栏,授权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共同维护,实行政策服务“三项清单”管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对已出台政策文件全面梳理,上传“政策文件”专栏,同时,建立增量政策主动维护机制,实现政策“多源汇聚、一站共享、动态更新”。截至11月底,已集中归集政策原文3900多条,实现惠企政策“应进尽进、一网打尽”,有效避免各级各部门政策文件碎片化。二是政策查询“一库检索”。在政策“一站汇聚”基础上,组建工作专班对政策数据进行关键字标签,直接关联常德企业基础数据库,集中提供政策查询、图解、推送和订阅服务,成功实现“企业找政策”和“政策找企业”双向精准查询和匹配。点击政策查询,可通过产业基金、财政补贴、科研项目等政策关键字和政策类别、政策级别精准搜索所需文件;点击政策原文、政策图解,可全面、直观展示政策内容;点击政策推送和政策订阅,可实现申报期内和新出台的政策按标签及时向相关企业精准推送。目前已有12万多用户开通了政策订阅功能。三是政策红利“一键计算”。从行业信息、营业收入、纳税共享、就业信息等维度对入库企业进行数据标签,一一对应各级各类政策文件的关键字,在大数据算法支撑下,自动匹配生成企业可享受的政策链接和相应额度。点击“政策匹配”模块,可按匹配度排序获得政策推荐并预估兑付额度;点击“政策计算”模块,可精准计算并自动生成政策申报计算报告,并提示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不断提升政策的匹配度和兑付额。企业以不同的关键字对应不同的政策文件标签,将能生成综合性政策申报计算报告,即可一览全部政策红利。四是政策兑付“一网通办”。常德政策服务平台对接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关联相关业务办理和在线支付系统,可直接从政策查询、计算页面进入政策申报、兑付环节,并可在线调用企业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件等电子证照,实现“减证明、减材料、减跑动”。目前,平台已发布近两年税务、人社、发改等9个部门助力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政策“一件事”35项。五是政策分析“一图导引”。常德政策服务平台可根据后台数据统计,对各项政策调取、采用情况进行事前事后精准分析并通过“仪表盘”一图展示,方便政府全面评估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前瞻性,不断优化政策设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助力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常德市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在出台《支持常德米粉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常德市支持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前,均利用常德政策服务平台进行大数据模拟分析决策,实现了对战略产业的精准扶持。
  张家界市强化政务服务大厅阵地建设切实优化政务服务。张家界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力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大厅阵地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市级大厅标准化引领。张家界市克服财政困难,将投资1.2亿元新建的写字楼改建成为市政务服务大厅,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共19层。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设立了7个主题办事大厅和1个后台审批专区,配套了导服区、休息区、自助办理机、饮水器、手机充电站等便民设备,推行免费文印、EMS免费邮寄服务,政务服务的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不断增强。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大厅还设置了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厕所、轮椅等,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安全、通畅、便捷的无障碍办事环境。二是大力推进县乡村阵地建设。将县、乡、村政务服务大厅阵地建设纳入“放管服”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重点任务和绩效考核,各区县在“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政务服务阵地建设投入。永定区、慈利县分别投入1000万元、1120万元新建政务服务大厅,总面积分别为5000平方米、4590平方米,武陵源区计划2022年投入7500万元新建政务服务大厅,桑植县在近年来先后投入1200万元新建县政务服务大厅。累计投资5.3亿元,全市78个乡镇(街道)、1016个村居(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完成改造或新建,统一配置了办公设备和便民服设施,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三是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建成以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旗舰店”为主的网上政务服务渠道,不断向基层延伸,各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与政务服务旗舰店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线上“一张网”、线下“一扇门”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网上办”“就近办”。同时,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上线“张家界政务通”微信公众号,推出“AI审批”、电子亮证等更多便民功能,实现了移动端审批和精准推送,办事只需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可办可查,并可将办事结果电子化,真正实现“指尖办”。
