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了2017年第一季度针对省内政府网站的抽查结果。“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抽查中较为突出。31个不合格政府网站的问题,集中在“网站首页面或栏目长时间未更新,网站空白栏目较多,网站长期无法访问,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长期未更新”等。(见4月22日的《新京报》)
政府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这并非四川省独享,其实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据国务院办公厅公开2016年第一季度31个省(区、市)县级以下政府网站的抽查情况来看,有部分县级以下政府部门网站长期“打瞌睡”,一年也难更新几条信息,有些半年多未更新,导致政府网站变成了“睡眠网站”、“僵尸网站”,等于是这些地方政府网站成了摆设。
政府网站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便民服务和监督执行的窗口,政府网站成了摆设,只建不管,既浪费了财政资金,也折射出政懒散的工作作风。也许有的地方政府之所以建立政府网站,是迫于上级的压力,完全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应付了事,导致网上回复一个“模样”,“市长信箱”形同虚设,网站“休眠不醒”等。说穿了,这样建立政府网站,是图形式,走过场,并不是真正希望通过政府网站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搭建交流、沟通的桥梁,只是做做样子,给上级领导。须知,这样忽悠的不仅是群众,还有政府的公信力。
在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立政府网站,就是为了政府及时发布信息,让群众在线获取信息;就是为了让群众通过这个平台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与建议;就是为了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帮助政府矫正缺点与错误,从而践行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宗旨。然而,一些政府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出现“睡眠”、“僵尸”状态,不仅与建立政府网站的初衷不符,还伤了民心,为人诟病。究其根源,关键是没有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不能监督到位。正由于没有考核,导致政府网站没有专人负责,让兼职人员忙不过来;又由于没有奖惩,谁愿意多做事?
其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鉴于此,要把政府网站办成一项“民心工程”,让群众满意,就必须把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范围,建立和落实考核问责机制,倒逼各地政府安排专人管理好政府网站,把它打造成政府形象窗口和服务群众的平台。也就是说,要敢于向“睡眠”、“僵尸”的政府网站“开刀”问责,杀一儆百;否则,对这类网站“放一马”,让政府官员在其位不谋其职,不尽其责,为官不为,官员们就不会明白“为谁做官,为谁服务,为谁负责”的道理,更不会履职尽责,难保“僵尸网站”、“睡眠网站”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