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兰州新区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称,从7月中旬起至10月下旬,兰州新区将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结合“国评”指标体系制定18个方面178条优化提升措施,举全新区之力,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力争在2021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赶超进位,进入“第一方阵”。
企业开办
新区将开发企业开办“一网办”平台和智能审批系统,大力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工作机制,推进无纸化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全面实行企业首套印章刻制政府买单。争取新区各入驻银行改革开户方式,优化开户流程,进一步缩短企业开户时间。
建筑许可办理
将不动产首次登记纳入建筑许可办理环节,实现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为14个工作日;将电、水、气、暖、网报装审批事项纳入“一张表单”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压缩为3个工作日。实行驻区企业办理建筑许可“零收费”,对接省自然资源厅统一测绘标准,制定新区联合测绘标准,确保实现各阶段测绘成果共享。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推行工程缺陷责任保险制度。
用电用水用气
用电报装流程压缩为2个环节,低压客户办电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高压单电源客户、高压双电源客户涉及供电企业办电时间分别压减至22个、32个工作日以内。确保用电报装、装表接电零费用。实行低压用户供用电合同电子化及高压用户上门办电服务。
将供水接入压缩为“申请、验收通水”两个环节,用户在线提交用水申请,接通耗时压缩至0.5个工作日。取消供水接入环节的接户费用,实现获得用水零收费。
用气报装流程压缩为2个环节,报装受理1个工作日完成,验收通气2个工作日完成。确保用气报装、通气点火零费用。探索实施工业用户、商业用户阶梯气价。
纳税服务
推行财产行为税“十税合一”合并申报,98%涉税业务可全程网上办理,办税时间压缩至2分钟。10万元版新办纳税人领用发票压缩为即时办结。实现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开发区、兰州经济开发区、兰州市及所辖各区县自助发票申领四地通办,发票邮寄时间由原来24小时压缩到12小时。实现退税全流程电子化增值税增量留底退税时间压缩为1天。
跨境贸易
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实施7*24小时全天候预约通关,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联络机制。推广“互联网+海关”智慧提效模式,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功能,提升海关信息化监管能力,进一步推进落实海关税收征管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不断完善资料内部共享机制。
信贷业务
推进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证和评级工作,完成“绿金通”平台二期建设。充分发挥5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作用,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中小微企业实施差别化的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依法依规提供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产品和服务。
纠纷解决
成立“兰州新区劳动者权益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和“兰州新区房地产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大力推进“一站式”建设,试行“潮汐立案窗口”,建立健全多元解纷、繁简分流机制,试点诉讼费减免政策,实现司法拍卖网络化。运用公安网络和“一标三实”,成立“交通事故速裁法庭”,使诉讼服务继续向前延伸。
劳务市场监管
制定出台《兰州新区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指引》《企业规范裁员合规工作手册》《兰州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办法》,推进“四进四送”入企活动,实行劳动用工动态管理,制定出台兰州新区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开展企业用工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建立健全“监察+仲裁+司法”劳资纠纷预警服务联动机制,解决劳资纠纷。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重点做好农民工、工伤职工和“三期”女职工的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
政府采购
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事项清单,加快制定《兰州新区政府采购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对200万元以上的,原则上预留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取消投标保证金,鼓励采购人取消或降低履约保证金的收取比例。
招标投标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与信用中国等电子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事项清单,推动省公共资源中心行政监管平台免费使用。大力推广电子招投标的应用,实行招投标过程全流程公开制定《兰州新区工程建设招投标投诉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投诉快速处理机制。
政务服务
建设证明事项查询核验系统,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覆盖,优化新区政务服务网、政民通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载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7%,各级政务大厅进驻事项达95%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4.2天。持续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实现户籍证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加快完善“管委会+园区+中心社区+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加大便民服务热线12345回访、督查力度,不断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扩大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范围。建成上线商事主体登记、食品行政事项办理和质监行政事项办理的新区全程电子化一网办智能审批系统。
知识产权
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担保机构开展专利权质押担保业务,积极协调兰州市财政局(金融办),实现相关数据共享。协调兰州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各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贯标、质押融资、股权投资、保险、风险评议等服务。积极协调兰州市共享地理标志申请、保护以及运用、知识产权法庭等,补全新区“硬伤短板”。
市场监管
统筹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计划,健全完善信息审核发布机制,制定各行业行政执法单位目录清单。全面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建立新区各部门、各园区及工作人员政务失信记录台账,各领域政务诚信度、商务诚信满意度达到100%。
平台建设
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具有产业化前景技术成果研发,加快设立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基金、科创基金等子基金,申报“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链条化的高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快组建博睿重装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创新主体100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户,新增创新平台15个以上。
教育养老
建设集非遗教育保护、综合实践、研学旅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为一体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组建7个一体化办学联盟,构建涵盖所属33所中小学校的一体化办学体系,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和资源共享。组建11所公办幼儿园一体化联盟,共享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中小学2所,学历教育学校3所,增加义务教育各学段学位1980个,幼儿园学位1000个。进一步完善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增护理型床位4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