  益阳市强化园区放权赋能推进高新区项目高效落地。益阳市紧紧围绕“园区事园区办”“交地即开工”目标,聚焦园区实际需求,加大放权赋权力度,推进益阳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审批效率较以前提升了40%以上,审批时间从之前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社会反响良好。一是下放管理权限。印发《关于进一步向园区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向益阳高新区下放90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领域全流程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园区,打通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肠梗阻,切实解决园区审批权限壁垒。二是提高审批效率。园区在征集企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需求的基础上,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梳理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出台《益阳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若干措施》,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加大联合验收力度,大大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制定《益阳高新区社会投资类工业建设项目审批办事指南》,采用手册图集形式,将相关政策、审批流程、收费标准等内容,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具体详尽解答,通过手机扫描“一件事”二维码即可直通网上办理平台。三是健全服务机制。益阳高新区实行“五个一”模式,即对每个项目明确一名牵头领导、指定一个对接部门、制定一套计划方案、整理一张进度表、进行一次审批政策辅导,为项目落地见效保驾护航。同时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程“帮代办”服务,在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全程代办中心,按照一项目一专人的要求,每个工程建设项目均明确一名“店小二”,从项目立项到企业投产过程中的所有手续实行全程跟踪“帮代办”,帮助企业整理报建资料,进行系统申报等。此外,园区实行“周末服务日”,相关部门在产业园集中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四是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在益阳高新区设立行政审批局,将原分属7个内设职能部门的55项审批权限集中归口,以1枚公章取代9枚公章,完成了审批模式从“场所聚合”向“权力聚合”转变,审批服务由“分散式”向“整合式”转变,物料流转由“多部门”向“单部门”转变,建立起“只进一扇门”“首问负责制”的快捷服务模式。
  郴州市“郴心办”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称心。郴州市推行“称心办事、周到服务”为特质的“郴心办”政务服务,通过“线下+线上”“专窗专人+专端APP”,形成“一员带全员、一线牵整线、一窗联各窗”的服务新机制,打造“办事不求人、高效便捷、暖心顺心”的营商政务环境。 一是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市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集中19个部门84项事项,下大力气压缩审批时间,压减审批流程和申报资料15%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即办件比例达到 37%。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开设企业开办专区,免费刻制首套印章,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推出政务服务“窗口无否决权”,窗口办件当日办结率提升4.4%,投诉率同比下降23.5%。永兴县推行乡镇(街道)“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20余枚印章瘦身为一枚审批专用印章,划转213个政务服务事项,前置资料压缩61%,审批环节压减83%,跑次减少80%,办理时限压缩92%以上。二是着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将公民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出生、入学、就业、置业、就医、退休、身后等7个阶段分别实施“一件事一次办”,不断增加群众办事便利度。试行“政务服务体验员”,政务服务中心各进驻单位主要负责人分批次、分时间进入大厅窗口,通过亲身办、代理办、陪同办,对进驻事项进行政务服务全流程体验,解决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窗口延时、预约服务制度,大力推行引导办、限时办、帮代办、延时办、网上办、自助办“六办”工作法,开展精准帮代办、上门帮代办、全程帮代办、重点帮代办、市区联动帮代办服务,持续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务。正威新材料公司8个月内完成签约、建设、投产,兴盛优选公司报建审批时限由7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让企业真正享受到“郴州速度”。三是大力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实现园区“标准地+承诺制”的供地方式,并联审批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同步容缺受理,项目报建审批时限由近100天压缩到10个工作日,为企业节省购地成本30%—70%。试点“一业一证”改革,将多个证件汇集为“行业综合许可证”。实施容缺审批、承诺审批制模式,实行告知承诺制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创新推出园区项目审批技术服务共享“直通车”,构建专人专管、技术共享、运行保障的“三个共享机制”,有效破解项目审批中“环节多、求人难、时间长”的瓶颈难题。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的同时一并完成水、电、气的过户,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永州市“跨省通办”办出活力办出便利。