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我襄阳市出台《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明确55条切实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成本、合规成本的具体举措,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划重点”。
《措施》出台后,各地各单位严格对标对表“55条”,压实作风抓落实,因地制宜出政策,力促营商环境更高效、更优质、更公平。
简流程少跑腿 群众办事更便捷
“万事开头难!以前开办企业,前期各项手续能跑上半个月,如今,只需填一张表,工作人员就能‘一站式’帮忙办好。早上过来,不到中午就能拿证,甚至不耽误吃午饭。”近日,在老河口市政府服务中心市场监管服务窗口,老河口鑫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喻先生笑着说。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即是生命。能够快速‘跨越’准入门槛,集中精力投入到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发展之中,是抢占市场先机、赢得竞争主动的关键。”老河口市相关负责人介绍,“55条”中,将便利市场准入退出的5项举措放在首位,也为他们点明了工作方向。
整合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发放”;简化项目备案、工商登记等手续,由“项目秘书”代为办理;调整“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推广“信用审批、承诺即入”审批新模式……一系列“帮代办”服务为企业“松绑”,让“只跑一次”甚至“足不出户”成为常态。
随着《措施》出台,各地各单位有针对性探索便利市场主体的新方法、新举措,切实推进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
审管联动、简化流程。保康县出台《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普通诊所管理从审批许可制转入规范备案制,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办证流程。
一网通办、数据跑路。襄州区1631项审批事项接入“一网通办”平台,全面实现网上申报、网上预审和快递服务,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权力下放、服务延伸。市人社局全面布局“2N+1”(将N个受理窗口和N个出件窗口延伸至城区、街道、社区及银行网点,由市民中心人社服务大厅1个后台审核区集中审核政务服务事项)人社便民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人社便民服务圈,让“就近办”“便捷办”成为常态。
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82项审批事项基于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直接取消、11项审批改备案,237个高频业务纳入“审管联动”,养犬证办理、高龄津贴申报等实现“免证明”信息调用,群众办事便利度显著提升。
减税费降成本 企业经营更轻松
托盘堆叠、倒桩入库、定点装卸……近日,在华新水泥(襄阳)有限公司,一场叉车操作技能测试正紧张有序地进行。
免去预约、待考、测试、申领证件、制证取证等一系列繁琐流程,无需赶往远离中心城区的指定考场,减半收取考试费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考试“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和职工省时、省力又省心。
“降低用工成本是‘55条’里的重要内容,我们针对生产旺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激增的问题,协调各部门将技能测试考场搬到企业园区,让员工就近考试、便捷领证、迅速上岗,在满足企业用工缺口的同时,为企业、就业者节省各项费用数十万元。”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造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优、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全市上下锲而不舍的追求。《措施》出台后,各地各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市场环境趋势和企业发展需求,聚焦降低要素成本,为市场主体谋划省钱、省力的“经济型方案”。
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创业。市科技局在严格落实财税等部门发布的延续和优化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推进税费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降低融资门槛,助力企业“敢干”。湖北汉江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在履行好应急转贷纾困平台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调用政务数据和梳理企业公示公开数据、授权经营数据,进行多维度信用“画像”,为银行放贷提供参考,解决“不敢贷、不能贷”问题。
着眼细微之处,压降经营成本。市发改委在落实用水用气报装“零收费”,督促供水供电企业减免用户建筑区划红线连接到公共管网的入网工程建设费用基础上,全面公示非电网直供电价格,整治在电费中违规加收其他费用的行为,确保企业用能省钱、省心。
随着“55条”和配套举措逐步落地见效,企业物流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用能成本显著下降,供地效率有效提升,市场主体能够“轻装上阵”,“敢闯敢干”氛围得以形成。
强监管优服务 市场环境更公平
“感谢法官的努力,让我们收回了欠款,还避免了高额的诉讼预付费。”近日,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的民事调解案件回访中,某银行负责人握着崭新的转账凭证,向法院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2021年11月,因贷款纠纷,该银行向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我市某汽车零部件公司立即归还本息合计近3000万元的欠款。经走访调查,法院发现,借款企业在襄阳经营多年,商誉良好、运行正常,但受疫情和自身业务转型影响,流动资金出现缺口,无法按期还款。考虑到这一情况,法院与银行反复沟通,客观分析形势,劝说其接受诉前调解,并在协调中积极作为,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分期还本付息,且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在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负面影响的同时,兼顾纠纷双方利益。
为当事人多想一步,在公正中传递温度。一场诉前调解既救活了遭遇困境的企业,也保全了债权人的利益,这样“双赢式”的结局,随着“55条”中“大力推行规范柔性执法”的举措落实,逐渐成为常态。
全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涉市场主体案件“少捕慎诉慎押”专项监督,在坚决维护正义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延续运转;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模式,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开展“登门提醒”“上门送法”等活动,在不影响市场主体经营的基础上强化源头预防;全市法院系统深化推进“法院+工会”“法院+工商联”多元解纷机制,引导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选择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和渠道解决矛盾纠纷……多元化的柔性执法让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开放、包容。
在体现“温度”同时,也绝不放松维护公平的“力度”。
13次更新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费目录,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积极推行信用风险分级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采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结果,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在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针对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而不履行合同约定,造成企业合法利益受损的情形,探索建立补偿救济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随着执法更加规范、监管更加严谨,市场主体合规成本稳步降低。
除此之外,各地各单位还结合“55条”重点,在拓宽营商环境社会监督渠道、强化宣传引导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推进督查考核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作风支撑、服务支撑。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力度,强化营商环境督查考核,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将襄阳建设成为‘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的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