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大数据+”“融媒体+”促进政务报道和传播不断蜕变升级?政务报道和传播如何适应新时代、回应新需求?面对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日前,在由新浪新闻主办的新时代政务传播优秀案例分享会上,与会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案例分享、理论研讨和经验总结,为政务传播创新建言献策。
不做“杂货店”要做“专卖店”
危机感恐怕是时代变迁赋予媒体行业最为残酷而真实的礼物,虽说各互联网媒体平台转型的脚步从未停歇,但如何规避内容同质化,形成特色,做出品牌,依然在路上。
“去年4月,仅一条‘不专业’的小新闻便让环保部开通不久的微博阅读量瞬间突破400万,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新媒体的力量。”环境保护部宣教司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刘友宾结合自身实践谈到,实践一次次表明政务新媒体平台是传播的需要,部委单位应义无反顾地一步步走进传播的新时代。这其中,要明确定位,不包罗万象,不求全贪大,而要在小切口上做大文章,做有边界的新媒体,不做“杂货店”,要做政务信息的“专卖店”,更要把本系统新媒体矩阵打造成“连锁店”,与新媒体深度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促使政务信息传播行业合理发展。
不打造政务新媒体,就不会知道有多少人看着你、相信你、需要你。“中国外交这么忙碌,到底给百姓带来了什么?通过实践我们看到,与新浪网等大型平台合作,首先带来的是大流量。”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多媒体传播处的徐思表示,无论传播什么,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创新传播手段、加强传播渠道建设也必不可少。“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加强合作,和专业的人才、专业的平台合作,才能够真正做出讲好中国故事的亮点。”徐思说道。
“我们做的是‘新’媒体,不互动无新闻。”北京时间采访中心视频部副总监潘静强调,做新闻一个重要基调就是不刻意,在传统的宣传中,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人为拔高,这是不可取的。
商业网站布局时政产品矩阵
刚刚过去的一年,作为中国政务报道传播创新元年,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新闻网站均有一批爆款案例,与此同时,商业网站同样不辱使命。在2017年的转型之年,新浪新闻选择回归主流报道,传播更多重大主题报道。政务探索、回归时政以及打造时政产品矩阵等正是新浪新闻的努力方向。
新浪新闻是如何让时政新闻的专业与百姓的需求相结合,并用百姓的语言把内容传递出去的?“整合为主,产品为本,差异定位,形成矩阵。”据新浪网执行总编辑孟波介绍,这正是新浪新闻求变的总体思路。而新浪新闻推出的系列时政产品矩阵,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从新浪新闻副总编辑王薇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到,新浪新闻对内容的传播更注重视角选择以及从用户需求出发,以《政面》周刊为例,选择全球政要的表情,用轻松的方式折射国际“冷暖”就是例证。
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有数据、有互动,聚焦国内,又放眼全球,满足了用户多元化阅读资讯需求,体现了深度、角度和广度,在阅读中让受众感受到温度,这是新浪新闻时政产品矩阵回报网友和社会的独到之处。
“新浪新闻的探索体现了市场化媒体对沟通政府与百姓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视,体现了对政务报道的细化,也体现了在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下媒体平台对新需求的回应。”孟波补充道。
共建中共享 共治中共赢
转型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要在合作中寻求共赢,新浪新闻也认识到,推动一个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在共识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治,在共治中共赢。
记者了解到,新浪新闻正计划运用“数据+资讯”的模式,与外交部、住建部等部委合作推出相关产品。
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吕欣谈到,国务院一系列政策中非常强调“互联网+政务”,其目的就是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在规范管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决策对数据综合性、精确性、机制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大数据也有助于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决策的协同性和便利性。因此,新浪新闻等平台打造“政务+大数据”平台恰逢其时。
如何发挥好商业网站在政务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吕欣认为,其一,作为商业新闻媒体的龙头企业,新浪网等应在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中发挥好积极作用。其二,加快政务数据开发利用,创新更多的优秀的应用案例,架起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桥梁,这是商业网站所能胜任的。其三,在新闻传播方面,商业网站有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这些均可以加强推进商业网站和政府部门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互补。