永州市全力推进“跨省通办”工作,为产业链延伸和企业群众异地工作、跨域经营带来便利。2021年1—11月,全市新增异地设立登记的市场主体425户,办理各类“跨省通办”事项4000余件,获企业群众好评。一是“一单一窗一专区”筑牢通办基础。“一单一窗一专区”即统一事项清单、设立通办窗口、开设网办专区。永州市与广东省清远市展开试点合作,梳理出第一批线上全流程网办36项、线下23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在事项标准化的基础上,永州市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制定窗口运行规范,发放办事指南和操作手册,明确窗口职能职责和各事项各环节联系方式、联系人,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业务流转服务体系。实行“受审分离”模式,申请人可通过专窗提交申请材料,综合窗口人员按单收集材料后邮寄转达,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群众跑腿次数。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专栏为中心,融合政府门户网站和“我的永州”APP,开设“跨省通办”专区,为群众异地办事提供全流程网上服务平台。二是“一圈一号一中台”打通联结堵点。“一圈一号一中台”即扩大“跨省通办”“朋友圈”、配置异地账号、打造协同中台。永州市结合人口输出量大的地区和群众办事需求,先后与广东、广西等地签署“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主动对接联系全国多地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加入了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个地市、214个县(市)区、开发园区,共计261个地区(合作单位)的“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联盟,签约城市之间共享“跨省通办”事项、办事指南和政务数据。完善互认互信机制,通过在合作地配置网络访问环境、互相配置登录账号及相应权限等操作,实现异地登录对方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并在平台内按照办理所属地的标准进行异地代收,以较低成本解决了异地收件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与合作地探索共同建设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协同服务中台,按照“一窗受理、在线核验、远程办理、即时协同、全程管控”原则,将“跨省通办”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协同中台的服务目录统一管理,实现办件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流转。三是“一码一链一终端”升级通办服务。“一码一链一终端”即制作服务码、打造服务链、延伸服务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细化实际办理情形,取消不必要的环节和流程,形成企业、群众“极简办事指南”,并将1368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制作成二维码,方便扫码查询;制作政务小视频指导办理复杂审批事项,让群众易看、好用、能办。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置帮代办窗口,提供“跨省通办”事项的咨询、协助准备、代收申请材料等服务,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链。跨层级跨区域事项由首办专员与对应层级的帮代办联络员逐级联系,事项办理完毕后原路返回。创新引入部署“政务晓屋”,集“自助申报、便民查询、视频连线、跨域通办”等功能为一体,打造“全科+自助”的服务终端,形成“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可视化业务办理”的全流程政务服务,依托“政务晓屋”和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端,实现“跨省通办”网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工业园区延伸。
  怀化市实现不动产交易纳税“不动步”办理。怀化市开发“互联网+不动产交易纳税平台”,实现不动产交易纳税“不动步”就能办理,让原本很复杂的不动产交易纳税流程简洁化、便利化、无纸化,受到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高度赞同。一是聚合海量涉税信息。“互联网+不动产交易纳税平台”充分利用了大数据的优势,将涉及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民银行等单位的涉税大数据集成海量涉税数据库。通过数据互联互通,能够线上实时获取网签合同信息、查询房产套次情况、调取婚姻登记情况、缴税、开具完税凭证、将纳税人的完税情况共享给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纳税人的相关信息资料可以通过平台管理实行自动推送,纳税人无须向多部门重复提交涉税资料,为纳税人下一步的办证业务提供了便利。二是实现“掌上”缴税办结。“互联网+不动产交易纳税平台”的操作非常简便,纳税人不需要提供家庭住户套数证明等相关证明纸质资料,也不需要复印合同、发票,只需通过手机轻松“点一点”,就能完成“指尖缴税”办理。纳税人在办理不动产交易纳税业务时,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会自动带出、自动计算、自动享受。通过平台办理的税收业务,纳税人能够随时查询和打印完税证明,购房业主以前担心的契税票丢失问题也迎刃而解。三是确保信息安全可靠。“互联网+不动产交易纳税平台”采用身份证件号码、部门备案的手机号码、手机验证码等唯一性验证技术,有效保护了纳税人的隐私,安全可靠。通过平台开发的数据资源,实时优化线下办税流程和办税软件,大幅提升相关配套软件系统中数据的参照性、可靠性。特别是针对存量房交易系统,根据平台信息适时优化不动产系统与存量房评估系统及金三系统的实时数据,并进行反馈修正,确保各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可靠可信。
