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优秀案例

虹梅模式: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之街道样本

时间:2021-11-05 17:34:2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促进网

近日,第二届“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发布,徐汇区虹梅街道“用治理思维打造基层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最佳案例”。基层治理如何服务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打造?虹梅街道展开了创造性探索。
  “电商行业中商事行为的邮件确认效力认定有哪些注意点?”“关于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存在与我司注册商标相同的字号的情况,我司有哪些维权的途径?”……不久前,位于虹梅街道的华鑫园区内举行了一场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企业法务沙龙。一个半小时的活动,30多位企业法务代表“火力全开”,一个接一个地向主讲嘉宾、徐汇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于是抛出问题。于是法官精彩专业的解答“干货满满”,令参会企业代表感觉收获不小。
  虹梅街道与漕河泾开发区高度重叠,虹梅辖区内有在地企业4600余家,其中90%是中小微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多、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多、流量型平台企业多的特征让这些新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大量“急难愁盼”问题,据统计,街道每年各类法律纠纷达到8000多件,不但牵涉街道、园区和企业大量精力,还直接影响了大批企业的发展。“服务好企业法人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范润生介绍,虹梅街道结合自身特点,将服务重心以自然人为主转向自然人和企业法人并重,开展一系列基层司法创新,形成颇具特色的“虹梅模式”——构建以“源头治理、智慧治理、协同治理、多元治理”为特征的治理格局,打造“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
  针对辖区内大量中小创新企业的痛点,虹梅街道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开展合法用工、合规等专题培训、沙龙和论坛,并开通法务热线,随时解答中小企业的疑问和困惑。类似华鑫园这样为企业量身打造、送到“家门口”的公共法律服务,自2018年司法创新以来,在虹梅街道已经开展了近500场。
  “要在基层解决企业纠纷矛盾,关键在于街镇要有充裕的司法资源。”虹梅街道司法所所长钱晓鹏介绍说,虹梅街道构建了“三庭合一”一体化工作模式,邀请徐汇法院和劳动仲裁院分别设立“派出法庭”和“派出仲裁庭”,与街道司法所调解庭一起有机衔接调解、仲裁、审判三大环节,打造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与化解体系。“企业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同一地点实现快速解决纠纷,真正解决法律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虹梅街道还联合区司法局、人社局、总工会共同设立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公证预约登记、法律援助等服务。其中联合调解中心专门创设的退休法官调解工作室,邀请有调解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老法官加入,调解成功率超过80%。
  要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还需要汇聚多方社会力量资源,形成社区法律服务的闭环结构和良好生态。在去年底举行的第三届漕河泾开发区法治论坛上,由虹梅街道、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漕河泾开发区共同发起的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一聚集了区内企业、本市法律专业机构以及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等26家单位的法治共建专业委员会,旨在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法治建设,为赋能企业治理、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发挥积极作用。最近,虹梅街道举办的法务沙龙后,专门留出一对一“专家门诊”时间,遇到“疑难杂症”的企业提前预约,虹梅司法所通过法治共建委员会匹配相关专家资源,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深入咨询。
  据悉,通过案例实施,虹梅街道调解案件增长率从2019年的128%下降到2021年的68%,2020年成功调解数量上升到2695起,为企业间接避免损失近20亿元,80%的企业明显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新增招商企业1200多家,今年上半年完成总税收95.9亿元,增长率达92.9%。不仅实现了“法律服务触手可及、矛盾纠纷分层过滤、法治化营商环境明显提升”的治理成效,以城市治理软实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同时也是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功能”建设在基层落地的生动实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