  娄底市推行“智慧车管”让政务服务更高效便民。为解决群众办理机动车和驾驶证相关业务时面临的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等问题,娄底市政务服务中心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共同打造了“智慧车管所”,切实提高车驾管服务水平。一是建设智慧车管所。投资60余万元建设智慧车管所,包含智慧体检拍照一体机、车驾业务一体机、驾驶证自助制证机、违章处罚机等自助功能设备。智慧体检拍照一体机主要提供驾驶人身体检查与驾驶证证件照采集,在操作过程中,机器提示依次检查辨色力、视力、躯干、听力、身高等一系列检测,检测通过后缴纳相应费用,体检数据会自动上传到交管平台,由医院登录交管平台进行提交审核,审核通过以后数据上传到公安网,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制证申请授权。车驾业务一体机主要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的制证申请授权与工本费的缴纳业务。驾驶证自助制证机主要办理车驾业务一体机上申请成功的驾驶证打印与过塑以及驾驶证档案归档。违章处罚机主要负责车辆违章查询与处理业务。各自助服务机均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讲解,办事群众根据自助终端的图文提示,点击触摸屏,即可轻松快捷完成相关业务操作;为更好指导群众办事,还配备了1名专业导办员。二是加强数据共享共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公安、医院、邮政等单位,打破信息壁垒,加强数据共享共用,实现体检、受理、缴费、领证一站式办结,免去了以往群众办事需到医院、照相馆、车管所等多地奔走的麻烦,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平均每笔业务办结只需10分钟。三是实行全天候服务。智慧车管所为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车管自助服务,真正实现“智慧车管、贴心服务”。从2021年4月20日投入使用以来,群众通过“智慧车管所”办理驾驶证换补证、体检等车管业务事项超过2600件。
  湘西自治州出台《湘西自治州政务服务导则》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湘西自治州制定出台《湘西自治州政务服务导则》,推进场地标准、窗口设置、设备设施、事项目录、办事流程、办事指南、规范管理(制度)、一体化平台“八统一”,坚持全州一盘棋,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一是切实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管理。按照10000、5000、100、50平方米标准分别推进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大厅场地建设,不断配备完善功能设备,优化窗口设置,大力推行“一窗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承诺时限办结,统一窗口出件”新模式,做实“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优惠政策兑现、人才服务、政务公开等窗口,实现集成化集约化。锲而不舍推动事进、人进、权进“三进”,签订窗口“三进”授权书和首席代表授权书,在窗口启用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将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45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行“就近办”,并开展帮代办。二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发布全州统一的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现“四级四同”,大力推行“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结合全省政务服务事项“三化”行动开展流程再造,统一流程、时限、申请材料,制定标准化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模板,实施清单、权责清单填报率、发布率均达100%。对标省指导目录制定全州统一赋权目录开展园区赋权,实现园区事园区办、集中办、帮代办;在湘西高新区先行先试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改革,实现“一个大厅办事、一枚印章审批、一支队伍服务”。大力推行极简审批,实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完成一体化平台与信用平台对接。梳理州本级27个部门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72项、证明材料122项,县市区告知承诺证明事项371项、证明材料489项,全州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行告知承诺事项295件,告知承诺率29.79%。三是持续擦亮“一件事一次办”品牌。完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梳理和标准化办事指南编制,优化州、县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和专窗,完成全省统一的“一件事一次办”总入口切换和上线。推行“窗口办+网上办+帮代办+免费邮寄”助力“一次办”,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策兑现等重点领域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成效显著。积极加强“一件事一次办”微信小程序推广应用,全州累计注册用户总数常住人口占比全省领先。四是着力加强一体化平台建设应用。打造全州“一张网”,强化实体大厅和一体化平台有机统一,推进线上线下同质办理。结合全省“三化”行动,升级一体化平台和网上政务服务旗舰店,实现州、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州所有事项纳入一体化平台。建成智慧湘西APP,完成一体化平台的接入推行掌上办,建成全州政务服务数据调度支撑平台,16个上级自建系统30项事项实现“一次录入”。推进重点领域“一网通办”,省工改系统在州、县大厅有效应用,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率94%,不动产登记全面对接网上“一窗办事”平台实现“24小时办理”。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